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73157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碳素新材料,其不但具有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和导热等,而且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和柔软可加工性,其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力学强度,可加工成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织物而广泛应用。目前,碳纤维织物大多为普通的二维织物如平纹碳布和斜纹碳布等,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宇航、消防和建筑等众多领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碳纤维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申请号为200510022688.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织造Z向起圈织物的方法,该方法可选用碳纤维,在织造前将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如柔性处理和润滑处理等,然后经过织前准备、织造、下样和整形等步骤,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该碳纤维起圈织物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形成,其中织造时两个系统的经纱储存在两个经轴上,两个系统经纱储纱量由起圈织物长度、宽度以及织物Z向起圈的高度而决定,Z向纤维束可在织物的单面或正反两面起圈。图1为现有技术所得碳纤维单面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由图1可知,该碳纤维单面起圈织物由地经纱1、纬纱2和起圈经纱3三系统纱线按变化经重平的规律交织在一起,在一个成圈单元组织内,每三次引纬和打纬为一次织造循环,前两次打纬时,起圈经纱3被三纬中紧邻的两根纬纱夹持,多出的送经量保证成圈的高度,但是没有起圈,当第三纬引入完成后,第三次打纬使起圈经纱3在Z向单面起圈,包括地经纱I的地组织和包括起圈经纱3的起圈组织的交织规律均为二上一下的单一组织;图2为现有技术所得碳纤维双面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由图2可知,该碳纤维双面起圈织物的成圈单元组织由三纬构成,起圈经纱6被纬纱5夹持,地经纱4、纬纱5和起圈经纱6三系统纱线按变化经重平的规律交织在一起,Z向纤维束在织物的正反两面起圈,包括地经纱5的地组织和包括起圈经纱6的起圈组织的交织规律也均为二上一下的单一组织。上述碳纤维起 圈织物可联接多层立体织物,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等,但是上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和起圈经纱的交织点较少,固结不牢,使所起的毛圈极易滑移甚至脱散,从而导致碳纤维起圈织物的整体结构不牢靠,不利于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稳固,织物的整体结构牢靠,利于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其中,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优选的,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双面。优选的,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单面。优选的,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高度为2mm 40mm。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束为1K、3K、6K、12K、24K或48K的碳纤维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其中,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在本发明中,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组织的交织规律为联合组织,即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地组织;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毛圈组织的交织规律也为联合组织,即毛经纱与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毛圈组织。本发明采用正确配置的地组织和毛圈组织,增加了地经纱和毛经纱的交织点,使得所述地组织能够对所述毛圈组织起到更好的绑缚作用,稳固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从而使织物的整体结构牢靠,利于应用。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的高度和织物的克重便于调节,应用范围较广。本发明还提供 了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织前准备: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地经纱进行穿综、穿筘,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毛经纱进行穿综、穿筘;织造:将所述穿筘后的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同时将所述穿筘后的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优选的,所述织造采用剑杆织机进行,所述剑杆织机的运行速度为lOOr/min 180r/mino优选的,所述穿综包括: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镜面处理后的综丝眼;所述穿筘包括:将所述穿综后的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镜面处理后的钢筘。优选的,所述织前准备还包括:在所述穿综之前,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进行整经,所述整经包括经纱退绕、导纱、张力调整,所述经纱退绕采用轴向退绕的方式进行。优选的,在所述整经中,所述导纱包括:将所述经纱退绕后的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导纱器上的导纱眼,所述导纱眼为氧化钛制成的导纱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织前准备: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地经纱进行穿综、穿筘,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毛经纱进行穿综、穿筘;织造:将所述穿筘后的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同时将所述穿筘后的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在本发明中,地经纱与纬纱交织的交织规律为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毛经纱与纬纱交织的交织规律为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本发明采用正确配置的织物组织,增加了地经纱和毛经纱的交织点,稳固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从而使织物的整体结构牢靠,利于应用。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的高度和织物的克重便于调节,制造方法简便,应用范围较广。


图1为现有技术所得碳纤维单面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所得碳纤维双面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7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8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 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毛经纱9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毛经纱10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其中,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采用细度为本领域常用细度的碳纤维,即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本发明对所述碳纤维束的种类和强度等规格没有特殊限制,所述碳纤维束优选为1K、3K、6K、12K、24K或48K的碳纤维束,更优选为6K或12K的碳纤维束;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采用的碳纤维束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本发明对其没有特殊限制,所述地经纱和所述纬纱优选采用相同的碳纤维束。
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属于起圈织物,即毛巾织物,包括由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纬纱交织并起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起圈织物是采用正确配置的地组织和毛圈组织通过织造而形成的,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本发明中,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即地经纱先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再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连续交织,然后地经纱接着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连续交织,如此循环,形成固定的地组织;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即毛经纱先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连续交织后,再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在此处形成毛圈,然后毛经纱接着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连续交织,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在此处继续形成毛圈,如此循环,形成毛圈组织。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采用正确配置的地组织和毛圈组织,增加了地经纱和毛经纱的交织点,使得所述地组织能够对所述毛圈组织起到更好的绑缚作用,稳固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从而使织物的整体结构牢靠,利于应用。根据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分布情况,起圈织物可分为单面起圈织物和双面起圈织物等,本发明对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分布没有特殊限制,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可以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双面,也可以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单面;调节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高度可以起到调节起圈织物的厚度的作用,本发明对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高度没有特殊限制,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高度优选为2mm 40mm,更优选为IOmm 30mm,最优选为15mm 20mm。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的高度和织物的克重便于调节,应用范围较广。本发明还提供 了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织前准备: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地经纱进行穿综、穿筘,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毛经纱进行穿综、穿筘;织造:将所述穿筘后的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同时将所述穿筘后的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在本发明中,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本发明对所述碳纤维束的种类和强度等规格没有特殊限制,所述碳纤维束优选为1K、3K、6K、12K、24K或48K的碳纤维束,更优选为6K或12K的碳纤维束;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采用的碳纤维束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本发明对其没有特殊限制,所述地经纱和所述纬纱优选采用相同的碳纤维束。在本发明中,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为:织前准备一织造。织前准备时,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地经纱进行穿综、穿筘,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毛经纱进行穿综、穿筘。 本发明优选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进行整经,使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整齐地卷绕到双经轴上,以便进行后续加工。所述整经优选包括经纱退绕、导纱、张力调整,其中,所述经纱退绕优选采用轴向退绕的方式进行,所述经纱退绕所用的退绕装置可以用带螺纹的橡胶缠绕,利于加工;
所述导纱优选包括:将所述经纱退绕后的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导纱器上的导纱眼,所述导纱眼优选为氧化钛制成的导纱眼,性能稳定、优良;所述整经优选还包括静电消除和贮纱等内容,本发明对所述静电消除和所述贮纱等内容没有特殊限制,上述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进行调整。所述整经结束后,本发明将所述地经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进行穿综、穿筘,将所述毛经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进行穿综、穿筘。本发明对所述穿综没有特殊限制,所述穿综优选包括: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镜面处理后的综丝眼,采用镜面处理后的综丝眼利于进行穿综;本发明对所述穿筘没有特殊限制,所述穿筘优选包括:将所述穿综后的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镜面处理后的钢筘,采用镜面处理后的钢筘利于进行穿筘。改变所述穿筘的筘号和穿入数可以调节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密度,本发明对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密度没有特殊限制。织前准备中的穿筘结束后,本发明进入织造工序:将所述穿筘后的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同时将所述穿筘后的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织造时,本发明将长短打纬运动和双轴送经运动协调配合,从而交织形成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本发明对所述织造没有特殊限制,所述织造优选采用剑杆织机进行,本发明对所述剑杆织机的型号没有特殊限制,所述剑杆织机的运行速度优选为lOOr/min ISOr/min,更优选为120r/min 160r/min,最优选为130r/min 150r/min,较缓慢的运行速度利于得到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 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其中,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稳固,织物的整体结构牢靠,性能优良,利于应用于宇航和建筑等领域中。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的高度和织物的克重便于调节,应用范围较广,而且其制造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进行具体地描述。实施例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参见图3,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7、8与纬纱11、12、13、14、15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9、10和纬纱11、12、13、14、15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组织由地经纱7、8与纬纱11、
12、13、14、15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毛经纱9、10与纬纱11、12、13、14、15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的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7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地经纱7先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11、12,再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13、14、15连续交织,如此循环,形成地组织的一部分;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8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从纬纱11、12的另一面,地经纱8先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11、12,再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13、14、15连续交织,如此循环,形成地组织的另一部分;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毛经纱9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毛经纱9先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11、12、13连续交织后,再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14、15,在此处的一面形成毛圈,如此循环,在织物的一面形成毛圈组织;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毛经纱10与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从纬纱11的另一面,毛经纱10先以一上一下的形式与纬纱11、12、13连续交织后,再以二上一下的形式跨过纬纱14、15,在此处的另一面形成毛圈,如此循环,在织物的另一面形成毛圈组织。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为双面起圈织物,即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双面,所述毛圈的高度为15mm。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织前准备: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进行经纱轴向退绕、导纱、张力调整后,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地经纱进行穿综、穿筘,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毛经纱进行穿综、穿筘;织造:将所述穿筘后的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同时将所述穿筘后的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其中,所述地经纱、毛经纱和纬纱均采用细度为396tex、6K的碳纤维束;所述地经纱和所述毛经纱的经密均为40根/10cm,所述纬纱的纬密也为40根/IOcm ;导纱的导纱眼由氧化钛制成,穿综的综丝眼、穿筘的钢筘经过了镜面处理,穿筘的筘号为40齿/10cm,穿入数为2 ;剑杆织机的运行速度为150r/min。实施例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参见图8,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16、17与纬纱19等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18和纬纱19等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组织由地经纱16、17与纬纱19等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毛经纱18与纬纱19等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为单面起圈织物,即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单面,所述毛圈的高度为30mm。其中,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和纬纱均采用细度为800tex、12K的碳纤维束,而毛经纱采用细度为396tex、6K的碳纤维束;所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5根/10cm,所述毛经纱的经密为40根/10cm,所述纬纱的纬密为35根/IOcm ;穿筘的筘号为35齿/10cm,穿入数为2 ;剑杆织机的运行速度为150r/min。实施例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碳纤维起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参见图9,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20、21与纬纱23等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22和纬纱23等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组织由地经纱20、21与纬纱23等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毛经纱22与纬纱23等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为单面起圈织物,即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单面,所述毛圈的高度为20mm。其中,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地经纱、毛经纱和纬纱均采用细度为800tex、12K的碳纤维束;所述地经纱和所述毛经纱的经密均为30根/10cm,所述纬纱的纬密也为30根/IOcm ;穿筘的筘号为30齿/IOcm,穿入数为2 ;剑杆织机的运行速度为150r/min。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 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分布于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圈组织中的毛圈的高度为2mm 40mm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束为1K、3K、6K、12K、24K或48K的碳纤维束。
6.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织前准备: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地经纱进行穿综、穿筘,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将毛经纱进行穿综、穿筘; 织造:将所述穿筘后的地经纱与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同时将所述穿筘后的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得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采用剑杆织机进行,所述剑杆织机的运行速度为100r/min `18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综包括: 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镜面处理后的综丝眼; 所述穿筘包括: 将所述穿综后的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镜面处理后的钢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前准备还包括: 在所述穿综之前,将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进行整经,所述整经包括经纱退绕、导纱、张力调整,所述经纱退绕采用轴向退绕的方式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经中,所述导纱包括: 将所述经纱退绕后的地经纱和毛经纱分别穿过导纱器上的导纱眼,所述导纱眼为氧化钛制成的导纱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包括由地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的地组织、由毛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地经纱、所述毛经纱和所述纬纱均采用碳纤维束,其中,所述地组织由所述地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二上一下和一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形成,所述毛圈组织由所述毛经纱与所述纬纱按照一上一下和二上一下的联合组织交织并起毛圈而形成。本发明采用正确配置的地组织和毛圈组织,增加了地经纱和毛经纱的交织点,使得所述地组织能够对所述毛圈组织起到更好的绑缚作用,稳固所述碳纤维起圈织物所起的毛圈,从而使织物的整体结构牢靠,利于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起圈织物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简便易行。
文档编号D03D13/00GK103243459SQ20121003258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房冰, 於婷 申请人: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