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90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共用针,是指相邻两手指编织都要参加的织针。压共用针装置是电脑手套机的一个重要部件。每个手指编织前都要动作,来作用后机头的密度三角控制板,使手指编织的封口密度较为紧密;更重要的是,当一个手指编织完成,开始编织另一个手指前,必须把前后两机头编织手指的共用针压下,被前后两个手指的共用针所勾住的线圈也同时下移, 这就便于叉刀进入所需位置,编织另一个手指。如果前后两个手指的共用针不被压下,那么叉刀就不能有效的进入,手套编织后手指与手指之间就会有线拉住。因此需要有一套简单合理的压共用针控制装置来满足机器编织的需要。现有技术处于领先的技术是采用如附图中图2-图3所示结构的控制装置来满足机器压共用针控制要求的。其结构主要是,主轴2'通过支撑螺钉42'活动支撑在人字墙板I'上,角尺脚26'被装在人字墙板I'上的限位螺钉27'限位,与两只摆臂4' 一起根据一定相对位置固定在主轴2'上,控制凸轮23'及摇臂30'按一定的轴向要求活动装在主轴2'上,拉杆结合件3' —头与摆臂4'活动连接,另一头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相活动连接。棘爪28'的头部由于拉簧B31'的作用,与控制凸轮23'的Kl面或者 K2面、角尺脚26'的K3面或者K4面相接触,通过固定小轴29'活动固定在摇臂30'上, 六角小轴24'固定在控制凸轮23'上。人字墙板Γ装在左墙板V上,角尺脚座10'装在左墙板V的内侧,旧角尺脚 32'、限位爪34'、摇动臂38'通过角尺脚轴11'活动装在角尺脚座10'的相应槽内;叉形传动连杆33'缺口面K5与限位爪34'相接触,由机器相应凸轮控制,并由机器内大拉簧作用,装在机器相应位置上;电磁铁安装板37'装在左墙板9'的外侧,电磁铁组件35'装在电磁铁安装板37'上,通过电磁铁拉板36'与限位爪34'相连接;滚轮39'与叉形传动连杆33'的K6面或者K7面相接触活动装在摇动臂38'上,轴承21'固定在旧角尺脚32' 上。拉板A7' —端通过轴位螺钉B8'与旧角尺脚32'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位螺钉A6'与摇臂30'活动连接,拉板B25' —头与六角小轴24'相活动连接,另一头与摇动臂38'相活动连接,拉簧A14' —头套住装在人字墙板I'上的拉簧螺钉A13',另一头套住装在旧角尺脚32'上的拉簧螺钉B15',使装在旧角尺脚32'上的轴承21'紧靠相应控制凸轮面;拉簧螺钉C41'装在角尺脚座10'上,拉簧640' —头套在拉簧螺钉C41'上,另一头紧拉拉板B25',最终使滚轮39'紧靠叉形传动连杆33'上的K6面或者K7面。控制叉形传动连杆33'进出的凸轮、作用装在旧角尺脚32'上轴承2Γ的凸轮与机器其他凸轮一起装在同一轴上,根据机器编织的需要将不时的转动。当凸轮组转动而机器不需要压共用针时,限位爪34'顶住叉形传动连杆33'缺口面K5,使叉形传动连杆 33'不能进出,同时滚轮39'处于叉形传动连杆33'上的K7面,由于拉簧640'的作用,使
3控制凸轮23'上的Kl面与棘爪28'的头部相接触。由于Kl面离主轴2'中心的距离与角尺脚26'上的K3面离主轴2'中心的距离相同,因此尽管凸轮组的转动作用轴承21',使旧角尺脚32'转动,通过拉板A7'及摇臂30'的作用使棘爪28'摆动,但只能在Kl面及 K3面上滑动,而不能使角尺脚26'转动。当机器一个手指编织完成,开始编织另一个手指前,电脑发出指令,电磁铁组件35'通过电磁铁拉板36'拉起限位爪34',这时叉形传动连杆33'由于机器大拉簧作用而向内移动,使叉形传动连杆33'的K7面作用滚轮39'改为K6面作用滚轮39',通过摇动臂38'及拉板B25'的作用,使控制凸轮23'向上转动, 最终使控制凸轮23'的Kl面接触棘爪28'改为K2面接触棘爪28',由于凸轮组同时转动,通过旧角尺脚32'、拉板A7'及摇臂30'的作用使棘爪28'摆动,由于棘爪28'的起始位置高于K4面,这时棘爪28'就作用K4面,使角尺脚26'转动,由于角尺脚26'与两只摆臂4, 一起根据一定相对位置固定在主轴2'上,从而使两只摆臂4'摆动,通过拉杆结合件3,使前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动作,把编织手指的共用针及其线圈压下,使叉刀进入,同时作用后机头的密度三角控制板,使手指编织的封口密度较为紧密。当凸轮组转动一圈后,手指封口刚好编织完成,叉形传动连杆33'也被相应控制凸轮推到外面,电磁铁组件35'通过电磁铁拉板36'放下限位爪34',使其头部仍然顶住叉形传动连杆33'缺口面K5。这样,根据编织要求,由电磁铁组件35'在编织每个手指前来控制整套压共用针装置的动作。从以上的结构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当限位爪34'顶住叉形传动连杆33'缺口面 K5时,作用滚轮39'应在叉形传动连杆33'的K7面位置,此时棘爪28'往复滑动不能超过Kl面及K3面上的区域;当限位爪34'脱离叉形传动连杆33'缺口面K5时,作用滚轮 39'应在叉形传动连杆33'的K6面位置,此时棘爪2V头部应在K2面滑动,同时顶住K4 面,使主轴2'转动。因此该装置不但结构复杂,装配不便,因拉板A7'、拉板B25'不能调节,从而提高了相关零件的制造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而且零件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动作复杂,各零件相互关系装配要求高,部分零件制造精度要求高,从而给机器制造商增加了生产成本,机器用户使用也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降低、用户使用方便的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左墙板上的人字墙板,所述人字墙板上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固定安装有两只摆臂,所述摆臂上活动连接有拉杆结合件, 所述拉杆结合件的另一头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活动连接;所述左墙板的内侧安装有角尺脚座,所述角尺脚座的相应槽内安装有角尺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尺脚的低端上安装有控制其上轴承根据编织需要与相应控制凸轮随时离合的气缸组件,所述角尺脚的高端上连接有拉板A,所述拉板A与带动主轴运动的作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作用臂的另一端固定在王轴上。进一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安装在角尺脚低端一侧的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内安装有密封圈、活塞、压簧,其上安装有与气源连接的气接头,所述轴承安装在活塞上,其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角尺脚低端的另一侧。进一步,所述角尺脚的高端上连接有拉簧A,所述拉簧A的另一端套装在人字墙板上的拉簧螺钉A上。进一步,所述主轴通过支撑螺钉活动支撑在人字墙板上。进一步,所述角尺脚通过角尺脚轴安装在角尺脚座上。进一步,所述拉板A的一端通过轴位螺钉B与角尺脚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位螺钉A与作用臂活动连接,所述拉簧A —头套装在人字墙板上的拉簧螺钉A上,其另一头套装在角尺脚上的拉簧螺钉B上。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开机前用一根气管通过电磁阀控制使气接头与气源相连接。轴承与相应控制凸轮在起始状态为不接触。由于作用装在活塞上轴承的凸轮与机器其他凸轮一起装在同一轴上。根据机器编织的需要将不时的转动,而压共用针装置只有在编织手指前才作用。当凸轮组转动而机器不需要压共用针时,则控制气接头的电磁阀不作用,轴承与相应控制凸轮仍然为不接触状态,也就是角尺脚仍处于静止不转动状态。当机器开始编织手指时,控制气接头的电磁阀作用,使气缸体充气,气流推动活塞,使轴承移动至与相应控制凸轮对应的位置。控制凸轮的转动作用轴承,使角尺脚转动,通过拉板A,使作用臂也发生转动。由于作用臂、摆臂全为固定在主轴上,因此摆臂也发生转动。最终通过拉杆结合件使前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动作,完成整套压共用针装置的动作。当凸轮组转动完成,整套压共用针装置的动作完成后,控制气接头的电磁阀不作用,气缸体内气压降低,活塞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轴承离开与相应控制凸轮对应的位置, 等待下一次工作。本发明用气缸组件代替了现有技术结构中由控制凸轮、六角小轴、拉板B、角尺脚、 限位螺钉、棘爪、固定小轴、拉簧B、叉形传动连杆、限位爪、电磁铁组件、电磁铁拉板、电磁铁安装板、摇动臂、滚轮、拉簧C、拉簧螺钉C等零件组成的主轴转动控制装置,零件大大简化、 结构大大简单,形状较复杂的摇臂用简单的作用臂代替,机器装配简单方便,使机器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最大范围的减少了零件品种与数量,降低了零件加工的精度; 而且不仅有助于机器装配调试、零件仓库管理,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为用户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已有技术电脑手套机压针控制装置传动结构图。图3为已有技术电脑手套机压针控制装置控制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参照图I,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左墙板9上的人字墙板 1,所述人字墙板I上安装有主轴2,所述主轴2上固定安装有两只摆臂4,所述摆臂4上活动连接有拉杆结合件3,所述拉杆结合件3的另一头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活动连接;所述左墙板9的内侧安装有角尺脚座10,所述角尺脚座10的相应槽内安装有角尺脚12,所述角尺脚12的低端上安装有控制其上轴承21根据编织需要与相应控制凸轮随时离合的气缸组件,所述角尺脚12的高端上连接有拉板A7,所述拉板A7与带动主轴2运动的作用臂5的一端连接,所述作用臂5的另一端固定在主轴2上。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安装在角尺脚12低端一侧的气缸体17,所述气缸体17内安装有密封圈18、活塞19、压簧20,其上安装有与气源连接的气接头16,所述轴承21安装在活塞19上,其通过固定螺母22固定在角尺脚12低端的另一侧。所述角尺脚12的高端上连接有拉簧A14,所述拉簧A14的另一端套装在人字墙板 I的拉簧螺钉A13上。所述主轴2通过支撑螺钉42活动支撑在人字墙板I上。所述角尺脚12通过角尺脚轴11安装在角尺脚座10上。所述拉板A7的一端通过轴位螺钉B8与角尺脚12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位螺钉A6与作用臂5活动连接,所述拉簧A14 —头套装在人字墙板I上的拉簧螺钉A13上,其另一头套装在角尺脚12上的拉簧螺钉B15上。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开机前用一根气管通过电磁阀控制使气接头16与气源相连接。轴承21与相应控制凸轮在起始状态为不接触。由于作用装在活塞19上轴承21的凸轮与机器其他凸轮一起装在同一轴上,根据机器编织的需要将不时的转动,而压共用针装置只有在编织手指前才作用。当凸轮组转动而机器不需要压共用针时,则控制气接头16的电磁阀不作用,轴承21 与相应控制凸轮仍然为不接触状态,也就是角尺脚12仍处于静止不转动状态。当机器开始编织手指时,控制气接头16的电磁阀作用,使气缸体17充气,气流推动活塞19,使轴承21 移动至与相应控制凸轮对应的位置。控制凸轮的转动作用轴承21,使角尺脚12转动,通过拉板A7,使作用臂5也发生转动。由于作用臂5、摆臂4全为固定在主轴2上,因此摆臂4 也发生转动。最终通过拉杆结合件3使前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动作,完成整套压共用针装置的动作。当凸轮组转动完成,整套压共用针装置的动作完成后,控制气接头16的电磁阀不作用,气缸体17内气压降低,活塞19在压簧20的作用下复位,轴承21离开与相应控制凸轮对应的位置,等待下一次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左墙板上的人字墙板,所述人字墙板上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固定安装有两只摆臂,所述摆臂上活动连接有拉杆结合件,所述拉杆结合件的另一头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活动连接;所述左墙板的内侧安装有角尺脚座,所述角尺脚座的相应槽内安装有角尺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尺脚的低端上安装有控制其上轴承根据编织需要与相应控制凸轮随时离合的气缸组件,所述角尺脚的高端上连接有拉板A,所述拉板A与带动主轴运动的作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作用臂的另一端固定在主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安装在角尺脚低端一侧的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内安装有密封圈、活塞、压簧,其上安装有与气源连接的气接头,所述轴承安装在活塞上,其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角尺脚低端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尺脚的高端上连接有拉簧A,所述拉簧A的另一端套装在人字墙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通过支撑螺钉活动支撑在人字墙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尺脚通过角尺脚轴安装在角尺脚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 A的一端通过轴位螺钉B与角尺脚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位螺钉A与作用 臂活动连接, 所述拉簧A —头套装在人字墙板上的拉簧螺钉A上,其另一头套装在角尺脚上的拉簧螺钉 B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左墙板上的人字墙板,所述人字墙板上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固定安装有两只摆臂,所述摆臂上活动连接有拉杆结合件,所述拉杆结合件的另一头与直接作用压共用针三角的控制板活动连接;所述左墙板的内侧安装有角尺脚座,所述角尺脚座的相应槽内安装有角尺脚,所述角尺脚的低端上安装有控制其上轴承根据编织需要与相应控制凸轮随时离合的气缸组件,所述角尺脚的高端上连接有拉板A,所述拉板A与带动主轴运动的作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作用臂的另一端固定在主轴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最大范围的减少了零件品种与数量,降低了零件加工的精度;而且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为用户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文档编号D04B15/32GK102605533SQ20121006623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
发明者茅木泉, 鲁红良 申请人:绍兴金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