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革用泡孔调直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67274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Pu革用泡孔调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革湿法渗透助剂,具体涉及一种PU革用泡孔调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革、合成革是塑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被广泛使用。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在国际上已有60多年发展历史,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生产人造革,它在中国塑料工业中是发展较早的行业。近几年来,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不仅是生产企业装备生产线的增长、产品产量连年增长、品种花色年年增加,而且行业发展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有相当的凝聚力,从而能把中国人造革、合成革企业,包括相关行业组织在一起,发展成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行业。继PVC人造革之后,I3U合成革经过科技专家们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开发,作为天然革的理想替代品,获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步。PU涂于织物表面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市场上,到了 1964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用作鞋帮的PU合成革。日本公司建立了一套年产6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之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开发,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达到了与天然皮革真假难分的程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天然皮革由于具有优良的天然特性被人们广泛用于生产日用品和工业品,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皮革的需求倍增,数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科学家们几十年前即开始研究开发人造革、合成皮革,以弥补天然皮革的不足。50多年的研究历史过程就是人造革、合成革向天然皮革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从研究分析天然皮革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开始,从硝化纤维漆布着手,进入到PVC人造革,这是人工皮革的第一代产品。科学家在这一基础上,做了多方面的改进和探索,首先是基材方面的改进,随后是涂层树脂的改性和改进。到了 20世纪70年代,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出现针刺成网、粘结成网等工艺,使基材具有藕状断面、空心纤维状,达到了多孔结构,而符合天然革的网状结构要求;当时的合成革表层已能做到微细孔结构聚氨酯层,相当于天然革的粒面,从而使PU合成革的外观和内在结构与天然革逐步接近,其他物理特性都接近于天然革的指标,而色泽比天然革更为鲜艳;其常温耐折达到100万次以上,低温耐折也能达到天然革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革用泡孔调直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调节PU革湿法树脂层用的直立性泡孔与柔软度的有机硅助剂,本产品在PU革湿法制作过程中使用会出现特殊的泡孔结构与特殊的手感,达到以往普通泡孔剂所达不到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革用泡孔调直剂,该配方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 9200KG,水1500KG,氢氧化钠20KG,酒精200KG。本发明所述的这种革用泡孔调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I)、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2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400KG含氢硅油和1200KG烯丙基聚醚B-1000,通入氮气保护,升温使其熔化,再升温到105°C,搅拌加入有机络合钼催化剂500g,控制反应温度在12(Tl30°C,反应锅内物料成无色透明状,后保温2 3小时,然后让其冷却室温,可得到无色透明液体成品,即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各类表面活性剂的中和与混合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3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0-9200KG,水1500KG,充分搅拌一小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20KG,中和Ph值到6 7,然后一次性加入酒精200KG,搅拌均匀后加入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和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搅拌均匀后即为成品。本发明的机理TU湿法涂层又叫凝固涂层,他的特点是在水与DMF的浴中生成类似于真皮的多孔性膜,与普通的人造革大相径庭,其产品优异,可以在很多领域代替真皮。以往很多PU革的手感不尽如人意,本发明中自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解决了与树脂与DMF相溶性的问题,配合常规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了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配的技术,取得了优良的协同作用,能控制凝固过程,有极好的渗透作用,可以提高PU革的生产效率。加快DMF与水的交换速度,取得良好的泡孔结构。特别是有机硅助剂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渗透速度,取得了特殊直立的泡孔,使脱DMF更加彻底与快速,改善了皮革的手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皮革的仿真皮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产品合成了结构比较特殊的有机硅表面活剂,利用其超低的表面张力,超强的表面活性,对Pu革的泡孔与结构有相当特殊的作用,对Pu革的手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很好的解决了与PU树脂的相容性,使做成的革的手感与真皮类似。表面活性剂是涂层液配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凝固成膜时水向膜内扩散的速度和DMF向凝固浴中扩散的速度,对凝固速度和成膜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产品在混配的过程中加入了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本品有极好的渗透与乳化效果,对提高PU革的工作效率有良好的作用。疏水性的非离子表面活剂使凝固成膜过程延长,特别是延缓了皮膜表面PU分子结成固体膜的时间,从而为皮膜中心的DMF扩散取得了时间,加快了凝固过程。本品中加入的非离子匀泡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这种革用泡孔调直剂,该配方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ΑΕ0 — 9)200KG,水 1500KG,氢氧化钠 20KG,酒精 200KG。本发明所述的这种革用泡孔调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I)、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2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400KG含氢硅油和1200KG烯丙基聚醚B-1000,通入氮气保护,升温使其熔化,再升温到105°C,搅拌加入有机络合钼催化剂500g,控制反应温度在12(Tl30°C,反应锅内物料成无色透明状,后保温2 3小时,然后让其冷却室温,可得到无色透明液体成品,即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各类表面活性剂的中和与混合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3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0-9200KG,水1500KG,充分搅拌一小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20KG (或者质量比为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KG),中和Ph值到6 7,然后一次性加入酒精200KG,搅拌均匀后加入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和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搅拌均匀后即为成品。广品的技术指标
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粘稠液体。
Ph值6 7
含固量38 40%
渗透率5%小于100秒。
权利要求
1.一种革用泡孔调直剂,其特征在于该配方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9200KG,水 1500KG,氢氧化钠 20KG,酒精 200KG。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革用泡孔调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1)、有机娃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2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400KG含氢硅油和 1200KG烯丙基聚醚B-1000,通入氮气保护,升温使其熔化,再升温到105°C,搅拌加入有机络合钼催化剂500g,控制反应温度在12(Tl30°C,反应锅内物料成无色透明状,后保温2 3 小时,然后让其冷却室温,可得到无色透明液体成品,即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各类表面活性剂的中和与混合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3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0-9200KG,水1500KG,充分搅拌一小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20KG,中和Ph值到6 7,然后一次性加入酒精200KG,搅拌均匀后加入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和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搅拌均匀后即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PU革用泡孔调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配方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 200KG,水1500KG,氢氧化钠20KG,酒精200KG。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装置的3000L搪玻璃反应锅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50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 200KG,水1500KG,充分搅拌一小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20KG,中和Ph值到6~7,然后一次性加入酒精200KG,搅拌均匀后加入非离子匀泡剂聚醚300KG,和有机硅油表面活性剂100KG,搅拌均匀后即为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产品在PU革湿法制作过程中使用会出现特殊的泡孔结构与特殊的手感,达到以往普通泡孔剂所达不到的效果。
文档编号D06M11/38GK103015173SQ20121057043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胡水仙, 朱张林 申请人:建德市顺发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