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961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涉及梳棉机圈条器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梳棉机圈条器由圈条喇叭口、小压辊、圈条盘(圈条斜管齿轮)、圈条器传动部分等组成。棉条先经过圈条喇叭口进行集束收紧,然后经过小压辊进行压紧成形,再经过圈条盘内圈条斜管的牵拉导引,最后由于离心力及重力作用,棉条经圈条斜管底部的出口处甩出,有序地圈放在棉条筒中,以便储运和供下道工序使用。圈条器设有两个小压辊,一个压辊固定在圈条器转盘的轴承上,称之为固定压辊;另一个压辊安装在摆动构件上,称之为摆动压辊。现有技术中,有的梳棉机圈条器两相邻小压辊间的张力是通过气动加压调节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JWF1203型梳棉机和A186G型梳棉机圈条器包括固定在圈条器转盘的轴承上的固定压辊和安装在圈条器转盘的摆动臂上的摆动压辊,摆动臂一端与一调节块铰接,调节块上设置调节丝杆,两相邻小压辊间的隔距是通过调节块上调节丝杆一端的螺母,再转动调节块来实现的。不同的品种所要求的小压辊间的张力不同,但是,JWF1203型梳棉机和A186G型梳棉机圈条器两相邻小压辊间的张力是不可以调节的。对于棉条较粗的品种,经常会出现圈条喇叭口、棉条通道堵塞的现象。这样,就需要经常拆卸设备部件,清理堵塞的棉条。特别是对于品种繁多的设备,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这也是本技术领域长期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装置,实现两相邻小压辊间张力的调节,而且制作成本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无需借助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调节两小压辊间的张力,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梳棉机圈条器压辊隔距调节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固定在圈条器转盘上的固定压辊和安装在圈条器转盘的摆动臂上的摆动压辊,所述摆动臂一端通过调节块与圈条器转盘铰接,摆动臂自由端为摆动压辊手柄,在摆动压辊手柄侧面的销轴腔内穿入一销轴,销轴上套有压缩弹簧,销轴前端从销轴腔前端口伸出,销轴后端设置销轴手柄,所述安装固定压辊轴承的轴承套上设置销轴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后部活套一外螺纹螺母,所述销轴腔内设置与外螺纹螺母吻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螺母旋紧在销轴腔内螺纹上,所述销轴前段设置螺纹,有一调节螺母套在销轴的螺纹段,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顶在外螺纹螺母和调节螺母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调节螺母在所述销轴螺纹段的调节范围为1-10毫米。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压缩弹簧与调节螺母之间的销轴上套装一垫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圈条器转盘上靠近所述调节块位置设置一固定块,所述摆动臂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调节块铰接,所述调节块通过转轴与圈条器转盘铰接,调节块中间设置螺孔,调节块螺孔内穿入一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一端设置螺母,调节丝杆另一端顶在固定块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块设置在调节块与固定压辊轴承的轴承套之间,并与所述轴承套为一体结构。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压辊的转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传动齿轮,所述摆动臂上设置轴承,所述摆动压辊的转轴穿过摆动臂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在销轴前段设置螺纹,有一调节螺母套在销轴的螺纹段,所述外螺纹螺母旋紧在销轴腔内螺纹上,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顶在外螺纹螺母和调节螺母上。只需用手转动调节螺母使压缩弹簧压缩程度的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弹力,压缩弹簧的弹力通过外螺纹螺母作用于摆动臂的摆动压辊手柄上,两压辊之间的张力也就随之改变。避免了经常会出现圈条喇叭口、棉条通道堵塞的现象。调节简单、方便,不用工具,利于操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品种繁多、改车频繁的设备,效果更加明显。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很低。解决了本技术领域长期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图1是本发明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中的销轴及附件的主视 图2是本发明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图中1-销轴手柄、2-外螺纹螺母、3-压缩弹簧、4-垫片、5-调节螺母、6_销轴、7-摆动压辊手柄、8固定块、9-调节块、10-调节丝杆、11-摆动压辊、12-固定压辊、13-轴承套、14-转轴、15-销轴腔、16-摆动臂、17-转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的实施例,包括通过轴承固定在圈条器转盘上的固定压辊12和安装在圈条器转盘的摆动臂16上的摆动压辊11。所述圈条器转盘上靠近所述调节块9位置设置一固定块8,所述摆动臂16—端通过转轴14与所述调节块9铰接,所述调节块9通过另一转轴17与圈条器转盘铰接。调节块9中间设置螺孔,调节块9的螺孔内穿入一调节丝杆10,调节丝杆10 —端设置螺母,调节丝杆10另一端顶在固定块8上。所述固定块8设置在调节块9与固定压辊轴承的轴承套13之间,并与所述轴承套13为一体结构。参见图2,所述摆动臂16自由端为摆动压辊手柄7,在摆动压辊手柄7侧面设置一销轴腔15,销轴腔15内穿入一销轴6,销轴6上套有压缩弹簧3,销轴6前端从销轴腔15前端口伸出,销轴6后端设置销轴手柄1,所述安装固定压辊轴承的轴承套13上设置销轴插孔。所述销轴6后部活套一外螺纹螺母2,所述销轴腔15内设置与外螺纹螺母2吻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螺母2旋紧在销轴腔内螺纹上。所述销轴6前段设置螺纹,有一调节螺母5套在销轴6的螺纹段,所述压缩弹簧3两端分别顶在外螺纹螺母2和调节螺母5上,可以在压缩弹簧3与调节螺母5之间的销轴6套装一垫片4。销轴6前端从销轴腔15前端口伸出部分插入所述轴承套13上的销轴插孔。上述的调节螺母5在所述销轴螺纹段的调节范围为1-10毫米。上述固定压辊12的转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传动齿轮,所述摆动臂16上设置轴承,所述摆动压辊11的转轴穿过摆动臂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车工只需用手旋转调节螺母5调节压缩弹簧3的压缩距离,压缩弹簧3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摆动压辊手柄7及摆动臂16,进而使摆动压辊与固定压辊12之间的压力也就随之改变。压缩弹簧3变得越短,弹力越大,则两压辊11、12之间的张力就越大。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上述描述的具体部件的结构所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固定在圈条器转盘上的固定压辊和安装在圈条器转盘的摆动臂上的摆动压辊,所述摆动臂一端通过调节块与圈条器转盘铰接,摆动臂自由端为摆动压辊手柄,在摆动压辊手柄侧面的销轴腔内穿入一销轴,销轴上套有压缩弹簧,销轴前端从销轴腔前端口伸出,销轴后端设置销轴手柄,所述安装固定压辊轴承的轴承套上设置销轴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后部活套一外螺纹螺母,所述销轴腔内设置与外螺纹螺母吻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螺母旋紧在销轴腔内螺纹上,所述销轴前段设置螺纹,有一调节螺母套在销轴的螺纹段,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顶在外螺纹螺母和调节螺母上。
2.按照权利I要求所述的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母在所述销轴螺纹段的调节范围为1-10毫米。
3.按照权利I或2要求所述的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弹簧与调节螺母之间的销轴上套装一垫片。
4.按照权利I或2要求所述的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条器转盘上靠近所述调节块位置设置一固定块,所述摆动臂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调节块铰接,所述调节块通过转轴与圈条器转盘铰接,调节块中间设置螺孔,调节块螺孔内穿入一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一端设置螺母,调节丝杆另一端顶在固定块上。
5.按照权利3要求所述的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条器转盘上靠近所述调节块位置设置一固定块,所述摆动臂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调节块铰接,所述调节块通过转轴与圈条器转盘铰接,调节块中间设置螺孔,调节块螺孔内穿入一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一端设置螺母,调节丝杆另一端顶在固定块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设置在调节块与固定压辊轴承的轴承套之间,并与所述轴承套为一体结构。
7.按照权利I或2要求所述的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辊的转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传动齿轮,所述摆动臂上设置轴承,所述摆动压辊的转轴穿过摆动臂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口 ο
8.按照权利6要求所述的梳 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辊的转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传动齿轮,所述摆动臂上设置轴承,所述摆动压辊的转轴穿过摆动臂轴承的另一端上设置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梳棉机圈条器小压辊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圈条器转盘上的固定压辊和摆动压辊,所述摆动压辊的摆动臂一端通过调节块与圈条器转盘铰接,摆动臂自由端为摆动压辊手柄,在摆动压辊手柄侧面的销轴腔内穿入一销轴,销轴上套有压缩弹簧,销轴前端从销轴腔前端口伸出,销轴后端设置销轴手柄,所述安装固定压辊的轴承套上设置销轴插孔,其特点是所述销轴后部活套一外螺纹螺母,所述外螺纹螺母旋紧在销轴腔内螺纹上,所述销轴前段设置螺纹,有一调节螺母套在销轴的螺纹段,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顶在外螺纹螺母和调节螺母上。无需借助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调节两压辊间的张力,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文档编号D01G15/28GK103074707SQ20121058926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鞠彦军, 王伟, 代公堂, 曹俊伟 申请人: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