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及其纵向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5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及其纵向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纱机的自动落纱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及其纵向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落纱装置用于细纱机的自动落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老式细纱机上的自动落纱机装置(自动落纱机),其纵向调节机构大部分采用螺旋升降的办法实现,容易导致细纱管与锭子触碰产生径向冲击,损伤锭子。也有一些自动落纱装置的纵向调节机构采用垂直拔管的方式,但由于细纱管与锭子之间的预紧力较大,采用垂直拔管的方式容易损伤纵向调节机构的驱动设备,如气缸、直线电机或伺服电机等,导致由于驱动设备的损坏使得整体设备故障率高、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及其纵向调节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解决垂直拔细纱机上的细纱管进行升管操作时,对升降气缸及锭子的损伤问题,取得了有益的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纵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9,至少四根纵向导轨8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两侧,每个纵向导轨8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7,升降台6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上,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撑架9呈门字形,包括对称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顶端设有水平的顶部,其中部的空腔用于设置升降台6,四根纵向导轨8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侧壁上,四个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滑动的设置在四根纵向导轨8上,升降台6设置在门字形的支撑架9的中部空腔内,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各连接板上。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细纱管17的落纱车I,落纱车I上设有前后调节机构2,前后调节机构2上设有纵向调节机构,夹持驱动机构3设置在纵向调节机构上,所述纵向调节机构包括底部固定在前后调节机构上的支撑架9,[0021]至少四根纵向导轨8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两侧,每个纵向导轨8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7,升降台6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上,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夹持驱动机构3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0上,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落纱装置及其纵向调节机构,采用纵向导轨、纵向导轨滑块和升降气缸驱动升降台上下滑移,部件使用寿命高,能耗消耗小,垂直拔纱升管时纵向调节机构只能上下垂直运动,纱管相对于锭子在水平方向相对静止,不会对锭子造成任何伤害,机构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图I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向调节机构,为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纵向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9,至少四根纵向导轨8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两侧,每个纵向导轨8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7,升降台6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上,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现有的纵向调节机构,因在升降的过程中,连接有夹持驱动机构的一端在拔管的瞬间受力较大,会造成气缸的活塞杆及杆膛磨损严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向调节机构,设置支撑架9用来固定和承载纵向调节机构,再通过升降台的连接板设计,与纵向导轨、纵向导轨滑块和升降气缸配合,使得所受到的力均匀分摊在四个导轨上,无任何一面的偏斜,使得气缸的活塞杆受力均匀,寿命延长。浮动接头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为了避免气缸的活塞杆突然的受力不均所引起的磨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对称的设置六根纵向导轨8,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升降气缸4也可用电机带动丝杆,电动推杆,螺旋升降机,或是直线电机代替。纵向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可以按如下步骤操控I升降气缸4正向通气,升降气缸4的气缸杆伸出带动升降台6及其上连接的各机构在升降气缸4的带动下开始下降,降到一定的位置,由于机械限位或气缸满行程作用停止。2升降气缸4反向通气,升降气缸4的气缸杆收缩带动升降台6及其上连接的各机构在升降气缸4的带动下开始上升,升到细纱管下端脱离锭子上端后,由于机械限位或气缸满行程作用停止,拔管动作完成。以下为一个可以选择的纵向调节机构的实施例支撑架9呈门字形,包括对称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顶端设有水平的顶部(顶壁),其中部的空腔(左右侧壁和顶面所围空间即为该空腔)用于设置升降台6,四根纵向导轨8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侧壁上,四个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滑动的设置在四根纵向导轨8上,升降台6设置在门字形的支撑架9的中部空腔内,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纵 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各连接板上,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所述浮动接头5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实现。支撑架9也可为适于使用的其他的形状,连接板也可从支撑架的外侧将前后两面的至少四个纵向滑块7连接上。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一种安装有上述纵向调节机构的自动落纱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细纱管17的落纱车I,落纱车I上设有前后调节机构2,前后调节机构2上设有纵向调节机构,夹持驱动机构3设置在纵向调节机构上,所述纵向调节机构包括底部固定在前后调节机构上的支撑架9,例如支撑架9为门字形,其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前后调节机构上,至少四根纵向导轨8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两侧,每个纵向导轨8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7,升降台6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内,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夹持驱动机构3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0上,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自动落纱装置的工作过程可以按如下步骤操控步骤I、前后调节机构2调节夹持驱动机构3的前后位置,使其正对细纱管17顶端;步骤2、纵向调节机构开始下降,降到适当的位置,停止下降;步骤3、夹持驱动机构3夹紧细纱管17顶端(细纱管17顶端的无纱线缠绕部位),夹持细纱管17顶端的长度为2至30毫米,夹持力达到可以将细纱管拔出时,停止夹紧动作;步骤4、纵向调节机构开始上升,上升至纱锭的高度后停止完成拔管动作;[0065]步骤5、前后调节机构2调节夹持驱动机构3的前后位置,使细纱管17移动到落纱车I的上方;步骤6、夹持驱动机构3松开细纱管17顶端,细纱管17落入落纱车I内。至此,本新型所述的用于细纱机上的自动落纱装置完成了一个工位上的所有动作,然后进入下一个工位等待动作的发生。如此循环工作,直至生产完成。亦可在完成步骤 4后,使落纱车I先行进入下一个工位的同时,执行步骤5、6。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纵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9 ),至少四根纵向导轨(8 )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9 )的左右两侧, 每个纵向导轨(8)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7), 升降台(6)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上, 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 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纵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架(9)呈门字形,包括对称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顶端设有水平的顶部,其中部的空腔用于设置升降台(6), 四根纵向导轨(8)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侧壁上, 四个纵向导轨滑块(7 )分别滑动的设置在四根纵向导轨(8 )上, 升降台(6)设置在门字形的支撑架(9)的中部空腔内,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各连接板上。
3.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承载细纱管(17)的落纱车(1), 落纱车(I)上设有前后调节机构(2),前后调节机构(2)上设有纵向调节机构,夹持驱动机构(3)设置在纵向调节机构上, 所述纵向调节机构包括 底部固定在前后调节机构上的支撑架(9), 至少四根纵向导轨(8)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9)的左右两侧, 每个纵向导轨(8)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7), 升降台(6)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7)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7)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上, 升降台(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夹持驱动机构(3)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0)上, 支撑架(9)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4),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9)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5)与升降台(6)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及其纵向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至少四根纵向导轨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每个纵向导轨上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导轨滑块,升降台上设有与纵向导轨滑块适配的连接板,纵向导轨滑块分别嵌装并固定在该连接板内,升降台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支撑架顶部的平面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顶部后,通过浮动接头与升降台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纵向导轨、纵向导轨滑块和升降气缸驱动升降台上下滑移,部件使用寿命高,能耗消耗小,垂直拔纱升管时纵向调节机构只能上下垂直运动,纱管相对于锭子在水平方向相对静止,不会对锭子造成任何伤害,机构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性能稳定。
文档编号D01H13/02GK202595377SQ20122016213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侯国阳 申请人:侯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