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95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属于纺织行业中纺粘非织造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粘法又称纺丝成网法,它是非织造布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用连续性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其具体流程如下聚合物切片加入料斗后,喂入到螺杆挤出机中,螺杆具有加热功能,切片在螺杆里熔融并挤出,经过滤后的熔体由计量泵按一定流量输送到纺丝组件上,纺丝组件装有很多小孔的喷丝板,熔体从喷丝板的小孔内流出,形成许多细流,熔体细流经过侧吹风冷却后,冷却成纤维,再进入牵伸装置,经过牵伸装置中的高速气流的牵伸作用,纤维的大分子进行·了取向和结晶,纤维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经牵伸后纤维铺入到下面有吸风装置的成网帘带上,然后输送至加固装置,经热轧、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等任何一种或两种方法加固,即成为纺丝成网非织造布。在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生产中,纤维的分丝成网的效果是影响产品均匀度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分丝技术主要有静电分丝法,气流分丝法,机械分丝等几大类。各种分丝技术各具特点,并与不同的气充牵伸方式相配合,例如宽狭缝式气流牵伸技术一般采用气流分丝法,而采用管式气流牵伸技术大多采用机械分丝技术。主要靠丝束高速撞击到可以高速动的摆片而产生分散的效果,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涤纶纺粘无纺布都是采用管式气流牵伸技术与机械摆片分丝技术相结合去生产的。但是,采用机械成网技术较为简单,但是要实现良好分丝,气流速度必须较高,下吸风量也较大。机械摆片分丝还容易在布面上出现云斑等不良现象,布面的均匀度较差。其导致的原因是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采用管式气流牵伸器与机械摆片相结合的牵伸成网方式为较多的一种方式。由于管式气流牵伸采用的速度较高,纤维才能形成良好的牵伸和产生较好的分丝效果,由于摆片对气流的减速作用较为有限,因此要保证成网时不会产生牵伸气流吹散已经成网的纤维,下吹风的风量需要较大,生产能耗较高,同时由于丝束打在摆片时是无规律地分散,因而在布面上会出现纤维数量不同的地区,厚薄不均匀,也是行业内称之为“云斑”的缺陷。虽然目前的摆丝器多采用多排摆丝方式,但是各排摆丝器的排丝方向相同,不均匀处容易产生重叠,使得产品在幅宽方向上重量分布明显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明显提高了成网的均匀性,布面厚薄均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9]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包括摆丝器,所述摆丝器上部水平设置若干组A形摆片组,所述摆丝器下部水平设置若干组B形摆片组,所述A形摆片组包括通过A形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丝器上的A形上摆片以及沿A形转动轴摆动的A形下摆片,所述A形固定点高于所述A形转动轴,所述A形上摆片位于所述A形下摆片左侧,所述B形摆片组包括通过B形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丝器上的B形上摆片以及沿B形转动轴摆动的B形下摆片,所述B形固定点高于所述B形转动轴,所述B形上摆片位于所述B形下摆片右侧。进一步,所述A形转动轴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由曲轴和电机控制,所述A形下摆片由A形转动轴驱动摆动。 进一步,所述B形转动轴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由曲轴和电机控制,所述B形下摆片由B形转动轴驱动摆动。进一步,所述A形下摆片和B形下摆片的摆频高达1000次/min以上。进一步,所述A形摆片组和B形摆片组均为等间距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每排摆丝器摆丝所造成的不均匀性不会叠加,而是相互弥补,大大提高了纺粘无纺布产品的均匀度。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A形摆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B形摆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摆丝器;2——A形摆片组;3—B形摆片组;4—A形固定点;5——A形上摆片;6——A形转动轴;7——A形下摆片;8——B形固定点;9——B形上摆片;10——B形转动轴;11——B形下摆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包括摆丝器1,摆丝器I上部水平设置若干组A形摆片组2,摆丝器I下部水平设置若干组B形摆片组3,A形摆片组2和B形摆片组3均为等间距排列。参阅图2,A形摆片组2包括通过A形固定点4固定于摆丝器I上的A形上摆片5以及沿A形转动轴6摆动的A形下摆片7,A形固定点4高于A形转动轴6,A形上摆片5位于A形下摆片7左侧,参阅图3,同样,B形摆片组3包括通过B形固定点8固定于摆丝器I上的B形上摆片9以及沿B形转动轴10摆动的B形下摆片11,B形固定点8高于B形转动轴10,B形上摆片9位于B形下摆片11右侧。A形转动轴6的底部连接连杆,连杆是由曲轴和电机控制,A形下摆片7由A形转动轴6驱动摆动。同理,B形转动轴10的底部连接连杆,连杆由曲轴和电机控制,B形下摆片11由B形转动轴10驱动摆动。摆丝器I可以设计为第一排采用A形摆片组2,则第二排采用B形摆片组3,第三排采用A形摆片组2,依此类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牵伸管受到高速气流牵伸的纤维和气体一起冲到A形上摆片5或B形上摆片9处,然后折射到A形下摆片7或B形下摆片11上。其中A形上摆片5和B形上摆片9为固·定的,A形下摆片7和B形下摆片11则会随着连杆的移动而摆动,A形下摆片7和B形下摆片11的摆频可以高达1000次/min。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包括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丝器上部水平设置若干组A形摆片组,所述摆丝器下部水平设置若干组B形摆片组,所述A形摆片组包括通过A形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丝器上的A形上摆片以及沿A形转动轴摆动的A形下摆片,所述A形固定点高于所述A形转动轴,所述A形上摆片位于所述A形下摆片左侧,所述B形摆片组包括通过B形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丝器上的B形上摆片以及沿B形转动轴摆动的B形下摆片,所述B形固定点高于所述B形转动轴,所述B形上摆片位于所述B形下摆片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形转动轴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由曲轴和电机控制,所述A形下摆片由A形转动轴驱动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形转动轴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由曲轴和电机控制,所述B形下摆片由B形转动轴驱动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形摆片组和B形摆片组均为等间距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管式牵伸成网装置,包括摆丝器,所述摆丝器上部水平设置若干组A形摆片组,所述摆丝器下部水平设置若干组B形摆片组,所述A形摆片组包括通过A形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丝器上的A形上摆片以及沿A形转动轴摆动的A形下摆片,所述A形固定点高于所述A形转动轴,所述A形上摆片位于所述A形下摆片左侧,所述B形摆片组包括通过B形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丝器上的B形上摆片以及沿B形转动轴摆动的B形下摆片,所述B形固定点高于所述B形转动轴,所述B形上摆片位于所述B形下摆片右侧,本实用新型的每排摆丝器摆丝所造成的不均匀性不会叠加,而是相互弥补,大大提高了纺粘无纺布产品的均匀度。
文档编号D04H3/02GK202705667SQ2012202403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李 杰, 申景山, 周思远, 肖红军, 吕大鹏, 颜远铭 申请人: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