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94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缫丝机械,具体涉及蛹衬分离器的下滚筒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蛹衬分离器依靠上、下滚筒的异向旋转配合进行蛹衬的分离作业。目前常用的下滚筒,采用64根栅杆分别对应插入两端的端盖圆孔中,再用螺帽固定。工作时,传动轴分别连接两端盖以带动滚筒运动。利用以上结构的下滚筒,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装配问题,64根栅杆需要同时分别插入两端盖对应的圆孔中,一般此项工作需要2 3人配合才能完成,稍有不慎若有I根栅杆未完全插入两端盖对应的圆孔内,则装配工作也宣告失败。由此可见装配之复杂、费时。同时,完全插入的栅杆采用螺帽固定,在长时间旋转后,螺帽易散、易掉,达到一定数量,则栅杆也会发生变形和分解。而且,在下滚筒工作时,也极易在滚筒内产生结絮现象,经常需要拆开滚筒的栅杆进行清理,无形中又增加了装配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简易、方便快捷的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包括两端盖及连接两端盖的栅杆,所述端盖上设有栅杆装配弯槽,所述弯槽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所述一端端盖上设有装配弯槽;栅杆一端固定于端盖上,另一端卡设于装配弯槽中。所述栅杆通过螺帽固定于一端的端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端盖上设置装配弯槽,可以将栅杆卡设有弯槽中以实现固定。当滚筒的转速较低时,可以采用双侧弯槽形式,由于弯槽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故栅杆在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发生散落;当对滚筒的转速要求较高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可以将栅杆的一端如现有技术中固定,另一端采用弯槽固定。这样装配栅杆时,就可以先固定好栅杆的一边,再固定另一边,一个人操作也可以完成装配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弯槽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端盖;2为端盖;3为栅杆;4为装配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包括两端盖I和2及连接两端盖I和2的栅杆3。为解决固定螺帽易散易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端盖上设置了与栅杆3相配合的装配弯槽4,且弯槽4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当滚筒的转速较低时,可以采用双侧弯槽形式,由于弯槽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故栅杆3在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发生散落;当对滚筒的转速要求较高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可以将栅杆3的一端如现有技术中采用螺帽固定于端盖上,而另一端端盖上设置装配弯槽4,以固定栅杆3。本实用新型在端盖上设置装配弯槽4,可以将栅杆3卡设在弯槽4中以实现固定。这样装配栅杆时,就可以先固定好栅杆3的一边,再固定另一边,一个人操作也可以完成装 配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1.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包括两端盖及连接两端盖的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栅杆装配弯槽,所述弯槽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端盖上设有装配弯槽;栅杆一端固定于端盖上,另一端卡 设于装配弯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杆通过螺帽固定于一端的端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蛹衬分离器下滚筒装配结构,包括两端盖及连接两端盖的栅杆,端盖上设有栅杆装配弯槽,弯槽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本实用新型在端盖上设置装配弯槽,可以将栅杆卡设有弯槽中以实现固定。当滚筒的转速较低时,可以采用双侧弯槽形式,由于弯槽的槽底背离滚筒的运动方向,故栅杆在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发生散落;当对滚筒的转速要求较高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可以将栅杆的一端如现有技术中固定,另一端采用弯槽固定。这样装配栅杆时,就可以先固定好栅杆的一边,再固定另一边,一个人操作也可以完成装配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D01B7/02GK202688519SQ20122023914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孙招元 申请人:黄山黟县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