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纱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760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染纱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色设备的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加大染液喷出量及喷出角度,以提高染色效果的染纱管。
背景技术
一般纺织工业的染色工程中,是透过浸染方式将一染液内的染料着色至纺织用纤维纱线上,使其变成所需的颜色后再进行布料的纺织。其中,最常见的染色工程是采用筒子染纱的方式,其利用一染色机进行染色作业,该染色机具有数支染纱杆,且于该每一染纱杆的表面具有呈直线排列的的多个喷孔,并于该染纱杆上依序套设有多支染纱管,该等染纱管以头尾方式相接而形成串连,且该每一染纱管的外壁面上具有形成网状镂空的多个喷孔,供以将一纤维纱线绕设于该每一染纱管而形成固定。当进行染色作业时,利用该染色机的一高压泵加压该染液,加压后的该染液会自该等喷孔喷出,再向外穿过该每一染纱管的该等喷孔,使该染液内含的染料附着于该等纤维纱线上,静待一段时间后,便可达到染色均匀的效果。请参阅图1,为现有染纱管的立体外观图。如图中所示,该染纱管I由多片式模具,包括一公滑块、一母滑块、一中心模仁及其他配件等,利用塑胶射出一体成型而制成的圆管状结构体,其一端部为一插接端11,另一端部为一套接端12,利用该套接部12对应该插接部11而设置,使该等染纱管I得以头尾相接的方式进行串连延伸,再者,该染纱管I的表面具有多个喷孔13,且该等喷孔13利用该公滑块、该母滑块及该中心模仁进行合模后,使位于该公滑块、该母滑块的该等凸柱与该中心模仁的表面相互靠破而成型。因此,为使该每一喷孔13的边缘处不会产生毛边,以及射出成型后的成品得以顺利脱膜取出,同时为了兼顾其进行串连延伸时的强度问题,大多采用扁平比较小的设计,亦即该染纱管I的轴向厚度与径向厚度的比值小,以使该等喷孔13周围的材料宽度与该等喷孔13的尺寸相接近,反而导致该等喷孔13的尺寸过小,且该等喷孔13的方向与该公、母滑块水平退出的方向相平行,这也相对限缩了该染液自该等喷孔13喷出的方向,致使染色的范围受到限制而影响染色品质,故必须延长染色的时间而获得所需的染色效果,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纱管,利用全新的喷孔及肋条的配置设计,以达到加大染液喷出量及喷出角度的功效,而有效提升染色品质及染色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染纱管,利用塑胶射出一体成型而制成,并可以头尾相接进行串连延伸,而自表面喷射一染液,其包括一本体,呈圆管状结构体,其表面具有与该本体中心轴线相平行的四个第一肋条,该等第一肋条分别位于该本体圆周上的四个等分点处,该其中一对称的二第一肋条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分模线,且沿着该二分模线而形成一分模面,于该本体表面沿该分模面的法方向而间隔设有多个环肋、多个第二肋条及多个第三肋条,其中该等环肋与该等第一肋条相垂直设置,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均为交错且斜向连接设于该等环肋之间,而形成与该本体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波浪型态,该等第一肋条、该等环肋、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间形成多个喷孔以喷射该染液。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的斜向设置,可使得该染液通过该等喷孔时呈现向外扩散的喷射效果,以有效加大该染液的喷出角度,使用同样分量的该染液时,而能增加该染液的喷射范围,以达到提升染色效率的目的。于一实施例中,该本体的二端部分别延伸设有一插接端及一套接端,且该插接端的外径小于该本体的外径,该套接端的外径等于该本体的外径,该套接端的内径对应该插接端的外径而设置。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该染纱管,更设有一防漏环,该防漏环设于该插接端的外部,且该防漏环可另用橡胶材质套入或与胶管同材质一体射出成型而制成,该防漏环可使该等染纱管进行串连延伸时,而能有效防止或大量减少该染液由串连处的缝隙渗漏。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该染纱管,更具有多个补强部,该等补强部延伸设于该等第三肋条的一侧缘,其二侧连接于相邻的该二环肋之间。其中,该等第一肋条、该等环肋、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为沿着该分模面的法线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扁平态样,因而使该等喷孔的面积变大,有效加大该染液的出液量,且对于垂直方向的受力也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加大喷出该染液的出液量,并且能够加大喷出该染液时的喷射角度,使其喷射范围变得更大。

图1为现有染纱管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串连延伸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现有技术的染纱管;11_现有技术的插接端;12_现有技术的套接端;13-现有技术的喷孔;2_染纱管;21_本体;211_第一肋条;2111_分模线;2112_分模面;212_环肋;213_第二肋条;214_第二肋条;215_喷孔;22_插接端;221_防漏环;23_套接端;24-补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2、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其剖视图,以及进行串连延伸时的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染纱管2是利用塑胶射出一体成型而制成,并可以头尾相接的方式进行串连延伸,而自表面喷射一染液,该染纱管2包括一本体21、一插接端22及一套接端23。其中该本体21呈圆管状结构体,其表面具有与该本体21中心轴线相平行的四个第一肋条211,该等第一肋条211分别位于该本体圆周上的四个等分点处,该其中一对称的二第一肋条211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分模线2111,且沿着该二分模线2111而形成一分模面2112,于该本体21表面沿该分模面2112的法方向而间隔设有多个环肋212、多个第二肋条213及多个第三肋条214。如图2所示,该等环肋212与该等第一肋条211相垂直设置,该等第二肋条213及该等第三肋条214均交错且斜向连接设于该等环肋212之间,而形成与该本体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波浪型态,该等第一肋条211、该等环肋212、该等第二肋条213及该等第三肋条214间形成多个喷孔215以喷射该染液。一插接端,延伸设于该本体的一端部,且该插接端的外径小于该本体的外径。再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进行串连延伸时的防漏效果,于该插接端22的外部邻近与该本体21的交界处设有一防漏环221,该防漏环221可另以橡胶材质套入或直接与本体胶管同材质以一体射出成型方式而设置,因此,如图4所示,当该插接端22插入该套接端23时,该防漏环221在高温染色下因受热膨涨而达到头尾套接时产生紧密的热封效果,以形成一道防止该染液渗漏的结构,大幅提升其防漏效果。该套接端23则是延伸设于该本体21的另一端部,且该套接端23的外径等于该本体21的外径,该套接端23的内径对应该插接端22的外径而设置。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该染纱管2,更具有多个补强部24,该等补强部24延伸设于该等第三肋条214的一侧缘,其二侧连接于相邻的该二环肋212之间,而能够增加该染纱管2进行串连延伸时的支撑力,以承受垂直方向的受力。本实用新型的一特色,是该等第一肋条211、该等环肋212、该等第二肋条213及该等第三肋条214,为沿着该分模面2112的法线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扁平态样,其扁平比较大,亦即由剖面观之,相较于现有染纱管I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该染纱管2的厚度较厚,但是由正面观的该等第一肋条211、该等环肋212、该等第二肋条213及该等第三肋条214的宽度都相对变薄,因而使得该等喷孔215的孔径变大,故能有效加大喷出该染液的出液量。再者,该等第二肋条213及该等第三肋条214呈斜向设置,以使该染液喷出时,沿该等第二肋条213及该等第三肋条214的侧面而形成斜向喷射,故能够加大喷出该染液时的喷射角度,使其喷射范围变得更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该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或是熟悉此技术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染纱管,利用塑胶射出一体成型而制成,并可以头尾相接进行串连延伸,而自表面喷射一染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呈圆管状结构体,其表面具有与该本体中心轴线相平行的四个第一肋条,该等第一肋条分别位于该本体圆周上的四个等分点处,该其中一对称的二第一肋条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分模线 ,且沿着该二分模线而形成一分模面,于该本体表面沿该分模面的法方向而间隔设有多个环肋、多个第二肋条及多个第三肋条,其中该等环肋与该等第一肋条相垂直设置,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均为交错且斜向连接设于该等环肋之间,而形成与该本体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波浪型态,该等第一肋条、该等环肋、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间形成多个喷孔以喷射该染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纱管,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二端部分别延伸设有一插接端及一套接端,且该插接端的外径小于该本体的外径,该套接端的外径等于该本体的外径,该套接端的内径对应该插接端的外径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纱管,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防漏环,该防漏环设于该插接端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纱管,其特征在于,该防漏环可与染纱胶管本体同材质一体射出成形或用橡胶材质再套入而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纱管,其特征在于,更具有多个补强部,该等补强部延伸设于该等第三肋条的一侧缘,其二侧连接于相邻的该二环肋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纱管,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肋条、该等环肋、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为沿着该分模面的法线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扁平态样。
专利摘要一种染纱管,包括一本体、一插接端及一套接端。其中该本体表面具有与其中心轴线相平行的四个第一肋条,该其中一对称的二第一肋条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分模线,且沿着该二分模线而形成一分模面,于该本体表面沿该分模面的法方向而间隔设有多个环肋、多个第二肋条及多个第三肋条,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均为交错且斜向连接设于该等环肋之间而形成波浪型态,该等第一肋条、该等环肋、该等第二肋条及该等第三肋条间形成多个喷孔以喷射该染液,据而达到加大染液喷出量及喷出角度,以有效提升染色品质及染色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D06B3/09GK202830513SQ2012204559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陈美英 申请人:陈美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