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082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纺纱接头机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如众所周知,气流纺纱机有多个相邻排列的工作绽位,它们分别有ー个产生纱的纺纱装置和一个产生交又卷绕筒子的络筒装置,它具有一筒子架和ー纱线横动装置。这种气流纺纱机的多个工作绽位通常借助一台自动工作的辅助装置来供纱,它在某个工作绽位需要操作时投入工作。这种操作例如出现在纱断头或在一个绽位上交叉卷绕筒子已达到其规定直径而必须更换ー个新筒管吋。就是说,所述的辅助装置不仅能消除纱断头,而且还能自动更换筒子/空筒管。在更换ー个筒子/空筒管的情况下,比如将满卷筒子从有关绽位的筒子架上取下并转交给纺纱机自己的运输装置上。紧接着,把一个新的空筒管放到筒子架内,气流纺纱机借助一根所谓的辅助纱重新接头且新纺纱被固定到新换上的空筒管上。这种众所周知的辅助装置有多个操作装置,例如它们有一个可转动的支承架、可接受负压的且在纱断头的情况下接纳缠绕在交又卷绕筒子上的纱头的吸嘴以及ー个带有可旋转地支承的且准备提供一根筒子/空筒管更换后重新接头所需的辅助纱的导纱管的输送装置。此外,辅助装置有一个纱线防叠绕装置,它用于把新纱固定在空筒管上或进行换筒纱尾卷绕。上述辅助装置被证明是实用的,多年来的应用已取得成效。但这种辅助装置有缺点在于1、机械结构复杂,零件加工和部件装配较复杂,成本较高;2、接头时间不可控,接头质量较难调节。接头时压线皮滚未抬起,纱线自动滑入压线皮滚与引纱罗拉之间,滑入时间不可控;3、接头可靠性不足;4、不同纱线接头范围调整不足,纱线从挂钩脱落到滑入皮滚与引纱罗拉间无量化设置点,滑入时间调整范围较小且非量化调节;5、电磁吸铁卡位结构需人工按住并通电才能脱开,不能电气控制自动脱开,増加了操作复杂系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准确便捷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卷绕筒和引纱轴,所述卷绕筒与引纱轴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在垂直方向引纱轴位于卷绕筒的前下方,在所述卷绕筒的上方设有与卷绕筒滚动配合的筒子架,在所述引纱轴的一侧设有与引纱轴滚动配合的压线皮辊;所述 筒子架与压线皮辊分别通过筒子架摆臂和压线皮辊摆臂与摆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摆动驱 动机构设置在筒子架与压线皮辊之间,在所述压线皮辊摆臂的一侧设有断纱传感器。[0014]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通过固定板固定在L形接头座上 的落纱电磁铁,在所述落纱电磁铁上设有断电状态下水平伸出的卡位柱,在所述卡位柱的 上下分别设有上顶杆和下顶杆,所述上顶杆另一端与靠背座椅状的拉臂杆组件的水平段下 面连接,所述拉臂杆组件的靠背段上端与筒子架摆臂上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拉臂杆组件 的支撑段下端与压杆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压杆板呈人字状,所述压杆板的中部与落纱电磁 铁下端伸出的支杆铰接,所述压杆板的另一端压接在沿压线皮辊摆臂一端延伸的抬杆板 上,所述压线皮辊摆臂呈L形。[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L形压线皮辊摆臂的拐弯处与L形接头座的一端 铰接,所述L形接头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L形接头座与压线皮辊摆臂一端延伸的抬杆板 的支撑段下端之间设有拉簧。[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筒子架摆臂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筒子架的两端, 在每个所述筒子架摆臂上设有两道滑槽,所述滑槽和/或筒子架摆臂呈S形,在所述筒子架 摆臂的上端设有筒子架卡接盘,在所述筒子架摆臂的下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承座与拉杆 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机架后横梁上的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 销轴与限位弯板的前端铰接,所述落纱托板的后端与连接件连接,所述落纱托板呈簸箕状, 所述落纱托板位于筒子架与卷绕筒之间。[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断纱传感器固定在固定板上,在所述断纱传感 器的一侧还设有电磁驱动器,在所述电磁驱动器的断电后伸出杆上连接有纱线挂钩,在所 述断纱传感器与纱线挂钩设有用于控制落纱电磁铁与电磁驱动器同时动作的按键。[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卷绕筒在于筒子架配合段上装有胶套。[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筒子架摆臂与所述靠背座椅状的拉臂杆组件(4)构成人字形结构。[002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筒子架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筒子架的两端与 筒子架卡接盘通过棘齿卡接。[00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 比较具有;[0023]1、机械结构简单,零件加工和部件装配方便,降低了成本;[0024]2、落纱电磁铁与电磁驱动器均由电气控制,动作时间可方便调整控制,因而接头 时间是可以方便调整控制的,接头质量可方便调节控制;[0025]3、接头时压线皮滚抬起,纱线在压线皮滚压上引纱轴之前就掉入压线皮滚与引纱 轴之间,可准时由引纱轴与皮滚夹住纱线上拉,确保接头质量的统一性;[0026]4、针对所纺不同的纱线种类,接头参数可量化可任意调整,可适应不同纱线接头 要求;[0027]5、该半自动接头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理好纱线后一按按钮就完成了操作。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0]图中1、筒子架;2、落纱托板;3、卷绕筒;3_1、胶套;4、拉臂杆组件;5、落纱电磁 铁;5-1、支杆;6、上顶杆;7、卡位柱;8、L形接头座;9、下顶杆;10、固定板;11、压杆板;12、 拉簧;13、抬杆板;14、断纱传感器;15、压线皮辊摆臂;16、引纱轴;17、压线皮辊;18、筒子 架摆臂;19、滑槽;20、支承座;21、拉杆;22、机架后横梁;23、连接件;24、限位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 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3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该装置包括与驱 动机构连接的卷绕筒3和引纱轴16,卷绕筒3与引纱轴16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在垂直方 向引纱轴16位于卷绕筒3的前下方,在卷绕筒3的上方装有与卷绕筒3滚动配合的筒子架 1,在引纱轴3的一侧设有与引纱轴16滚动配合的压线皮辊17 ;筒子架I与压线皮辊17分 别通过筒子架摆臂18和压线皮辊摆臂15与摆动驱动机构连接,摆动驱动机构设置在筒子 架I与压线皮辊17之间,在压线皮辊摆臂15的一侧设有断纱传感器14。[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通过固定板10固定在L形 接头座8上的落纱电磁铁5,在落纱电磁铁5上设有断电状态下水平伸出的卡位柱7,在卡 位柱7的上下分别设有上顶杆6和下顶杆9,上顶杆6另一端与靠背座椅状的拉臂杆组件4 的水平段下面连接,拉臂杆组件4的靠背段上端与筒子架摆臂18上的滑槽19滑动配合,拉 臂杆组件4的支撑段下端与压杆板11的一端铰接,压杆板11呈人字状,压杆板11的中部 与落纱电磁铁5下端伸出的支杆5-1铰接,压杆板11的另一端压接在沿压线皮辊摆臂15 一端延伸的抬杆板13上,压线皮辊摆臂15呈L形。[0034]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L形压线皮辊摆臂15的拐弯处与L形 接头座20的一端铰接,L形接头座20的另一端与L形接头座8固定连接。[0035]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L形接头座8与拉臂杆组件4的 支撑段下端之间设有拉簧12。[0036]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筒子架摆臂18有两个对称设置在 筒子架I的两端,在每个筒子架摆臂18上设有两道滑槽19,滑槽19和/或筒子架摆臂18 均呈S形,在筒子架摆臂18的上端设有筒子架卡接盘,在筒子架摆臂18的下端设有支撑座 20,支承座20与拉杆21的一端铰接,拉杆21的另一端与机架后横梁22上的连接件23铰 接,在连接件23上还与水平支撑杆24的一端连接,水平支撑杆2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落 纱托板2的前端铰接,落纱托板2的后端与连接件23连接,落纱托板2呈簸箕状,落纱托板 2位于筒子架I与卷绕筒3之间。[0037]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断纱传感器14固定在L形接头座8 上,在,断纱传传感器14的一侧还设有电磁驱动器,在电磁驱动器的断电后伸出杆上连接 有纱线挂钩,在断纱传感器14与纱线挂钩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落纱电磁铁5与电磁驱动器同时动作的按键。在本实用新型中进ー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卷绕筒3在与筒子架I配合段上装有胶套3-1。在本实用新型中进ー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筒子架摆臂18与靠背座椅状的拉臂杆组件4构成人字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进ー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筒子架I为可拆卸式结构,筒子架I的两端与筒子架卡接盘通过棘齿卡接。本实用新型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的工作原理说明是基本条件为纺纱机各项エ况均正常,整机已开启达到正常工作状态时初始纺纱接头工作原理为初始纺纱时将筒子架I手动抬起,再将种子纱筒(纸筒)夹入筒子架I内,拉出种子纱线足够长度,手动压下筒子架I让种子纱卷与落纱托板2的上抬板接触;把纱线压入断纱传感器14感应槽内,再挂到断纱传感器14 ー侧的伸头电磁驱动器的挂钩上,然后拉紧纱线并在纺纱器前売上比好纱线长度;再将纱线按测量长度磨断,然后将纱线头丢入纺纱器引纱玻璃管内;然后按下用于控制落纱电磁铁5与电磁驱动器同时动作的按键,此时落纱电磁吸铁5得电回吸,落纱电磁吸铁前的卡位柱7退回,拉臂杆组件4下落,带动件落纱托板2下落,种子纱卷装与件卷绕筒3接触;同时下面压杆板11抬起,抬杆板13也同时上抬,此时抬臂杆15的下部回退,带动压线皮滚17压到引纱轴16上;同时在断纱传感器14上的伸头电磁铁动作,电磁驱动器前端挂钩回退,纱线脱开在压线皮滚17压到引纱轴16上之前掉入件压线皮滚17与引纱轴16之间;引纱轴16与压线皮滚17夹住纱线将纱线从纺纱器拉出,卷绕筒3将纱线卷到种子纱卷装上,开始正常纺纱;当纱线在纺纱过程中断了或一个卷装纺满时,断纱传感器即时发出信号通知接头,此断纱接头时,先手动将筒子架I抬起,再卷装上找到纱线头拉出足够长度,再按照初始纺纱时的接头步骤进行接头即可;卷装纺满接头时,推下满筒纱,另行放置种子纱筒(纸筒)夹入筒子架I内,再按照初始纺纱时的接头步骤进行接头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卷绕筒(3)和引纱轴(16),所述卷绕筒与引纱轴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在垂直方向引纱轴位于卷绕筒的前下方,在所述卷绕筒的上方设有与卷绕筒滚动配合的筒子架(I),在所述引纱轴的一侧设有与引纱轴滚动配合的压线皮辊(17);所述筒子架与压线皮辊分别通过筒子架摆臂(18)和压线皮辊摆臂(15)与摆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摆动驱动机构设置在筒子架与压线皮辊之间,在所述压线皮辊摆臂的一侧设有断纱传感器(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通过固定板(10)固定在L形接头座(8)上的落纱电磁铁(5),在所述落纱电磁铁上设有断电状态下水平伸出的卡位柱(7),在所述卡位柱的上下分别设有上顶杆(6)和下顶杆(9),所述上顶杆(6)另一端与靠背座椅状的拉臂杆组件(4)的水平段下面连接,所述拉臂杆组件的靠背段上端与筒子架摆臂上的滑槽(19)滑动配合,所述拉臂杆组件的支撑段下端与压杆板(11)的一端铰接,所述压杆板呈人字状,所述压杆板的中部与落纱电磁铁下端伸出的支杆铰接,所述压杆板的另一端压接在沿压线皮辊摆臂一端延伸的抬杆板(13)上,所述压线皮辊摆臂呈L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压线皮辊摆臂的拐弯处与L形接头座(8)的一端铰接,所述L形接头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0)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接头座与压线皮辊摆臂一端延伸的抬杆板(13)的支撑段下端之间设有拉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子架摆臂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筒子架的两端,在每个所述筒子架摆臂上设有两道滑槽,所述滑槽和/或筒子架摆臂呈S形,在所述筒子架摆臂的上端设有筒子架卡接盘,在所述筒子架摆臂的下端设有支撑座(20),所述支承座与拉杆(21)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机架后横梁(22)上的连接件(23)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限位弯板(24)的前端铰接,所述落纱托板的后端与连接件连接,所述落纱托板呈簸箕状,所述落纱托板位于筒子架与卷绕筒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纱传感器(14)固定在固定板(10)上,在所述断纱传感器的一侧还设有电磁驱动器,在所述电磁驱动器的断电后伸出杆上连接有纱线挂钩,在所述断纱传感器与纱线挂钩设有用于控制落纱电磁铁与电磁驱动器同时动作的按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筒在于筒子架配合段上装有胶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子架摆臂(18)与所述靠背座椅状的拉臂杆组件(4)构成人字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子架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筒子架的两端与筒子架卡接盘通过棘齿卡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流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该装置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卷绕筒和引纱轴,卷绕筒与引纱轴水平方设置且相互平行,在垂直方向引纱轴位于卷绕筒的前下方,在卷绕筒的上方设有与卷绕筒滚动配合的筒子架,在引纱轴的一侧设有与引纱轴滚动配合的压线皮辊;筒子架与压线皮辊分别通过筒子架摆臂和压线皮辊摆臂与摆动驱动机构连接,摆动驱动机构设置在筒子架与压线皮辊之间,在压线皮辊摆臂的一侧设有断纱传感器。该装置具有机械结构简单,零件加工和部件装配方便,成本低;落纱电磁铁与电磁驱动器均由电气控制,动作时间可方便调整控制,因而接头时间是可以方便调整控制的,接头质量可方便调节控制等特点。
文档编号D01H4/50GK202865449SQ2012204760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叶永贵 申请人:江阴艾泰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