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66513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针织物具有罗纹组织,所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成将不同的针织纱配置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且线圈重叠而不使用添纱专用导纱器等。使用第一针织纱,对钩挂于FB的织针A、C、E、G、I上的罗纹组织中的一方针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进行放针编织,在钩挂于BB的织针b、d、f、h、j上的线圈进行成圈编织。对使用第二针织纱以放针编织形成的各放针线圈4形成新线圈5。进而相对于FB的织针A、C、E、G、I的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使利用第二针织纱放针编织成的各线圈重叠。作为第二针织纱的弹性纱在作为背面侧的位置成为重叠线圈,以增添在1x1罗纹组织的第一针织纱。
【专利说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针织物的方法,该针织物中,以第一针织纱与第二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编织的线圈重叠,且第一针织纱的线圈配置在正面侧,第二针织纱的线圈配置在背面侧。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以第一针织纱与第二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并用一根织针同时编织这两种针织纱的情况下进行添纱编织。在添纱编织中,新线圈被从旧线圈拉出的一侧作为正面侧,其相反侧作为背面侧(之后的正面侧、背面侧这样的表达也同义),由于配置成在正面侧第一针织纱重叠且在其背面侧第二针织纱重叠,所以多用于在第二针织纱中使用弹性纱以提高伸缩性的用途等中。在添纱编织中,使用能够在一个给纱口的前端从上下两个位置向织针给纱的导纱器(参照专利文献I)等添纱专用导纱器进行编织。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3-131049公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成将第一针织纱配置在正面侧,将第二针织纱配置在背面侧,且线圈重叠,而不使用上述文献I等的添纱专用导纱器。
[0007]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包括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可移圈的横机,向设于所述针床上的多个织针供给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且该针织物具有第二针织纱相对于第一针织纱位于背面侧的罗纹组织,其特征在于,包含:行程(Tl),使用第一针织纱编织至少构成罗纹组织的基础线圈列;行程(T2),使用第一针织纱,对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编织新线圈,并且在相对的针床上形成放针线圈;行程(T3),使用第二针织纱,对所述放针线圈编织新线圈;行程(T4),使所述新线圈与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重叠;以及行程(T5),重复所述行程(Tl)?(T4)。
[0008]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针线圈通过进行放针编织(割増々編成)而形成。
[0009]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织纱使用弹性纱。
[0010]另外,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程(T3)与行程(T4)之间,对所述新线圈通过使用第二针织纱的放针编织而形成放针线圈,使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与该放针线圈重叠,并且使对所述新线圈进行放针编织而成的线圈与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重叠。
[0011]发明效果[0012]依据本发明,相对于出现在成为罗纹组织的基础线圈列的正面侧的第一针织纱,第二针织纱通过重叠线圈而配置在背面侧。不同的针织纱配置在正面侧和背面侧,能够以线圈重叠的方式编织,而不使用专用的导纱器。
[0013]依据本发明,通过以放针编织形成放针线圈,能够将该放针线圈形成为拉出两个不同线圈的线圈。利用放针编织从该放针线圈拉出的新线圈和相对于该放针线圈另行新编织的线圈能够配置成在使两线圈重叠时在相同的线圈横列中编织。若使配置于前后针床上的线圈重叠,则不同的两个线圈被从放针线圈拉出而线圈变得重叠,成为更接近添纱针织物的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之间的关系的状态。
[0014]依据本发明,通过弹性纱的编织,可弥补罗纹组织中不充分的伸缩性。
[0015]另外,依据本发明,使罗纹组织中的一方和另一方的针床的基础线圈列的各自的线圈与所述放针线圈重叠。由于基于第二针织纱的线圈增添在罗纹组织的基础线圈列,且在前后针床的两侧的线圈的背面侧形成线圈,所以可取得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前后的平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包含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的背心100的概略图。
[0017]图2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表示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的编织图。
[0018]标号说明
[0019]I针织物
[0020]2基础线圈列
·[0021]4、14放针线圈
[0022]3、5、6 线圈
[0023]7、8 给纱口
[0024]100 背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用于编织的横机是具有前后一对针床的双针床横机。虽然未图不,但横机的后针床可相对于前针床横移,且在针床的上方具有多个给纱口。为了方便说明,被编织的针织物设为Ixl罗纹,编织图中,针数比实际的编织少。当然,针织物也可用Ixl罗纹以外的2x1罗纹组织或具有罗纹组织的平针针织物编织。此外,在本实施例表示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是背心100的下摆罗纹,在第一给纱口 7使用羊毛纱作为第一针织纱进行编织,在第二给纱口 8使用弹性纱作为第二针织纱进行编织。
[0026]图1是包含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作为下摆罗纹的背心100的概略图。图2是作为实施例表示的具有适用于背心100的下摆罗纹的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的编织图。图中左栏的“S+数字”表示工序编号。另外,图中的中栏的A~S表示前针床(以下称为FB)的织针,a~s表示后针床(以下称为BB)的织针,〇表示旧线圈,?表示各工序中编织的新线圈,◎表示重叠线圈,黑点表示织针,并且箭头表示移圈。并且,图中右栏的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编织方向,上下方向的箭头表示进行移圈,K表示成圈编织。L0.5表示BB相对于FB的横移位置,表示了在L0.5的位置,前后织针变成相对的位置,在R0.5的位置,BB向右横移了 I针。[0027]用图2的编织图说明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的编织工序。在SI中,使第一给纱口 7向纸面右方向横移,交替使用FB的织针A、C、E、G、I和BB的织针b、d、f、h、j,用作为第一针织纱的羊毛纱形成基础线圈列2。在S2中,使第一给纱口 7向左方向横移,与SI同样地按交替BB和FB的顺序对钩挂于FB的织针1、G、E、C、A上的罗纹组织中的基础线圈列2的线圈进行放针编织,对钩挂于BB的织针j、h、f、d、b上的线圈进行成圈编织。具体而言,放针编织中,在钩挂于FB的织针1、G、E、C、A上的线圈(旧线圈)上编织新线圈3,并且将编织前钩挂着的旧线圈从FB移圈到相对的BB的织针1、g、e、c、a上。另外,在BB的织针j、h、f、d、b上的成圈编织中,通过与FB的编织一致,纵行方向的线圈数变得相同,FB和BB的线圈大小也均匀,成为漂亮的针织物。
[0028]在S3中,使第二给纱口 8向右方向移动,使用作为第二针织纱的弹性纱,在利用S2的放针编织形成的各放针线圈4上,用BB编织新线圈5。因此,S2的放针编织时形成的FB的新线圈3和S3中编织的新线圈5这两个线圈从相同的线圈(放针线圈4)拉出。在形成后述的重叠线圈时,从该放针线圈4拉出不同的两个线圈,使这些线圈彼此重叠,成为接近添纱针织物的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之间的关系的状态。
[0029]在S4中,使第二给纱口 8向左方向移动,使用弹性纱,对钩挂于BB的织针1、g、e、c、a上的线圈进行放针编织,编织新线圈6。这时,以在相对的位置配置FB的空针的方式使BB向右进行I针的横移。在S5中,将BB向左进行I针的横移,使钩挂于FB的织针B、D、F、
H、J上的利用S4的放针编织形成的放针线圈14的各线圈与钩挂于相对的BB的织针b、d、f、h、j上的线圈重叠。通过该重叠线圈的形成,罗纹组织中的BB的基础线圈列2的线圈与弹性纱重叠。
[0030]在S6中,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FB的织针A、C、E、G、I上的基础线圈列2的线圈与用弹性纱放针编织成的各线圈6重叠。作为第二针织纱的弹性纱在作为背面侧的位置成为重叠线圈,以增添在SI形成的Ixl罗纹组织的第一针织纱上。在S5、S6示出的基于弹性纱的前后的重叠线圈从针织物的外侧难以显眼,弹性纱的伸缩方向也与基础线圈列2的线圈重叠。因此,与基础线圈列2的线圈的罗纹组织的伸缩成为同方向,也不发生线圈间的连接纱的剩余,因此成为漂亮的针织物。
[0031]在S7中,与SI同样地,使第一给纱口 7向右方向移动,交替使用FB的织针A、C、E、G、I和BB的织针以么^匕九编织新线圈。之后,适当重复S2~S6,形成希望的下摆罗纹。
[0032]此外,在实施例中,放针线圈4、14利用放针(割増々)而编织成,但也可通过对旧线圈利用新的集圈编织而设置集圈,并且在相对的针床的空针上形成挂圈来进行。另外,也可使放针编织与集圈编织相组合来编织放针线圈。在这些情况下,关于与进行集圈编织的线圈相对的针床,使织针向左右任一方偏移0.5根的量,而能够同时进行集圈编织和空针成圈。以集圈编织连接的情况下,线圈的重叠也成为正面侧和背面侧的配置,但由于线圈未被从旧线圈拉出,因此与应用放针编织时的连接纱的视觉效果不同,也能够活用作为新的设计。
[0033]另外,在实施例中,将新线圈5的编织设为I个线圈,但也可进一步增加同样的编织而编织3个线圈。使用弹性纱的情况下,由于纱较细而不显眼,因此在想提高弹性力时是有效的。如果进一步使用与第一针织纱同样的材料的纱来代替作为第二针织纱的弹性纱,则能够适度地抑制延伸,形成为具备牢固的、有厚度的罗纹组织的针织物I。另外,如果更换颜色、材料,则也可形成为看起来是两种颜色的提花图案的针织物。
[0034]而且,在本发明的编织中,可应用舌针、复合针,但优选使用由具有两片翼片的导针片和针主体构成的复合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2917146号公报)。这是由于,在进行放针时,没有舌针那样的线圈扭转、不整齐性等问题,能够在织针的编织宽度中心形成线圈,因此能够形成左右对称的漂亮的线圈。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包括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可移圈的横机,向设于所述针床上的多个织针供给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且该针织物具有第二针织纱相对于第一针织纱位于背面侧的罗纹组织,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行程: 行程(Tl),使用第一针织纱编织至少构成罗纹组织的基础线圈列; 行程(T2),使用第一针织纱,对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编织新线圈,并且在相对的针床上形成放针线圈; 行程(T3),使用第二针织纱,对所述放针线圈编织新线圈; 行程(T4),使所述新线圈与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重置;以及 行程(T5),重复所述行程(Tl)?(T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针线圈通过进行放针编织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针织纱使用弹性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程(T3)与行程(T4)之间,对所述新线圈通过使用第二针织纱的放针编织而形成放针线圈,使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与该放针线圈重叠,并且使对所述新线圈进行放针编织而成的线圈与所述罗纹组织中的钩挂于一方的针床上的基础线圈列的线圈重叠。
【文档编号】D04B1/00GK103572480SQ20131035352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由井学, 仲秀树, 井上雅晶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