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属于环锭纺纱机落纱设备领域,包括落纱小车、导轨、电机、传动机构和拔纱机构;落纱小车包括车体和行走机构;拔纱机构包括机架、主动轮、从动轮、传动件、主动轴、从动轴和至少五个握纱器。该装置利用倾斜的双水平轴拔纱机构、同一电机驱动的行走机构及导轨综合实现了精确行走、顶部抓管、垂直拔纱的效果;握纱机在拔纱过程中速度并非竖直向上,而是指向斜上方,其水平分量与车速抵消,实现垂直拔纱,对锭子无伤害;拔纱机构与行走机构由同一电机带动,实现精确定位,同步拔管;握纱器可以适合从纱管顶部抓取,不接触纱线;拔纱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和维修成本低。
【专利说明】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环锭纺纱机落纱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0002]环锭纺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纺纱技术,其中细纱生产过程需要将纺好的纱管取下,即称为落纱。目前纱管的抓取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0003]①人工抓纱。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采用人手抓取带有纱线的纱管,手接触纱会造成纱线质量下降。如今我国广大地区纺织企业招工困难,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对自动落纱机的需求增加。
[0004]②双圆盘抓纱。这种方式采用圆盘接触纱管中部,圆盘会造成纱线质量下降,且长期工作会对锭子造成损伤。
[0005]③气力抓纱。这种方式采用顶部抓纱管,气力推动活舌实现抓持纱管,气力动作时间迟缓,造成抓取效率低下,且需要压缩气源和气管,成本高。
[0006]目前已有一些移动式落纱机或握纱器被发明出来,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598368U,中国发明专利 CN102719942A。
[0007]一种细纱自动落纱机的落纱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598368U,利用一对拔纱辊拔管,存在不足为:其喇叭口结构对锭子有一个向前的压力,长时间使用会弯曲锭子;拔纱辊与纱管是线接触,拔纱辊沿其半径方向各点线速度不同,无法实现垂直起拔,容易损伤锭子。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垂直起拔的拔纱装置,该装置的握纱器在拔纱过程中实现顶部抓管、垂直拔纱,不碰纱线,对锭子无伤害,同时拔纱速度快,结构简单。
[0009]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包括落纱小车、导轨、电机、传动机构和拔纱机构;所述落纱小车包括车体和行走机构;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细纱机一侧;设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所工作的细纱机的锭子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为平面P ;导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平面P平行;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行走机构相连;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车体上,且与导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纱机构包括机架、主动轮、从动轮、传动件、主动轴、从动轴和至少五个握纱器;机架与车体固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轴相连;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与平面P垂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设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与从动轴的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为K平面;1(平面与水平面呈锐角夹角;所述主动轴、从动轴套设在机架中;所述主动轮套固在主动轴上,从动轮活动套接在从动轴上;所述传动件采用传动带、链条或绳;所述主动轮采用带轮、链轮或绳轮;所述从动轮采用带轮、链轮或绳轮;所述传动件连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所述传动件、主动轮、从动轮三者配合形成传动关系;多个握纱器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件上;两个相邻握纱器运动到传动件的直线段时,两个握纱器之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与细纱机上相邻锭杆的间距相等。
[001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三个车轮、至少一对花盘和中心轴;所述车轮分别铰接在车体上;所述车轮分别与导轨相连;所述花盘套固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套设在车体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轴相连;所述中心轴的中心线为竖直方向,所述花盘与锭子的中部或下部相啮合。
[001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齿条、至少三个车轮、至少一对齿轮和中心轴;所述齿条与导轨固接,所述齿条沿导轨方向布置;所述车轮分别铰接在车体上;所述车轮分别与导轨相连;所述齿轮套固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套设在车体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轴相连;所述中心轴的中心线与导轨方向垂直,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哨合。
[001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平面与水平面成20°到50°夹角。
[00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0015]本发明装置利用倾斜的双水平轴拔纱机构、同一电机驱动的行走机构及导轨综合实现了精确行走、顶部抓管、垂直拔纱的效果;该装置的握纱器在拔纱过程中速度并非竖直向上,而是指向斜上方,其水平分量与车速抵消,实现垂直拔纱,对锭子伤害极小;握纱器可以实现从纱管顶部抓取,不接触纱线;拔纱机构与行走机构由同一电机带动,实现精确定位,同步拔管;拔纱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和维修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视图,此时从落纱小车前进方向的左前方观察,未画出全部握纱器。
[0017]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未画出全部握纱器。
[0018]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剖视图(剖视位置与图2的A-A相同),未画出全部
握纱器。
[0019]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未画出全部握纱器。
[0020]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行走机构花盘示意图,此时花盘与锭脚啮合。
[0021]在图1至图5中:
[0022]
1-落纱小车,11-车体,2-导轨,
[0023]3-电机,4-传动机构5-拔纱机构,
51-机架,52-主动轮,53-从动轮
54-传动件,55-主动轴,56-从动轴,
6-行走机构,612-花盘,613-中心轴,
621-齿条,622-车轮,623-齿轮,
624-中心轴,7-握纱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的内容。
[0025]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落纱小车1、导轨2、电机3、传动机构4和拔纱机构5 ;所述落纱小车I包括车体11和行走机构6 ;所述导轨2固定安装在细纱机一侧;设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所工作的细纱机的锭子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为平面P ;导轨2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平面P平行;所述电机3固定安装在车体11上;电机3通过传动机构4与行走机构6相连;所述行走机构6安装在车体11上,且与导轨2相连;所述拔纱机构包括机架51、主动轮52、从动轮53、传动件54、主动轴55、从动轴56和至少五个握纱器7 ;机架51与车体11固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主动轴55相连;所述主动轴55的中心线与平面P垂直;所述主动轴55和从动轴56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设所述主动轴55的中心线与从动轴56的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为K平面;K平面与水平面呈锐角夹角;所述主动轴55、从动轴56套设在机架51中;所述主动轮52套固在主动轴55上,从动轮53套接在从动轴56上;所述传动件54采用传动带、链条或绳;所述主动轮52采用带轮、链轮或绳轮;所述从动轮53采用带轮、链轮或绳轮;所述传动件54连接在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之间;所述传动件54、主动轮52、从动轮53三者配合形成传动关系;所述多个握纱器7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件54上;两个相邻握纱器7运动到传动件54的直线段时,两个握纱器7之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与细纱机上相邻锭杆的间距相等。本实施例中,传动件54采用传动带,主动轮52采用带轮,从动轮53采用带轮。
[0026]行走机构6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例如如下(a)、(b)所介绍的方案。
[0027](a)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机构6包括至少三个车轮622、至少一对花盘612和中心轴613 ;所述车轮622分别铰接在车体11上;所述车轮622分别与导轨2相连;所述花盘612套固在中心轴613上,所述中心轴613套设在车体11中;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中心轴613相连;所述中心轴613的中心线为竖直方向,所述花盘612与锭子的中部或下部相啮合。图5为这种行走机构的一种实施例原理图,该实施例采用花盘机构。
[0028](b)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方案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机构6包括齿条621、至少三个车轮622、至少一对齿轮623和中心轴624 ;所述齿条621与导轨2固接,所述齿条621沿导轨2方向布置;所述车轮622分别铰接在车体11上;所述车轮622分别与导轨2相连;所述齿轮623套固在中心轴624上,所述中心轴624套设在车体11中;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中心轴624相连;所述中心轴624的中心线与导轨2方向垂直,所述齿轮623与齿条621相啮合。图1、图2、图3、图4为这种行走机构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采用齿轮齿条机构,
[002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所述K平面与水平面成20°到50°夹角。
[0030]如果将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采用方案(b),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叙述如下:
[0031]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开机后,电机I启动,电机I通电后通过主动轴55带动主动轮52转动,同时电机I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中心轴613,带动一个齿轮623转动。由于齿轮623与齿条621啮合,车体11在车轮622的辅助下前进。主动轮52通过传动件54,带动从动轮53转动。握纱器7固接在传动件54上,随传动件54运动。起初握纱器7处于打开状态,在运动的最低点握纱器7转为抓取状态。握纱器7随着传动件54向斜上方直线前进,其水平速度与车速抵消,握纱器7相当于地面垂直向上运动,将纱管9拔起。到达一定高度后,握纱器7转为打开状态,纱管9下落,纱管9经斜面漏斗滑落入纱管箱。传动机构4的传动比必须使车速与传动件54直线段的水平速度投影相等。
[0032]如果将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采用方案(a),则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叙述如下:
[0033]花盘612 —边沿落纱小车I前进方向作直线运动,一边绕着中心轴613旋转,每时每刻其边沿刚好与每一个锭子底部相切啮合,由此实现精确定位。
[0034]本发明装置利用倾斜的双水平轴拔纱机构、同一电机驱动的行走机构及导轨综合实现了精确行走、顶部抓管、垂直拔纱的效果;该装置的握纱器在拔纱过程中速度并非竖直向上,而是指向斜上方,其水平分量与车速抵消,实现垂直拔纱,对锭子伤害极小;握纱器可以实现从纱管顶部抓取,不接触纱线;拔纱机构与行走机构由同一电机带动,实现精确定位,同步拔管;拔纱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和维修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包括落纱小车(I)、导轨(2)、电机(3)、传动机构(4)和拔纱机构(5);所述落纱小车包括车体(11)和行走机构(6);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细纱机一侧;设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所工作的细纱机的锭子(9)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为平面P ;导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平面P平行;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行走机构相连;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车体上,且与导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纱机构包括机架(51)、主动轮(52)、从动轮(53)、传动件(54)、主动轴(55)、从动轴(56)和至少五个握纱器(7);机架与车体固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轴相连;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与平面P垂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设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与从动轴的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为K平面;K平面与水平面呈锐角夹角;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套设在机架中;所述主动轮套固在主动轴上,从动轮活动套接在从动轴上;所述传动件采用传动带、链条或绳;所述主动轮采用带轮、链轮或绳轮;所述从动轮采用带轮、链轮或绳轮;所述传动件连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所述传动件、主动轮、从动轮三者配合形成传动关系;多个握纱器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件上;两个相邻握纱器运动到传动件的直线段时,两个握纱器之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与细纱机上相邻锭杆的间距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三个车轮(622)、至少一对花盘(612)和中心轴(613);所述车轮分别铰接在车体上;所述车轮分别与导轨相连;所述花盘套固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套设在车体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轴相连;所述中心轴的中心线为竖直方向,所述花盘与锭子的中部或下部相哨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齿条(621)、至少三个车轮(622)、至少一对齿轮(623)和中心轴(624);所述齿条与导轨固接,所述齿条沿导轨方向布置;所述车轮分别铰接在车体上;所述车轮分别与导轨相连;所述齿轮套固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套设在车体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轴相连;所述中心轴的中心线与导轨方向垂直,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哨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平轴连续移动拔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平面与水平面成20°到50°夹角。`
【文档编号】D01H9/04GK103590152SQ20131056534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张文增, 郑孟蕾, 张驰, 曹立国, 张晓方 申请人:清华大学, 青岛城阳华祥纺织机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