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57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落纱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细纱机上的自动落纱装置,已使用近三十余年,但依然不能大规模推广使用,其原因之一是:自动落纱装置拔细纱机上的细纱管(简称为纱管)进行升管操作时,部分机型需要夹持细纱管上缠有细纱的部位,这样容易破坏纱线、污染纱线。需要夹持细纱管的自动落纱装置中,其夹持机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拨盘夹持机构,在夹持机构中间有一轴,轴上安装倾斜旋转的拨盘,拨盘上等间距的设有很多缺口,缺口大小比纱管缠绕纱线后最粗的地方略细,当拨盘缺口刚好碰到纱管时随着拨盘转动倾斜角的不断增大,缺口相对缠满纱线的细纱管向上提升,刚好卡到纱线上最粗位置,带动纱管一起拔出锭子与此同时下一缺口卡住另一个纱管,每个缺口对应拔出相应的纱管,此种结构的缺陷在于,其卡住纱线,容易将缠绕在纱管上的纱线弄乱甚至弄断。且拔管时落纱车一直是行走的,容易对锭子产生很大的径向冲击,损伤锭子。另一种是气囊夹持机构,此种机构大部分应用于集体落纱装置上,所述集体落纱装置为自动落纱装置中的一种,部分也应用于自动落纱小车上,所述自动落纱小车亦为自动落纱装置中的一种,气囊夹持机构设有悬臂,悬臂上等间距设有数个夹头,悬臂带动夹头在纱锭上方套入纱管,根据夹持位置的不同大体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夹持纱管中下部,夹持时由充气气囊套在纱管的中下部,气囊开始充气,不断涨紧,如同人工拔纱一样握住纱管,达到一定的夹持力后向上抬出,且因纱管呈梭型,更增大摩擦力,将纱管拔出,但此种结构的气囊,多数由深色的橡胶制成,在握持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相对较大,容易污染纱线 和将纱线弄乱弄断。另一种是夹持纱管无纱线缠绕的端部,此种结构避免了夹持纱管中下部产生污染纱线、弄断纱线的问题,但仍属气囊结构,此结构的弊病在于:如果气囊采用弹性较好、较薄的橡胶模,充气速度快,提高了夹持速度,变形量较大,对于机械定位的准确度要求不高,但耐磨强度不够,长时间的充气变形、挤压变形、摩擦、放气及橡胶结构的老化导致气囊产生裂纹失效,故障率较高。如果采用较耐磨加厚的形式,又会影响弹性,降低了夹持速度,由此导致的落纱速度较慢。并且目前人们对高端产品的追求程度越来越高,以上现有的自动落纱装置因解决不了对纱线及锭子的损伤问题,及自身的故障率问题,故大部分细纱纺织厂又回归到传统的人工拔纱,人工拔纱不但劳动强度大,且用工成本大大提高,更进一步增加了制造高端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树立企业的形象。上述问题一直存在,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因目前使用的自动落纱装置多为外国进口装备,这些装备基本上都是采用气囊式夹持机构)故本领域技术人员多是以气囊式为基准进行技术改进,但往往越设计越复杂,造价和故障率都大幅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在拔纱时,夹头对于锭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避免损伤锭子,所夹纱管位置为细纱管上端部无纱线缠绕的位置,避免损伤纱线污染纱线,夹头采用耐磨且夹持速度快、机械强度高的结构,降低了故障率,使用方便快捷,能适应所有细纱机的落纱工作,取得了有益的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其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的推拉装置,推拉装置的推拉杆向固定板前侧伸出,且所有推拉装置的推拉杆的前端均与同一条后夹板连接;在固定板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前夹板;所述前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探出固定板的前侧面,且与后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平行设置,构成用于夹持细纱管的夹头。在上述技术 方案基础上所述推拉装置沿后夹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在固定板上还设有夹持机构装配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在前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设有大耐磨垫,在后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设有小耐磨垫。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前夹板的固定端延伸加长后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前夹板的固定端通过转接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拉装置为夹持气缸或电动推杆。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接件为三个,分别位于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及中间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在拔纱时,夹头对于锭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避免损伤锭子,所夹纱管位置为细纱管上端部无纱线缠绕的位置,避免损伤纱线污染纱线,夹头采用耐磨且夹持速度快、机械强度高的结构,降低了故障率,使用方便快捷,能适应所有细纱机的落纱工作,取得了有益的效果,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性能稳定,解决了现有落纱机型的由于机械结构的故障率高拔纱速率慢的问题,提高了落纱速度及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有推拉装置的推拉杆的前端均与同一条后夹板连接,如此既可减少推拉装置的数量精简结构降低造价和故障率,同时提高了推拉装置间夹持的同步率方便控制提高了生产率。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装配在自动落纱装置上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装配在集体落纱装置上的示意图图4图3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固定板,2.前夹板,3.细纱管,4.推拉装置,5.推拉杆,6.后夹板,7.大耐磨垫,8.小耐磨垫,9.装配座,10落纱车,41.纵向调节机构,42.前后调节机构,43.定位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1,其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的推拉装置4,推拉装置4的推拉杆5向固定板I前侧伸出,且所有推拉装置4的推拉杆5的前端均与同一条后夹板6连接;如此设计既可减少推拉装置4的数量精简结构降低造价和故障率,同时提高了推拉装置4间夹持的同步率方便控制提高了生产率;在固定板I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前夹板2,例如:前夹板2的固定端(左右两侧边可以作为固定端)延伸加长后与固定板I固定连接,或前夹板2的固定端通过转接件与固定板I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可为三个,分别位于固定板I长度方向的两端及中间处,亦可采用其他现有公知技术实施;所述前夹板2的纱管夹持端面探出固定板I的前侧面,且与后夹板6的纱管夹持端面平行设置,构成用于夹持细纱管3的夹头。优选的,所述推拉装置4的数量按照后夹板6的长度进行设定,所述推拉装置4沿后夹板6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推拉装置4为两个时,最好分置于靠近后夹板6的两端处;如推拉装置4为三个时,其中两个最好分置于靠近后夹板6的两端处,剩余的一个设于后夹板6中间处。优选的,在固定板I上还设有夹持机构装配座9。进一步,在前夹板2的纱管夹持端面设有大耐磨垫7,在后夹板6的纱管夹持端面设有小耐磨垫8,耐磨垫的设置其目的是:增大夹头与细纱管3之间的磨檫力,保护纱管端部以防在夹持的过程中受损伤。进一步,所述推拉装置4为夹持气缸或电动推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推拉装置4通过推拉杆5带动后夹板6向前伸出(靠近前夹板2的纱管夹持端面),或向后缩回(远离前夹板2的纱管夹持端面),藉此实现对细纱管3的夹持或松开(参见图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装配座9设置在纵向调节机构41上,纵向调节机构41设置在前后调节机构42上,前后调节机构42设置在用于承载自动落纱装置的落纱车10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体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还可应用到集体落纱装 置上,如图3所示,通过夹持机构装配座9设置在集体落纱装置定位调节机构43上,集体落纱装置定位调节机构43可通过轴44的旋转及伸缩达到前后调节及纵向调节的目的。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1),其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的推拉装置(4),推拉装置(4)的推拉杆(5)向固定板(1)前侧伸出,且所有推拉装置(4)的推拉杆(5)的前端均与同一条后夹板(6)连接; 在固定板(1)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前夹板(2); 所述前夹板(2)的纱管夹持端面探出固定板(I)的前侧面,且与后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平行设置,构成用于夹持细纱管(3)的夹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4)沿后夹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I)上还设有夹持机构装配座(9)。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前夹板(2)的纱管夹持端面设有大耐磨垫(7),在后夹板(6)的纱管夹持端面设有小耐磨垫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前夹板(2)的固定端延伸加长后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前夹板(2)的固定端通过转接件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4)为夹持气缸或电动推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为三个,分别位于固定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及中间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落纱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其包括固定板,其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的推拉装置,推拉装置的推拉杆向固定板前侧伸出,且所有推拉装置的推拉杆的前端均与同一条后夹板连接;在固定板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前夹板;前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探出固定板的前侧面,且与后夹板的纱管夹持端面平行设置,构成用于夹持细纱管的夹头。本实用新型在拔纱时,夹头对于锭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可避免损伤锭子,所夹纱管位置为细纱管上端部无纱线缠绕的位置,避免损伤纱线污染纱线,夹头采用耐磨且夹持速度快的结构,降低了故障率,使用方便快捷,能适应所有细纱机的落纱工作,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文档编号D01H9/02GK203144599SQ20132005433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侯国阳 申请人:侯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