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447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带辊针的扒松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辊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而形成一供紧压纤维坐落的凹部,各所述扒松辊同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为20~80转/分。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多个扒松辊同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为20~80转/分,这一转动速度使得机器对紧压纤维的开松方式为柔性开解,以减小在开松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同时由于是预开松,分解后的纤维块不必很细小,因此可以使机器保持有较高的开松效率,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将高密纤维原料先柔性预开、初步分解后再与低密原料二次开混,从而可以避免生产中因不同种类纤维原料密度差异带来的混和不匀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减小体积、便于运输,作为纺纱、非织造等产品原料的原棉或非棉短纤维一般会通过打包机打成紧压的棉包,打的越紧,单位体积的重量越大,即密度越大,对降低运输成本越有利,并且随着打包技术的发展,棉包越来越紧密。
[0003]在进行纺纱、非织造或纤维染色之前需要先将上述紧密的棉包开松分解。目前常用的开松方式是通过高速回转的打手对紧密纤维进行打击来实现,公布号为CN103225136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开松机》就披露了一种开松效果较好的开松机,该开松机的主动开松机构包括转轴和若干个辊刺,若干个辊刺均匀设置于转轴上,开松机工作时,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运动,从而实现对纤维的有效开解,但是由于这种开松方式是强行对纤维进行开解,因此对纤维的损伤较大,并且越是紧密的纤维块,开松分解的损伤也越大。
[0004]目前,还有一种针帘开松方式,其原理是:通过表面布有金属钉针的柔性平帘(称为针帘或角钉帘,如平面梳子)的撕扯作用来分解紧密的纤维,这种针帘开松属柔性方式,在面对高密纤维块时会出现难分解、产量低的问题,即,越是紧密的纤维块,越是难分解、机器开松纤维的单位产量越低,因此具有开松效率低下的缺陷。
[0005]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同种类纤维原料的开松分解与均匀混和作业是同时进行的,如果不同种类纤维原料间的密度差异较大,在同一种开松方式下(同一机器中)不同纤维被分解的情况不同,进而对各种纤维的均匀混和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0006]因此,对于目前纤维原料密度日益趋高的现状,如何对高密纤维进行预先高效、无损伤地开松,已成为人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对纤维损伤小且具有较高开松效率的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带辊针的扒松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辊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而形成一供紧压纤维坐落的凹部,各所述扒松辊同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为20?80转/分。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所述扒松辊之间的距离为15?50厘米,这样的距离,使得分解后的纤维块不是很细,在达到预开松效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机器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多个扒松辊布置成“V”形结构或“U”形结构,可以将紧压纤维置于“V”形或“U”形的空腔内,以便于上述扒松辊在转动时更容易的将紧压纤维进行翻转、撕扯,从而进一步达到开松目的。[0011]较好的,所述扒松辊的下方设置有一水平输送帘,该水平输送帘可以将开松后的纤维运输至需要的地方。
[0012]优选地,所述扒松辊有3?4个,在保持机器具有较高开松效率的基础上而不占据太多空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多个扒松辊同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为20?80转/分,这一转动速度使得机器对紧压纤维的开松方式为柔性开解,以减小在开松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同时由于是预开松,分解后的纤维块不必很细小,因此可以使机器保持有较高的开松效率,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将高密纤维原料先柔性预开、初步分解后再与低密原料二次开混,从而可以避免生产中因不同种类纤维原料密度差异带来的混和不匀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3个扒松辊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4个扒松辊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3所不,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包括机架(图中未不),机架内设置有多个带辊针11的扒松辊1,多个扒松辊I相互间隔布置而形成一供紧压纤维2坐落的凹部3,各扒松辊I同向转动,扒松辊I的下方设置有一水平输送帘4 ;紧压纤维2去包装皮后放在多个扒松辊I相互间隔布置而形成的凹部3内,如图3所示,多个扒松辊I同向慢速运动,将纤维2撕扯、分解,当撕开的纤维块2’体积小于相邻两扒松辊I之间的距离H时会落在水平输送帘4上随之输出,若纤维块2’的体积仍大于相邻两扒松辊I之间的距离H则不能落下,纤维块2’会翻转后继续被撕扯、进一步分解。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扒松辊I的转动速度为20?80转/分,这一转动速度使得机器对紧压纤维2的开松方式为柔性开解,以减小在开松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同时也使机器保持有较高的开松效率,而相邻的扒松辊I之间的距离H设置为15?50厘米,分解后的纤维块2’不是很细,在达到预开松效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机器具有较高的开松效率。
[0020]优选地,多个扒松辊I布置成“V”形结构或“U”形结构,可以将紧压纤维2置于“V”形或“U”形的空腔内,以便于扒松辊I在转动时更容易的将紧压纤维2进行翻转、撕扯,进而完成对紧压纤维2的预开松。
[0021]较好的,扒松辊I有3?4个,在保持机器具有较高开松效率的基础上而不占据太多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带辊针的扒松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辊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而形成一供紧压纤维坐落的凹部,各所述扒松辊同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为20?80转/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扒松辊之间的距离为15?5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扒松辊的布置成“V”形结构或“U”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辊的下方设置有一水平输送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紧压纤维柔性预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辊有3?4个。
【文档编号】D01G9/06GK203546234SQ20132064573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7日
【发明者】桂亚夫 申请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