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使用给纱构件利用FD编织第一线圈后,使该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在第一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此时,使与从给纱构件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第一线圈从FD的织针向BD的空针移圈(工序α)。使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并且抑制BD上的第一线圈所钩挂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工序β)。使第一线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返回(工序γ)。
【专利说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背景技术】
[0002]使用横机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从一方的针床上的编织向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编织转移时,存在一方的针床的端部线圈比其他线圈小的问题。之所以端部线圈变小,可认为是由于在编织端部线圈后给纱构件的行进方向变化时,给纱构件瞬间停止后,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变化,施加于端部线圈的张力变化。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手段,已知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编织方法。
[0003]专利文献I的编织方法是利用搭载于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返的三角座滑架的三角系统,抑制一方的针床的端部线圈变小的编织方法。三角系统是具有作用于织针而使针床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或向进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使织针退出的功能的构件。专利文献I中,在利用对应于另一方的针床的三角系统进行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编织时,利用对应于一方的针床的三角系统,防止一方的针床的钩挂端部线圈的织针的进入,或将该织针向退出方向引入,从而抑制一方的针床的端部线圈变小。
[0004]在此处,作用于线圈的张力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线圈,也会发生在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线圈。作为作用于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线圈的张力发生变化的例子,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扭转线圈的编织、或在嵌花编织中使给纱构件暂时退避时等。
[0005]专利文献2中,在编织手套或袜子之类的筒状针织物时,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扭转线圈,使这些扭转线圈绕入(参照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2)。扭转线圈是处于预先扭转的状态的线圈,通过使给纱构件向一方的方向移动,使暂时通过织针的给纱构件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向织针供给针织纱,再使给纱构件向一方的方向移动,来进行编织。如果这样伴随给纱构件的方向转换而反复进行给纱构件的停止和移动,则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线圈(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
[0006]另外,在使用多个给纱构件的嵌花编织中,使在利用给纱构件A进行编织时使成为妨碍的给纱构件B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倒转(蹴>9返+)。该情况下,作用于与从给纱构件B延伸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线圈(以下称为第一线圈)的张力也大幅变化,因此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
[0007]【在先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94401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1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专利文献I的编织方法是能够限定性地适用于筒状针织物的编织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线圈的技术。因此,不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扭转线圈的编织、嵌花编织等在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编织暂时停止时能够适用的技术。
[0012]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0013]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后对置的一方的针床及另一方的针床、及向在一方的针床与另一方的针床之间形成的齿口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用给纱构件在一方的针床编织第一线圈后,使该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在第一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的工序α?工序Y。
[0014][工序α]…使与从给纱构件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第一线圈从一方的针床的织针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0015][工序β]…使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并且抑制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第一线圈所钩挂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
[0016][工序Y]…使第一线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返回。
[0017]此外,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变化时,给纱构件在很短的时间中停止。因此,使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变化的情况包含于“使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的情况。
[0018]在此处,抑制了上述工序β中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的状态能够通过进行以下任一项来实现。此外,为了织针的进入的抑制,能够利用例如三角座滑架上搭载的三角系统。
[0019][I]将织针固定以避免织针朝向齿口进入。
[0020][2]限制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但不限制织针向齿口的相反侧退出的情况。[0021 ] [3]将织针向齿口的相反侧引入。
[0022]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如下方式: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而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在工序α之前,进行使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移动而在另一方的针床上形成空针的工序α’。在该线圈的移动中,利用一方的针床的织针即可。例如,如果使用具备上下排列2张的一方的针床和在上下排列2张的另一方的针床的四针床横机,则利用2张一方的针床中的配置在上部侧的针床。另外,如果是具备暂时保持线圈的保持功能的横机,则可以为了在另一方的针床形成空针,而使一方的针床的织针保持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关于保持功能,参照例如日本特开平11-43849号公报等)。
[0023]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方式。为了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如后述的实施方式那样,使编织第二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与编织第一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然,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也包括不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方式。不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情况下,使编织第二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和编织第一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即可。
[0024]【发明效果】
[0025]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在第二线圈的编织前使第一线圈向另一方的针床移动,能够使作用于钩挂第一线圈的另一方的针床的织针的三角系统和作用于编织第二线圈的一方的针床的织针的三角系统不同。通过使作用于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和作用于编织第二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不同,能够使两三角系统作用于织针的时机配合,能够抑制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并能够编织第二线圈。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即使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也能够抑制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0026]根据进行工序α ’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即使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而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0027]即使在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情况下,S卩,使给纱构件向朝向第一线圈的方向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也能够抑制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这是因为,作用于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和作用于编织第二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不同,因此能够使两三角系统作用于织针的时机配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在实施方式中编织的筒状针织物的概略图。
[0029]图2是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涉及的编织工序图。
[0030]【标号说明】
[0031]FD下部前针床FU上部前针床
[0032]BD下部后针床BU上部后针床
[0033]10针织物
[0034]1F前侧针织物部1B后侧针织物部1R特定区域
[0035]I第一线圈2第二线圈(扭转线圈)3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横机设为如下的四针床横机: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下部前针床(以下记为FD)和下部后针床(以下记为BD)、及设于这些FD和BD的上方且以与FD、BD相同的针距排列设置有多个织针的上部前针床(以下记为FU)和上部后针床(以下记为BU)。该横机中,在FD (FU)与BD (BU)之间设有齿口,通过由给纱构件向该齿口供给针织纱而编织针织物。另外,该横机中,在FD(FU)与BD(BU)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并且设于横机的BD, BU能够向左右横移。
[0037]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以下编织例:在编织具备图1所示的前侧针织物部1F和后侧针织物部1B的筒状的针织物10时,在前侧针织物部1F的编织宽度方向左端侧的特定区域1R编织扭转线圈,使该扭转线圈向后侧针织物部1B侧绕入。此外,该筒状的针织物10也可以在相邻的线圈之间设置空针而编织,但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而编织。
[0038]基于图2说明上述特定区域1R的编织步骤。图2的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在右栏表示各编织工序中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右栏的黑点表示设于针床的织针,〇表不旧线圈,?表不在各编织工序中新编织的线圈,箭头表不线圈的移圈的方向。另夕卜,右栏的大写字母A?G表示FD和FU的织针的位置,小写字母a?g表示BD和BU的织针的位置。而且,右栏中,以粗线表示各编织工序中实际进行了编织动作的部分。
[0039]SI中,使给纱构件9向纸面左方向移动,编织与钩挂于FD的织针G、F、E的线圈接续的新线圈后,使给纱构件9停止在相比FD的织针D靠左侧的位置。钩挂于FD的织针E的线圈(第一线圈I)是在使给纱构件9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线圈,直接与给纱构件9连接。通过该SI,编织前侧针织物部1F直到特定区域1R的跟前为止。此外,在SI中使给纱构件9的停止位置相比织针D靠左侧是为了在后工序中在FD的织针D编织扭转线圈2的缘故。
[0040]S2中,使BD和BU向右方向横移2个针距后,使钩挂于BD的织针d的后侧针织物部1B的线圈3向FU的织针F移动(本发明的工序α ’)。该S2是用于在下一个S3中形成供第一线圈I移动的空针的步骤。因此,假设在相邻的线圈之间设置空针而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不需要该S2。此外,使BD和BU这两方横移是因为目前的横机的结构上BD和BU一体地横移的缘故。
[0041]S3中,使BD和BU向左方向横移I个针距后,使钩挂于FD的织针E的第一线圈I向BD的织针d移动(本发明的工序a)。BD的织针d是由于进行S2而形成的空针。
[0042]S4中,首先使BD和BU向左方向横移I个针距。接着,使给纱构件9向右方向移动而在FD的织针D上编织线圈(第二线圈2),并且抑制第一线圈I所钩挂的BD的织针d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从而抑制第一线圈I比其编织当初小的情况(本发明的工序β)。织针d的向进入方向的移动的抑制通过例如专利文献I那样使BD的织针进退的三角座滑架的三角系统来进行即可。
[0043]在此处,使用三角系统抑制织针d的向进入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下,与第二线圈2的编织的时机配合而使三角系统作用于织针d。具体而言,至少在到第二线圈2的编织结束为止的期间,以三角系统作用于织针d的方式,调整织针d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例如图2所示,将第一线圈I所钩挂的织针d配置在与第二线圈2所钩挂的FD的织针D对置的位置。当然,如果是直到第二线圈2的编织结束为止的期间能够使三角系统作用于BD的织针d的范围,则BD的织针d和FD的织针D向左右偏移也可以。
[0044]S5中,使给纱构件9向左方向移动,在相比FD的织针C靠左侧使给纱构件9停止。在该S5结束的时点,钩挂于FD的织针D的第二线圈2成为扭转线圈。此外,如果不使第二线圈2形成为扭转线圈,则取代进行上述S4,而进行使给纱构件向右方向移动的倒转(蹴>9返)。并且,取代进行上述S5,而使给纱构件9向左方向移动而在FD的织针D编织线圈(第二线圈2),并且抑制第一线圈I所钩挂的BD的织针d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
[0045]S6中,使BD和BU向右方向横移I个针距后,使在S3中寄存在BD的织针d上的第一线圈I向FD的织针E返回(本发明的工序Y)。
[0046]S7中,使BD和BU向右方向横移I个针距后,使在S2中寄存在FU的织针F上的线圈3向BD的织针d返回。
[0047]S7以后,在FD的织针C、B、A上编织扭转线圈时,进行与S2?S7同样的编织即可。具体而言,利用FD的织针C编织扭转线圈的情况下,将S5中利用FD的织针D编织的扭转线圈即第二线圈2规定为第一线圈1,进行与S2?S7同样的编织。这样,通过反复进行与S2?S7同样的编织,能够抑制FD的织针D、C、B的扭转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此外,在与FD的织针A上的扭转线圈的编织接续而编织后侧针织物部1B时,为了抑制织针A的扭转线圈变小的情况,使用专利文献I的技术即可。
[0048]在此处,在反复进行与S2?S7同样的编织时,也可以将第η次的S6看作第η+1次的S2,省略S7(n为自然数)。即,也可以看作在第η次进行的本发明的工序Y和在第η+1次进行的本发明的工序α ’同时进行,省略S7。
[0049]根据以上说明的编织方法,能够抑制特定区域1R的扭转线圈和与特定区域1R的右侧相邻的FD的织针E的线圈(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因此,能够使扭转线圈的附近的线圈质量(loop quality)与其他部分大致相同,能够使针织物的外观相比现有技术提闻。
[0050]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筒状的针织物适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但也可以对钩挂于前后任一个针床的单层的针织物适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此外,也可以在嵌花编织中使给纱构件暂时停止后再启动时适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由此,能同时进行第二线圈的形成和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的向齿口侧的进入的抑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后对置的一方的针床(印、?⑴及另一方的针床(80^冊〉、及向在所述一方的针床(凡)、冊)与所述另一方的针床冊)之间形成的齿口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9)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 使用所述给纱构件(9)在所述一方的针床(印)编织第一线圈(1)后,使所述给纱构件(9)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9)移动而编织在所述第一线圈(1)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2),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0,使与从所述给纱构件(9)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所述第一线圈(1)从所述一方的针床师)的织针⑶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80)的空针⑷移圈; 工序13,使所述给纱构件(9)移动而编织所述第二线圈(2),并且抑制所述另一方的针床(80)上的所述第一线圈(1)所钩挂的织针((1)朝向所述齿口进入的情况; 工序V,使所述第一线圈(1)向在所述工序0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返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而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 在所述工序0之前,进行使钩挂于所述另一方的针床(80)的线圈(3)移动而在所述另一方的针床(80)上形成空针⑷的工序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二线圈(2)形成为扭转线圈。
【文档编号】D04B1/22GK104342836SQ201410367741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上道和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