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的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洗衣机上盖打开或关闭方式主要包括由两种,自动方式以及手动方式。其中自动方式是采用电机驱动上盖转动使上盖打开或关闭,该种方式在上盖关闭过程无任何保护措施,如果用户的手指或其他部位放在洗衣机的盘座与上盖之间,上盖关闭时很可能会夹伤用户手指或手臂等,对用户造成人身伤害。
如果在洗衣机的上盖上或上盖与盘座之间放有障碍物,继续以自动方式打开或关闭上盖的话,电机在遇到障碍物时将堵转,电机内线圈上的电流变大,如果不及时清除障碍物,电机有可能会被烧坏,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及方法,以避免关闭上盖时夹伤用户以及打开上盖或关闭上盖时因障碍物未及时清除而烧坏电机的状况发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驱动上盖转动的电机正转、反转以及停转;
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上盖与盘座之间或上盖远离盘座的一侧存在的障碍物并产生相应的障碍物信号,将所述障碍物信号发送至所 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障碍物信号确定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存在障碍物时将所述上盖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障碍物信号为电机转动过程中电机内的线圈上的电流信号。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报警模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角度测量模块。
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控制模块控制电机驱动上盖打开或关闭;
s20:检测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其检测上盖与盘座之间或上盖远离盘座的一侧存在的障碍物并产生相应的障碍物信号,并将所测障碍物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s30:控制模块接收障碍物信号,并确定上盖与盘座之间或上盖远离盘座的一侧是否存在障碍物;
s40:控制模块确定存在障碍物时,控制电机使上盖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并执行步骤s50;否则,控制电机使上盖继续打开或关闭并直至完全打开或关闭。
s50:在上盖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t时间后,执行步骤s10至s4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0中,所述检测模块产生的障碍物信号为电机转动过程中电机内的线圈上的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电流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0中,所述控制模块接收电流信号并计算出相应的电流值i,根据电流值i与预设电流值ia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果电流值i大于预设电流值ia,则存在障碍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0中确定存在障碍物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提醒用户移开障碍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采用手动方式打开或关闭上盖,通过角度测量模块实时测量上盖与盘座之间的角度值a,并将角度值a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角度测量模块发送的角度值a并根据所述角度值a确定上盖当前打开或关闭的角度值β,并将角度值β与预设角度值α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控制模块是否控制电机驱动上盖转动使其自动打开或关闭。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在上盖当前打开或关闭的角度值β大于等于预设角度值α时,控制模块将控制电机驱动上盖转动使其自动打开或关闭。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设角度值α的范围为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上盖运动的电机内线圈上的电流变化,确定是否存在障碍物,避免了关闭上盖时因意外夹伤用户的状况发生,并且同时避免了自动打开上盖或关闭时因遇到障碍物造成电机长时间堵转而烧坏的情况发生;同时提出了一种采用手动与自动结合的方式打开或关闭上盖的方法,在自动打开或关闭上盖的功能开启后,提醒了用户挪开手指等,降低了夹伤用户的可能性,节省了手动打开或关闭上盖时的所用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控制模块;2、检测模块;3、电机;4、上盖;5、报警模块;6、角度测量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以及连接于该控制模块1的检测模块2。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1控制驱动上盖4转动的电机3正转、反转以及停转。
所述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上盖4打开或关闭过程中上盖4与盘座之间或上盖4远离盘座的一侧存在的障碍物并产生相应的障碍物信号,将所述障碍物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1;本实施例中,所述障碍物信号是指电机3转动过程中电机3内的线圈上的电流信号。所述上盖4打开或关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电机3将堵转使其线圈上的电流发生变化,因此所述控制模块1可以根据所接收的电流信号计算出电流值i的变化状况确定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存在障碍物时将所述上盖4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还设有与控制模块1连接的报警模块5;在控制模块1确认存在障碍物时,所述报警模块5将发出声音警报,提醒用户移开障碍物。
基于上述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装置,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上盖自动开关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控制模块1控制电机3驱动上盖4打开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将打开上盖4时上盖4的转动方向设为电机3正转,关闭上盖4时上盖4的转动方向设为电机3反转,将上盖4停在当前位置称之为电机3停转。在需要关闭或打开上盖4时,控制模块1发送命令信号给电机3,控制电机3正转或反转以驱动上盖4自动打开或关闭。
s20:检测模块2由控制模块1控制其检测上盖4与盘座之间或上盖4远离盘座的一侧存在的障碍物并产生相应的障碍物信号,并将所测障碍物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
所述障碍物信号是指电机3转动过程中电机3内的线圈上的电流值i,即通过检测模块2检测电机3转动过程中电机3内的线圈上的电流信号,并将所测电流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由控制模块1进行数据处理。
s30:控制模块1接收障碍物信号,并确定上盖4与盘座之间或上盖4远离盘座的一侧是否存在障碍物;
控制模块1接收电流信号并计算出相应的电流值i,并将电流值i与预设电流值ia进行比较,其中预设电流值ia是指上盖4正常关闭或打开过程中的电机3内线圈上的电流值;上盖4打开或关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电机3将堵转使其内线圈上的电流值会变大,因此如果i>ia,则存在障碍物,如果i≤ia,则不存在障碍物。
s40:控制模块1确定存在障碍物时,控制电机3使上盖4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并执行步骤s50;否则,控制模块1使上盖4继续打开或关闭并直至完全打开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存在障碍物时,将控制模块1控制电机3驱动上盖4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确定存在障碍物时,控制模块1控制电机3驱动上盖4停在当前位置。进一步优选的,在控制模块1确认存在障碍物时,将同时发送命令信号给报警模块5,报警模块5将发出警报,提醒用户移开障碍物,以避免上盖4继续打开或关闭时因电机3持续堵转而烧坏电机3,以及继续关闭上盖4夹伤用户等。本实施例优选的将所述报警模块5发出的警报设为声音警报。
s50:在上盖4停在当前位置或回至初始位置t时间后,执行步骤s10至s40。
给予用户一定的时间移开障碍物,而后继续打开或关闭上盖4并重复执行步骤s10至s40,直至上盖4完全打开或关闭。在确定存在障碍物时,如果选择通过控制模块1控制电机3驱动上盖4使其停在当前位置,由于上盖4由当前位置回至初始位置并再次回到当前位置需要消耗时间t1,因此需要保证所述时间t大于等于t1。
实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设了角度测量模块6,在执行实施例一中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采用手动方式打开或关闭上盖4,如图3所示,所述角度测量模块6与控制模块1连接,通过角度测量模块6实时测量上盖4与盘座之间的角度值a,并将测量值发送至控制模块1;所述控制模块1接收角度测量模块6发送的测量值并对该测量值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上盖4当前打开或关闭的角度值设为β,在打开上盖4时,上盖4与盘座之间的角度值a即为上盖4打开的角度值β,即β=a;在关闭上盖4时,上盖4关闭的角度值β=90°-a。
通过控制模块1计算出上盖4当前打开或关闭的角度值β,并将上盖4当前打开或关闭的角度β值与预设角度值α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控制模块1是否控制电机3驱动上盖4转动使其自动打开或关闭。其中预设角度值α指的是0°-90°之间任意值,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预设角度值α的范围为0°-30°,进一步优选的为0°-15°。
本实施例中,当β大于等于α时,控制模块1将控制电机3驱动上盖4转动使其自动打开或关闭;当β小于α时,继续采用手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上盖4。采用上述方式使上盖4在打开一定角度之后采用自动方式继续打开或关闭,在自动打开或关闭上盖的功能开启后,提醒了用户挪开手指等,降低了夹伤用户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用户手动打开或关闭上盖4所使用的力。
本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其余结构以及控制方法的其他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再此不再赘叙。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