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阻燃、防静电超纤材料及制品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0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防阻燃、防静电超纤材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制备纤维棉胎:将纤维A、纤维B、纤维C和纤维D经开松、初步混合、第1次开棉、金属检测、混合和第2次开棉,使纤维呈雪花状,雪花状纤维制成具有一定密度的纤维棉胎;其中,纤维的重量份配比为:纤维A为86~88份3.5D×51mm涤纶定岛海岛纤维,纤维B为4~4.5份改性高收缩涤纶纤维,纤维C为4~6份阻燃纤维,纤维D为4~6份防静电纤维;

步骤2制备基布:步骤1制备的纤维棉胎经称重、梳理、混合陈杂、铺网、预针刺、正反针刺形成三维立体纤网;三维立体纤网的下面铺设机织布,经正反针刺,使三维立体纤网和机织布复合成超纤复合无纺布;超纤复合无纺布经修面后烫平制成基布;

步骤3聚乙烯醇含浸处理:步骤2制备的基布经浸渍、轧辊、第1次预烘干和第1次烘干制成中间品;其中,所述浸渍液为质量浓度为6~8%的聚乙烯醇溶液;

步骤4PU含浸处理:步骤3制备的中间品经湿法聚氨酯浆料浸渍、凝固、常温水洗、第2次预烘干、分散体浸渍、真空脱水、第2次烘干、高温水洗和干燥定型制成半成品;其中,所述凝固液为二甲基甲酰胺,所述分散体浸渍采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步骤5碱减量处理:步骤4制备的半成品经碱液浸渍、水解分解和除水解分解残渣处理;

步骤6功能剂处理干法贴面:步骤5制备的半成品经功能剂处理和干法贴面即制得成品超纤材料;

其中,功能剂处理如下:半成品抗静处理:液比1.5,温度为33~38℃,4.5~5.8重量份抗静电剂;

干法贴面如下:

在载体上依次涂覆面层浆料形成面层、涂覆中层浆料形成中层、涂覆粘结层浆料形成粘结层,从而制成贴面层;将所述粘结层与步骤5制备的半成品贴合、烘干、冷却、剥离即制得成品超纤材料;

面层浆料重量份组分为:88~90份第一聚氨酯树脂、65~75份溶剂、3.5~6.5份阻燃剂、90~110份抗静电填料;

中层浆料重量份组分为:88~90份第二聚氨酯树脂、45~55份溶剂、3.5~6.5份阻燃剂、90~110份抗静电填料;

粘结层浆料的重量份组分为:88~90份第三聚氨酯树脂、38~45份溶剂、3.5~6.5份阻燃剂、2.5~3份固化剂、0.8~1份催化剂、90~110份抗静电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阻燃、防静电超纤材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

所述纤维A、所述纤维B、所述纤维C和所述纤维D混合在一起进行所述开松步骤;或者

所述纤维A进行所述开松步骤,所述纤维B、所述纤维C和所述纤维D混合在一起进行所述开松步骤,然后将所述纤维A、所述纤维B和所述纤维C混合在一起进行所述初步混合步骤;或者

所述步骤2中:

所述预针刺的针刺密度为90~92刺/cm2,针刺深度为8.2~8.5mm;或者

所述正反针刺步骤采用正刺板和反刺板,正刺板的针刺密度为270~280刺/cm2,针刺深度是5.5~6mm,反刺板的针刺密度为420~450刺/cm2,针刺深度是8.2~8.5mm;或者

所述复合步骤中,所述机织布采用锦纶机织布;所述三维立体纤网和所述机织布采用预水刺和/或水刺复合成超纤复合无纺布;或者所述三维立体纤网和所述机织布采用正反针刺复合成超纤复合无纺布,正刺板的针刺密度为560~580刺/cm2,针刺深度为6.2~6.5mm,反刺板的针刺密度为500~550刺/cm2,针刺深度为9.5~10.2mm;或者

所述修面步骤采用对刺机,对刺机的针刺密度为810~830刺/cm2,针刺深度为3.2~4.5mm,刺成无纺布重量为380~390g/m2,厚度为1.6~1.7mm;

所述烫平步骤的温度为125~128℃;

所述步骤3中:

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温度为85~88℃,第1次预烘干的温度为115~120℃,第1次烘干的温度为120~132℃;或者

所述步骤4中:

凝固的温度为28~32℃,常温水洗的温度为25~28℃,预烘干的温度为110~115℃,烘干的温度为110~115℃,高温水洗采用去离子水且温度为98~112℃,干燥定型的温度为122~135℃;

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份配比为:70~75份聚氨酯树脂、11~13份N~乙烯基咪唑鎓盐聚合物、4~5份成膜助剂、1.5~1.8份消泡剂、1.5~1.8份流平剂、0.5~1.2份天然胶乳、0.5~1.2份稳定剂;

所述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4800;所述N~乙烯基咪唑鎓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其数均分子量为1500~48000;

所述真空脱水的真空度为38Kpa~46Kpa;

所述步骤6中:

所述抗静电剂为阳离子季铵盐类、聚乙二醇的衍生物、胺基聚氧乙烯醚;

所述干法贴面中,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所述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氮磷复合阻燃剂;所述抗静电填料为聚苯胺、导电炭黑和纳米银;

所述中层涂覆2~3次。

3.防阻燃、防静电超纤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为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制备而成的超纤材料。

4.防阻燃、防静电超纤制品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制备超纤材料,超纤材料制成超纤材料制品。

5.防阻燃、防静电超纤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为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