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8871发布日期:2018-06-30 09:3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



背景技术:

服装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布料进行裁剪放样。虽然现有市场存在自动裁剪设备,但是这类自动裁剪设备都是针对批量生产而设计的用于裁剪固定形状的设备,其裁剪的形状自由度很低。在机械制造领域自动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技术人员电脑中的图纸能通过机械设备直接生产出。但是在纺织领域,技术人员在裁剪布料时还需要人工操作。

如果能够设计一种智能裁剪机,能实现真正的布料自动化裁剪放样,那么对于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1)选用电磁铁工作台作为垫板,将布料平摊在电磁铁工作台上,所述电磁铁工作台设有电磁铁;

2)关闭电磁铁,在布料上洒上一层小铁块,小铁块的大小根据裁剪形状的曲率选择,裁剪形状的曲率越大,小铁块越小;

3)使用震动板,将震动板盖在小铁块上,用力压震动板使小铁块均匀分布在布料上;

4)打开电磁铁,使小铁块隔着布料吸附在电磁铁上;

5)使用第一机械手,在第一机械手上安装喷头,控制第一机械手上下运动使喷头挤开小铁块与布料相接,之后控制第一机械手平动,使喷头在布料平面内沿裁剪形状运动,喷头一边运动一边向布料喷射硅酸钠水溶液。

6)使用第二机械手,在第二机械手上安装剪切头,控制第二机械手上下运动使剪切头与布料相接,之后控制第二机械手平动,使剪切头在布料平面内沿裁剪形状运动;

7)关闭电磁铁,取出小铁块,获得所需裁剪形状的布料。

进一步,所述小铁块呈圆饼状。

进一步,所述喷头上设有海绵。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采用全新的布料裁剪思路,能配合现代化制造设备实现图纸到样品的自动化产出,能很好的裁剪出各种形状的布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竖支架,2为横向臂,3为第一机械手,4为第二机械手,5为震动板,6为固定架,7为电磁铁工作台,8为小铁块,9为布料,10为喷头,11为剪切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的设备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包括竖支架1、横向臂2、第一机械手3、第二机械手4、电磁铁工作台7、固定架6、小铁块8、震动板5、喷头10和剪切头11;

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布料裁剪方法,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1)利用固定架6夹住布料9,并将布料9平摊在电磁铁工作台7上。所述固定架呈框状,布料的四周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电磁铁工作台上设有电磁铁。

2)保持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在布料上洒上一层小铁块8,小铁块8的大小根据裁剪形状的曲率选择,裁剪形状的曲率越大,小铁块8越小;

3)使用震动板5,将震动板5盖在小铁块8上,用力压震动板5使小铁块8均匀分布在布料9上;

4)保持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使小铁块8隔着布料9吸附在电磁铁工作台7上;

5)使用第一机械手3,在第一机械手3上安装喷头10,控制第一机械手3上下运动使喷头10挤开小铁块8与布料9相接,之后控制第一机械手3平动,使喷头10在布料9平面内沿裁剪形状运动,喷头10一边运动一边向布料9喷射硅酸钠水溶液。

6)使用第二机械手4,在第二机械手4上安装剪切头11,控制第二机械手4上下运动使剪切头11与布料9相接,之后控制第二机械手4平动,使剪切头11在布料9平面内沿裁剪形状运动;

7)关闭电磁铁,取出小铁块8,获得所需裁剪形状的布料。

作为优化,所述小铁块呈圆饼状。圆饼状的小铁块可以方便移动,减少碰撞,从而方便喷头挤开小铁块。

作为优化,所述喷头上设有海绵。通过海绵可以是硅酸钠水溶液均匀的抹在布料上。

利用小铁块8吸附在电磁铁工作台7上,从而实现布料9全方位的固定。在这种状态下对布料9进行裁剪,能避免布料9因为剪切失去约束而松动,从而使剪切头11能够剪切出所需形状的布料。

横向臂2能够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机械手3和第二机械手4上下移动。第一机械手3和第二机械手4可以相对于横向臂2在水平面内移动。

剪切头11采用高温裁剪针,即利用高温的针体割离布料。为了避免高温针体损伤布料,在剪切的路径上预先涂上一层硅酸钠水溶液,使加工出的布料质量更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全新的布料裁剪思路,能配合现代化制造设备实现图纸到样品的自动化产出,能很好的裁剪出各种形状的布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