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降低洗衣机振动和控制桶部装位移的作用。大容量滚筒洗衣机普遍采用四根阻尼器,直桶系统阻尼器安装方案通常保持前后阻尼器安装角相同,为达到省水以及方便取衣的效果,某些滚筒洗衣机采用斜桶方案(即桶部装倾斜一定角度),由于斜桶系统桶部装质量及惯量特性异于直桶系统,当前后阻尼器采用相同安装角时,容易造成桶部装位移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滚筒洗衣机,所述滚筒洗衣机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具有敞开口;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筒体组件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及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包括吊簧、前置阻尼器和后置阻尼器,所述吊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吊簧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组件连接,所述前置阻尼器和所述后置阻尼器沿所述中心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前置阻尼器设在靠近所述敞开口的位置处,所述前置阻尼器的上端和所述后置阻尼器的上端均与所述筒体组件连接,所述前置阻尼器的下端和所述后置阻尼器的下端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前置阻尼器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后置阻尼器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大于所述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通过将筒体组件的中心轴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并使后置阻尼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前置阻尼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升筒体组件的稳定性,减小筒体组件的位移,从而减少筒体组件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小滚筒洗衣机的振动,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阻尼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组件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两个所述前置阻尼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置阻尼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组件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两个所述后置阻尼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后置阻尼器之间的夹角小于两个所述前置阻尼器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置阻尼器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两个所述后置阻尼器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簧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组件的中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组件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两个所述吊簧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的另一个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筒体组件1,吊簧2,前置阻尼器3,后置阻尼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包括:壳体、筒体组件1和减震组件。
具体地,壳体前侧具有敞开口,筒体组件1设在壳体内,筒体组件1的前侧也具有敞开口,且壳体的敞开口与筒体组件1的敞开口相对。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如图1所示,在从后至前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逐渐向上(如图1所示的上方)倾斜,由此可以达到省水和方便取衣的效果。减震组件设在壳体内且包括吊簧2、前置阻尼器3和后置阻尼器4,吊簧2的上端与壳体连接, 吊簧2的下端与筒体组件1连接以将筒体组件1连接于壳体上,前置阻尼器3和后置阻尼器4沿中心轴线间隔设置,且前置阻尼器3设在靠近敞开口的位置处,前置阻尼器3的上端和后置阻尼器4的上端均与筒体组件1连接,前置阻尼器3的下端和后置阻尼器4的下端均与壳体连接以减小筒体组件1的位移,从而减少滚筒洗衣机的振动,前置阻尼器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后置阻尼器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大于α。由于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后置阻尼器4需要承受相对较多的负载,而使后置阻尼器4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前置阻尼器3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利于提升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减小筒体组件1的位移,从而减少筒体组件1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小滚筒洗衣机的振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通过将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并使后置阻尼器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前置阻尼器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升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减小筒体组件1的位移,从而减少筒体组件1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小滚筒洗衣机的振动,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置阻尼器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筒体组件1的左右两侧。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筒体组件1的前侧的位移,减少筒体组件1的前端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滚筒洗衣机的振动,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两个前置阻尼器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由此,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的两个前置阻尼器3可以平衡筒体组件1的位移,减小筒体组件1的位移,从而减少筒体组件1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后置阻尼器4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筒体组件1的左右两侧。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筒体组件1的后侧的位移,减少筒体组件1的后端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滚筒洗衣机的振动,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两个后置阻尼器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由此,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的两个后置阻尼器4可以平衡筒体组件1的位移,减小筒体组件1的位移,从而减少筒体组件1与壳体碰撞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两个后置阻尼器4之间的夹角小于两个前置阻尼器3之间的夹角。相应地,两个后置阻尼器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两个前置阻尼器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此,可以提升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减小筒体组件1的位移,减少筒体组件1与壳体碰撞的发生,从而减小滚筒洗衣机的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前置阻尼器3关于中心轴线对称,两个后置阻尼器4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由此,可以使筒体组件1向左右方向的位移大致相同,防止筒体组件1向某一方向位移较大而撞击壳体,从而提高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进 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吊簧2的下端与筒体组件1的中部连接。由此,可以提高吊簧2对筒体组件1固定的可靠性,防止筒体组件1发生偏移,从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优选地,吊簧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筒体组件1的左右两侧。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吊簧2对筒体组件1固定的可靠性,提升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具体地,两个吊簧2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吊簧2对筒体组件1固定的可靠性,提升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包括壳体、筒体组件1和减震组件。
具体地,壳体的前侧具有敞开口,筒体组件1设在壳体内,筒体组件1的前侧也具有敞开口,且壳体的敞开口与筒体组件1的敞开口相对。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从后至前的方向上,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逐渐向上倾斜,由此,在洗涤衣物时,可以省水且便于取衣。
减震组件设在壳体内且包括吊簧2、前置阻尼器3和后置阻尼器4。吊簧2的上端与壳体连接,吊簧2的下端与筒体组件1的中部连接。前置阻尼器3和后置阻尼器4沿中心轴线间隔设置,且前置阻尼器3设在靠近敞开口的位置处,前置阻尼器3的上端和后置阻尼器4的上端均与筒体组件1相连,前置阻尼器3的下端和后置阻尼器4的下端均与壳体连接,且前置阻尼器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后置阻尼器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α。由此,可以提升筒体组件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滚筒洗衣机工作的可靠性。
其中,前置阻尼器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筒体组件1的左右两侧,两个前置阻尼器3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关于中心轴线对称。后置阻尼器4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筒体组件1的左右两侧,两个后置阻尼器4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关于中心轴线对称。吊簧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筒体组件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吊簧2关于中心轴线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