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纱节检测自停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编织的正常进行和织物的质量,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纬编针织机上设计和安装了一些检测装置,现有的粗纱、结头检测装置结构复杂,而且检测到后不能够及时停止传送,影响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粗纱节检测自停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纱节检测自停装置,包括导纱架、导纱轴、牵拉机构和底座,所述导纱架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包括竖直板、水平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竖直板的上端与牵拉机构连接,牵拉机构位于竖直板上端的上方,竖直板的下端与水平板的一端连接,水平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斜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斜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竖直板和水平板相互垂直,第一斜板的一端高于第一斜板的另一端,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的夹角α为90°-120°,底座上设置有铰接转轴,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连接处与铰接转轴铰接,导纱轴安装在竖直板与水平板连接处的内侧,竖直板上端的中部向下开设有导纱槽,水平板上开设有导纱孔,导纱槽的中心线与导纱孔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A内,平面A与竖直板相垂直,当水平板为水平状态时,第二斜板的自由端与工作电源接通。
由于长时间使用导纱槽容易磨损,如果更换整个导纱架成本较高,所述竖 直板的下端与水平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水平板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倒“T”形的滑槽,倒“T”形的滑槽的下半部槽宽大于上半部的槽宽,竖直板的下端具有与倒“T”形的滑槽相配合的滑块。竖直板的下端与水平板的一端滑动配合,使得竖直板能够便于更换,而且可以安装不同宽度的导纱槽的竖直板,适应不同粗细的纱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粗纱节检测自停装置,用于检测纱线结头或者粗节,纱线从导纱槽和导纱孔中穿过,当遇到粗节纱、大结头时,纱线会下压水平板的一端,使得第二斜板的自由端与工作电源断开,设备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便于更换,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竖直板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平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导纱架,11、竖直板,111、导纱槽,112、滑块,12、水平板,121、滑槽,122、导纱孔,13、第一斜板,14、第二斜板,2、导纱轴,3、牵拉机构,4、底座,5、铰接转轴,6、纱线,7、工作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粗纱节检测自停装置,包括导纱架1、导纱轴2、牵拉机构3和底座4,导纱架1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包 括竖直板11、水平板12、第一斜板13和第二斜板14,竖直板11的上端与牵拉机构3连接,牵拉机构3位于竖直板11上端的上方,竖直板11的下端与水平板12的一端连接,水平板12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斜板13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斜板1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竖直板11和水平板12相互垂直,第一斜板13的一端高于第一斜板13的另一端,第一斜板13和第二斜板14之间的夹角α为90°-120°,底座4上设置有铰接转轴5,第一斜板13和第二斜板14的连接处与铰接转轴5铰接,导纱轴2安装在竖直板11与水平板12连接处的内侧,竖直板11上端的中部向下开设有导纱槽111,导纱槽111的宽度很小,基本接近缝隙的程度,水平板12上开设有导纱孔122,导纱槽111的中心线与导纱孔122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A内,平面A与竖直板11相垂直,当水平板12为水平状态时,第二斜板14的自由端与工作电源7接通。
如图3所示,竖直板11的下端与水平板12的一端活动连接,水平板12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倒“T”形的滑槽121,倒“T”形的滑槽121的下半部槽宽大于上半部的槽宽,竖直板11的下端具有与倒“T”形的滑槽121相配合的滑块112。
纱线6依次穿过导纱槽111和导纱孔122,绕过导纱轴2,并以张力F导向下方(如图中F旁边的箭头所示),竖直板11上的导纱槽111能使得一定细度的纱线通过,当遇到到粗节纱、大结头纱时,由于阻力原因张力F增大,导致纱线6会下压水平板12的一端,使得第二斜板14的自由端与工作电源7断开,实现自动停止。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 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