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353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特指一种用于缝合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拉帮机是缝纫机的一种。目前市面上的拉帮机如专利号为201320346226.8公开的拉帮机都是卧式结构的。压料盘、送料盘水平设置,工人操作时,手动握住缝料然后从压料盘与送料盘之间通过。由于操作时,手是悬空设置的,非常费力,也非常吃力,容易酸,加工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会来缓解手部的酸楚。再者,由于手动控制,容易导致线迹高低不平,缝制后的线迹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人操作时不费力确保线迹的平整、美观的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缝纫机,包括一机壳,一主送料机构,一钩针机构,一针棒机构,一压料机构,所述机壳采用立式结构,机壳的上平面为台阶平面,台阶平面包括低平面与高平面,主送料机构的送料盘、压料机构的压料盘、钩针机构的钩针、针棒机构的机针均位于该台阶平面的低平面的上方,高平面为缝台平面。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中,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料支架轴,压料支架轴的上端通过连接块与平衡轴连接,下端连接松料装置,平衡轴的上端伸出台阶平面的低平面与压料支架连接、下端通过弹簧与螺杆连接,螺杆螺接在机壳上,压料盘设置在压料支架上,调节螺杆在机壳上的位置进而调节压料盘的压力。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中,所述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螺杆螺接在螺纹通孔内。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中,所述螺杆的下端设置有从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中,主动伞齿轮的齿轮轴伸出机壳的侧面。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中,所述机壳包括主体及位于主体的前、后侧面上的前侧板、后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及主体围成一密闭的空腔,所述台阶平面位于主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中,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与主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结构,将机壳的上端面作为缝台使用,工人操作时更加方便,省力,降低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缝料从缝台上通过,缝制后的线迹平整,美观;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面料的缝合,如:双面泥料、皮革等,用于制作衣服或鞋子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底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一种缝纫机,包括一机壳,一主送料机构,一钩针机构,一针棒机构,一压料机构,所述机壳采用立式结构,机壳的上平面为台阶平面,台阶平面包括低平面1与高平面2,主送料机构的送料盘3、压料机构的压料盘4、钩针机构的钩针5、针棒机构的机针6均位于该台阶平面的低平面1的上方,高平面2为缝台平面。

在操作过程中,工人可以将缝料从缝台平面送至送料盘3、压料盘4之间进行缝制工作。操作更加顺畅,且工人操作时不费力,不易吃力,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设置有缝台平面还可以确保线迹的平整、美观。

本实施例是以传统的拉帮机作为基础的改进。其主送料结构、钩针机构、针棒机构等与传统的拉帮机的结构基本一致,区别结构如下:

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料支架轴,压料支架轴的上端通过连接块7与平衡轴8连接,下端连接松料装置,平衡轴8的上端伸出台阶平面的低平面1与压料支架9连接、下端通过弹簧10与螺杆11连接,螺杆11螺接在机壳上,压料盘4设置在压料支架9上,调节螺杆11在机壳上的位置进而调节压料盘4的压力。松料装置采用脚踏松料装置,与传统的拉帮机上的结构相同。脚踏松料装置将压料支架9向上推带动压料盘4上移实现松料。

上述机壳的底板1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螺杆11螺接在螺纹通孔内。调节时,通过调节工具如螺丝刀等,伸入螺纹通孔内调节螺杆11在螺纹孔内的位置即可,调节简单、方便。

由于上述的调节结构从机壳底平面进行操作,需要将机壳翻开,因此,为了操作更加方便,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螺杆11的下端设置有从动伞齿轮,在从动伞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的齿轮轴伸出机壳的侧面。 该结构无需翻动机壳便可以对螺杆11的调节。

上述机壳包括主体13及位于主体13的前、后侧面上的前侧板14、后侧板15,前侧板14、后侧板15及主体13围成一密闭的空腔,所述台阶平面位于主体13上。且所述前侧板14、后侧板15与主体1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防止漏油。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