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包括具有镂空空间的框体,框体的一侧设有可将缝料卡住且与框体铰接连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与镂空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供缝纫针放置缝纫的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供缝纫针定位的针板,框体的一侧设有可驱动框体旋转的驱动组件,框体的外部轮廓与该驱动组件之间设有联动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消除缝纫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加工效率、结构简单的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
【专利说明】
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
[0003]对于口袋或夹层体而言,由于其具有多个转角,其在缝纫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对缝料进行移动。然而,熟练的操作人员和新的操作人员缝纫出的口袋上的线迹差异较大,在缝纫过程中线迹容易走偏,而且容易将操作人员的手弄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工效率降低。
[0004]为此,该领域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研发,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专用于缝纫口袋或夹层体的定位模具,该定位模具包括有包括具有镂空空间的框体,框体的一侧设有可将缝料卡住且与框体铰接连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与镂空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供缝纫针放置缝纫的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供缝纫针定位的针板。在使用过程中,将缝料卡设于扣板处,然后操作人员通过移动框体,使缝纫针处于间隙中移动,对缝料实施缝纫。
[0005]上述定位模具的研发虽然具有定位的作用,使新的操作人员可缝纫出与成熟的操作人员一致的产品,但还是需要通过手动去移动定位模具中的框体,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并且人工移动的速度较慢,其加工效率并未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除缝纫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加工效率、结构简单的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包括具有镂空空间的框体,框体的一侧设有可将缝料卡住且与框体铰接连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与镂空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供缝纫针放置缝纫的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供缝纫针定位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可驱动框体旋转的驱动组件,框体的外部轮廓与该驱动组件之间设有联动件。
[0008]其中,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联动的驱动轮及与驱动轮联动的输出齿轮,所述的联动件包括有设于框体外部轮廓上可与输出齿轮啮合的齿条。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框体一侧设置可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组件,以及在框体与该驱动组件设置联动件,当扣板将缝料卡设于框体上后,缝纫针插入到针板中,促使定位模具定位于缝纫机上,此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联动件,联动件便可促使框体沿缝纫针实施旋转,框体中的缝料随框体的旋转完成缝合,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其旋转速度可根据缝纫针的缝纫速度实施调节,从而使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框体包括有驱动体及连接体,其驱动体包括有横杆及设于横杆轴向连接并与横杆垂直衔接的竖杆,连接体包括有衔接两竖杆的连接杆,扣板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所述的横杆与竖杆直接通过圆弧面衔接,联动件设于横杆及竖杆的外部端面上。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上横杆与竖杆之间圆弧面的设置便于驱动组件对其实施驱动,使框体的旋转移动过程更为顺畅,不会出现卡滞的现象。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包括具有镂空空间11的框体I,框体I的一侧设有可将缝料卡住且与框体I铰接连接的扣板2,扣板2的外部端面与镂空空间11的内壁之间具有供缝纫针放置缝纫的间隙12,该间隙12内设有供缝纫针定位的针板3,框体I的一侧设有可驱动框体I旋转的驱动组件4,框体I的外部轮廓与该驱动组件4之间设有联动件5。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框体I一侧设置可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组件4,以及在框体I与该驱动组件4设置联动件5,当扣板2将缝料卡设于框体I上后,缝纫针插入到针板3中,促使定位模具定位于缝纫机上,此时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联动件5,联动件5便可促使框体I沿缝纫针实施旋转,框体I中的缝料随框体I的旋转完成缝合,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其旋转速度可根据缝纫针的缝纫速度实施调节,从而使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00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包括有电机41、与电机41联动的驱动轮42及与驱动轮42联动的输出齿轮43,输出齿轮43与驱动轮42之间通过皮带44及皮带轮45实施联动。联动件5包括有设于框体I外部轮廓上可与输出齿轮43啮合的齿条51。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加工及维护较为方便,当然,驱动组件4也可为气缸及与气缸联动的连杆,只是其设置结构略为复杂,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前者。
[0017]为了使驱动组件4与框体I之间的联动更为稳定,框体I的旋转及移动过程更为顺畅,防止出现卡滞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框体I包括有驱动体13及连接体14,其驱动体13包括有横杆131及设于横杆131轴向连接并与横杆131垂直衔接的竖杆132,连接体14包括有衔接两竖杆132的连接杆141,扣板2与连接杆141铰接连接,横杆131与竖杆132直接通过圆弧面133衔接,联动件5设于横杆131及竖杆132的外部端面上。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包括具有镂空空间的框体,框体的一侧设有可将缝料卡住且与框体铰接连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与镂空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供缝纫针放置缝纫的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供缝纫针定位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可驱动框体旋转的驱动组件,框体的外部轮廓与该驱动组件之间设有联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联动的驱动轮及与驱动轮联动的输出齿轮,所述的联动件包括有设于框体外部轮廓上可与输出齿轮啮合的齿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设备的自动运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包括有驱动体及连接体,其驱动体包括有横杆及设于横杆轴向连接并与横杆垂直衔接的竖杆,连接体包括有衔接两竖杆的连接杆,扣板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所述的横杆与竖杆直接通过圆弧面衔接,联动件设于横杆及竖杆的外部端面上。
【文档编号】D05B39/00GK205711310SQ20162059773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林元强, 郑英军
【申请人】林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