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刺绣绕线装置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刺绣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十分悠久。在某些苗族地区,经举行刺绣比赛,参赛者需要把刺绣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装置带到制定的地点进行参赛。然而,现有的刺绣绕线盘为圆辊,整个绕线装置为一体,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便于移动、携带及其不方便,给比赛带来了困难;此外,现有的绕线装置均是人工绕线,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刺绣绕线装置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便于移动、携带及其不方便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方便折叠、体积小、便于移动和携带、且绕线效率高的刺绣绕线装置改进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刺绣绕线装置改进结构,包括通过连接轴活动交叉连接的第一方架和第二方架、该第一方架和第二方架在外力的驱动下能沿着连接轴圆周转动。
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支撑座上。
所述连接轴与电机相连接。
所述支撑座由三根支撑柱构成三维坐标系结构。
所述第一方架和第二方架由木材或竹材制成。
所述支撑座由木材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圆辊一体式绕线装置改进成可折叠的方架结构,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方便移动和携带,为参赛带来了便利条件,增加电机作为动力源,提高了绕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轴1、第一方架2、第二方架3、支撑座4、电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刺绣绕线装置改进结构,包括通过连接轴1活动交叉连接的第一方架2和第二方架3、该第一方架和第二方架在外力的驱动下能沿着连接轴1圆周转动。为了减轻装置的重量,所述第一方架2和第二方架3由木材或竹材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可将连接轴1固定在墙体上或其他固定装置上,可人工向方架施力,促进方架沿连接轴1圆周转动,进行绕线。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轴1固定在支撑座4上。有效的避免在某些场所难以找到固定连接轴的地方,同时也可避免连接轴固定不牢固等难题。为了减轻装置的重量,支撑座4由三根支撑柱构成三维坐标系结构。为了更进一步的减轻装置的重量,所述支撑座4由木材制成。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轴1与电机5相连接。进一步的解决了绕线的动力问题,从而提高了绕线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