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
背景技术:
在衬衣生产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在前门襟扣眼部位打点,即在左前门襟确定锁眼点、在右前门襟确定钉扣点。这道工序是一大难题,因为生产中衬衣型号较多,更换型号时需要找不同的样板,不仅浪费工时,而且核对样板时还需要认真细心,一旦疏忽样板使用错误,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问题。操作者事先核对好样板,进行打点操作时必须将样板按紧在前门襟上,不能移位,否则会造成前门襟扣眼错位或左右前门襟长短不一,从而造成质量问题。目前前门襟打点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样板更换频繁失误频率高、质量不好保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右侧设有伸缩轴,伸缩轴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右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右端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部内侧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最右端连接有从动轮,传动轴左右两端设有传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上端啮合连接有丝杆锥齿轮,丝杆锥齿轮上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两端穿过连接有轴承座,丝杆中部连接有铜套,铜套内侧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下端均匀连接有打点钉,打点钉下端对应位置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中部设有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转向伺服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打点钉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速器为减震型减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通过设有的驱动电机带动打点钉的上下移动,可一次性完成全部扣眼打点工作,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出错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可适用于多种型号扣眼打点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包括左支撑架15、右支撑架12和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右侧设有伸缩轴6,用于控制主动轮8和从动轮9之间的松紧程度,便于后期维修,伸缩轴6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为双转向伺服电机,驱动电机5右端连接有减速器7,减速器7为减震型减速器,减小了驱动电机5传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打点精度的影响,减速器7右端连接有主动轮8,所述左支撑架15和右支撑架12中部内侧连接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上端连接有传动轴3,传动轴3最右端连接有从动轮9,主动轮8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9,传动轴3左右两端设有传动锥齿轮18,传动锥齿轮18上端啮合连接有丝杆锥齿轮10,丝杆锥齿轮10上端连接有丝杆11,丝杆11两端穿过连接有轴承座17,丝杆11中部连接有铜套16,铜套16内侧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下端均匀连接有打点钉14,打点钉14下端对应位置设有工作台4,工作台4上设有打点钉定位孔,用于精确定位打点位置,工作台4中部设有控制器2,控制器2连接有驱动电机5,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的转向和转速。
述一种前门襟扣眼自动打点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通过设有的驱动电机5带动主动轮8旋转,再通过皮带的作用带动从动轮9旋转,进而带动传动轴3旋转,联动着传动锥齿轮18和丝杆锥齿轮10旋转,从而带动丝杆11旋转,最后带动固定板13往下移动,进而实现打点机的打孔,打点结束后,通过控制器2控制驱动电机5反方向旋转,使得打点针往上移动,如此反复可一次性完成全部扣眼打点工作,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出错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可适用于多种型号扣眼打点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