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脱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94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织物脱水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脱水设备。



背景技术:

带液率=(脱水后重-干重)/干重,通常指经过浆槽带上溶液后,经过脱水后布面上带的溶液重量和浸料前原来织物重量的百分比。在纺织领域,经常需要给织物浸料并达到所需的带液率,以满足后续工序的需要。

目前,为实现要求的带液率,对织物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称量干织物的重量,然后将织物浸入配好的溶液中,充分浸透。然后拿出浸透的织物,放入脱水机,凭经验估计脱水时间,手动停止脱水。拿出脱水后的织物,称量,计算带液率。若带液率达到要求则进行下一工序,否则需要重新将织物浸透,然后再次放入脱水机进行脱水,再循环之前的步骤。然而,严格按照此规范运行时,织物脱水的一次合格率仅为20%至30%,甚至有织物需要重复进行四次以上才达到要求。而织物经过多次的脱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化学原料,而且对织物的强力、平整度及外观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织物脱水后带液率的合格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准确控制脱水量使脱水后的带液率的合格率较高的织物脱水设备。

一种织物脱水设备,包括箱体、水槽及脱水桶,所述水槽设于所述箱体内且一端开口,所述脱水桶用于对放置于其内的织物进行脱水,所述脱水桶收容于所述水槽内并可在所述水槽内转动,所述脱水桶上设有离心力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脱水桶转动过程中所述织物对其侧壁所施加的压力大小。

上述织物脱水设备,可通过离心力探测装置监测织物在脱水桶内脱水过程中的重量大小,由于织物重量跟随脱水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可根据重量大小控制脱水时间以达到所需带液率,而无需凭借经验估算脱水时间而导致重复脱水,因此提高了织物的脱水合格率,节约了脱水处理的时间,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避免织物反复脱水而改善了织物的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施力壁及环绕所述施力壁外侧的受力壁,所述离心力探测装置设于所述施力壁朝向所述受力壁一侧或所述受力壁朝向所述施力壁一侧,所述施力壁可在压力作用下可分离地抵持所述受力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槽的内侧壁设有磁体,所述脱水桶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磁体对应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离心力探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感应线圈可在所述脱水桶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磁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水槽的内侧壁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水桶的侧壁沿周向间隔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相邻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离心力探测装置及一个所述感应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织物脱水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脱水桶以驱动所述脱水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所述脱水桶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穿过所述水槽底部的转动轴,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转动轴,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通过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脱水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织物脱水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离心力探测装置及所述驱动装置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设有所述水槽的开口端的一端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控制装置设于所述操作面板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底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箱体内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织物脱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织物脱水设备的脱水桶的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织物脱水设备的脱水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织物脱水设备100,包括箱体10、水槽30及脱水桶50,用于对织物进行脱水以控制织物的带液率。

其中,水槽30开设于箱体10内且一端开口,脱水桶50用于对放置于其内的织物进行脱水,该脱水桶50收容于水槽30内并可在水槽30内转动。脱水桶50上设有离心力探测装置52,离心力探测装置52用于探测脱水桶50转动过程中织物对其侧壁所施加的压力大小。

上述织物脱水设备100,可通过离心力探测装置52监测织物在脱水桶50内脱水过程中的重量大小,由于织物重量跟随脱水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可根据重量大小控制脱水时间以达到所需带液率,而无需凭借经验估算脱水时间而导致重复脱水,因此提高了织物的脱水合格率,节约了脱水处理的时间,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避免织物反复脱水而改善了织物的质量。

进一步地,脱水桶50包括施力壁与环绕施力壁外侧的受力壁,离心力探测装置52设于施力壁朝向受力壁一侧或受力壁朝向施力壁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离心力探测装置52设于施力壁朝向受力壁的一侧。当脱水桶5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放置于其内的织物在离心力作用下与施力壁接触并贴合,施力壁可在织物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可分离地抵持受力壁,使得设置于施力壁上的离心力探测装置52被挤压。如此,旋转中的织物施加给施力壁的压力可通过施力壁传递至离心力探测装置52,从而使离心力探测装置52可准确测量施力壁与织物在转动过程中对其施加的压力大小,进而根据该压力大小获得织物在脱水过程中的重量。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当离心力探测装置52设置于受力壁朝向施力壁的一侧时,当施力壁在织物离心力作用下抵持于受力壁上时,位于受力壁对应区域内的离心力探测装置52亦能同样检测到来自施力壁施加于受力壁上的压力大小,进而获得织物在脱水过程中的重量,在此均不作限定,只需要实现对织物作用于脱水桶50施力壁上压力大小的测量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脱水桶50侧壁开设有通孔以使织物脱下的水排出脱水桶50进入水槽30。水槽30内侧壁设有磁体(图未标),脱水桶50的施力壁和/或受力壁设有与磁体对应的感应线圈54,感应线圈54与离心力探测装置52电连接,感应线圈54在脱水桶50的带动下相对磁体转动而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为离心力探测装置52供电。如此,可利用脱水桶50的转动为离心力探测装置52供电,而无需安装其它供电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4设于施力壁朝向受力壁的一侧并环绕离心力探测装置52。

具体地,如图3所示,感应线圈54呈环状结构以环绕离心力探测装置52,离心力探测装置52一端伸出一根导线53以连接感应线圈54,从而将感应线圈54中的电流输送至离心力探测装置52。

更具体地,请继续参阅1及图2,磁体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一磁体322与第二磁体324,第一磁体322与第二磁体324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且在脱水桶50的侧壁上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22与第二磁体324均为永久磁铁,且其中一个为N极,另一个为S极,从而使相对其转动的感应线圈54产生感应电流。

如图2及图3所示,脱水桶50的侧壁(包括受力壁与施力壁)沿周向间隔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挡板56,相邻两个挡板56之间均设有一个离心力探测装置52及一个感应线圈54。在本实施例中,脱水桶50的侧壁(包括受力壁和施力壁)上间隔设有三个挡板56,从而将脱水桶50分隔为三段,并设有三个离心力探测装置52及三个感应线圈54。如此,每个离心力探测装置52分别测量每一段的脱水桶50的施力壁及位于该施力壁上的织物对其的压力,然后相加每个离心力探测装置52的测量数据而得到织物的总重量,从而提高测量准确度。可以理解,挡板56及离心力探测装置52、感应线圈54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脱水桶50的侧壁亦可设置为单层,离心力探测装置52设置于脱水桶50侧壁外周并与侧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即离心力探测装置52设置于脱水桶50侧壁外周与水槽30内壁之间的空间内,并可通过其它支撑结构进行固定安装。当脱水桶50在织物离心力作用下发生偏转时,脱水桶50的侧壁将与离心力探测装置52接触,并直接测量侧壁施加的压力亦可。相应地,感应线圈54和挡板56亦可对应离心力探测装置52。

如图1所示,织物脱水设备100还包括驱动装置70,驱动装置70与脱水桶50固接以驱动脱水桶50转动,从而带动织物转动而脱水。

具体地,驱动装置70包括驱动机构72与传动机构74,脱水桶50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穿过水槽30底部的转动轴58,驱动机构72通过传动机构74连接转动轴58,并驱动传动机构74运动以通过转动轴58带动脱水桶50转动。

更具体地,驱动机构72为驱动电机,传动机构74包括分别安装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58上的传动轮及连接两个传动轮的传动带,驱动电机可依次带动传动轮、传动带及转动轴58转动,从而带动脱水桶50转动。

织物脱水设备100还包括控制装置90,控制装置90与离心力探测装置52及驱动装置70通信连接。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包括用于控制离心力探测装置52的第一控制系统与用于控制驱动装置70的第二控制系统。第一控制系统与离心力探测装置52相连以监控离心力探测装置52获取的离心力,并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控制系统。第二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控制系统发送的信号控制驱动装置70运行。当离心力达到预设大小时,第二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70停止运行而完成织物脱水。如此,从而提高了该织物脱水设备100的操控性及适用性,操作者可分别监测并控制第一控制系统与第二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

箱体10设有水槽30的开口端的一端设有操作面板12,控制装置90的主体设于操作面板12内,从而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可以理解,操作面板12的位置不限,可根据操作者的需要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水槽30底部开设有出水孔34,箱体10内设有出水通道14,出水通道14的一端与出水孔34连通,织物上脱去的多余水分进入水槽30中,进而通过底部的出水孔34、出水通道14流出箱体10。

上述织物脱水设备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放入脱水桶50中的织物跟随脱水桶50转动而做圆周运动时,织物受到的向心力由脱水桶50的侧壁提供,且离心力探测装置52获得的离心力的大小与向心力的大小、脱水桶50的施力壁及织物的直接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设织物在脱水桶50中脱水过程中的实时质量为m织物,洗衣机桶的半径为r,织物(即脱水桶50)的转速为V,离心力探测装置52测量到的力设为F向心力,作用于离心力探测装置52的脱水桶50的施力壁的质量为m。根据向心力公式F=mV2/r,可得到F向心力=(m+m织物)V2/r,进而可得到m织物=F向心力r/V2-m。由于离心力探测装置52可直接获得F向心力的大小,且已知洗衣桶的半径r、桶壁的质量m及织物的转速,因此可通过计算获得织物在脱水过程中的质量m织物

设织物干燥状态下的重量为m,如此,如果需要达到的带液率为η,则需要脱水后的织物达到的质量为m带液=m*(100%+η)。因此,当离心力探测传感装置得到m织物=m带液时,则可判断脱水后的织物达到所需的带液率而满足脱水要求。

如此,可通过离心力探测装置52实时获取受到的压力大小,将其转换为织物带液后的质量,进而与预设的织物的带液质量比较,最终判断脱水后的织物是否达到合格带液率。

上述织物脱水设备100,可通过离心力探测装置52及控制装置90监控织物的带液率,并准确控制脱水时间而使织物的带液率达到所需要求,从而明显节约织物的脱水时间,节省材料成本,避免织物因反复脱水而质量下降。此外,该织物脱水设备100的使用安全方便,且通过感应线圈54与磁体相对转动产生感应电流为离心力探测装置52供电,解决了离心力探测装置52在相对运动状态下的电力传输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