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用匀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0395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印染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印染用匀染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因涤纶仿记忆布、仿丝绸布等超细纤维织物的纤维表面积大,使得染料的上染很快;同时,由于纤维排列紧密,各单纤之间的孔隙小,使得染料不易渗透而进一步造成染色的匀透性下降;而且杂质的存在会造成各种染疵。现有的高温匀染剂对分散染料染普通涤纶纤维有较好的匀染性,但对分散染料染超细纤维的匀透性、分散性等存在不足,容易造成染疵。现有技术中,对羊毛和真丝等原料的进行染色加工处理时,为了防止上色速度过快而导致染色不匀,一般会加入酸或一些表面活性剂,但是强酸的加入会对羊毛真丝造成损伤,使其质量下降,效果不理想,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缓解酸对羊毛和真丝造成的损害,但配方不当亦会效果不佳。因此开发一种配伍合理、匀染性优、透染性佳,适用于不同类型织物的匀染剂是现有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用匀染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3-7份、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15-25份、酒石酸11-19份、乙醇28-36份。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4-6份、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18-22份、酒石酸13-17份、乙醇30-34份。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5份、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20份、酒石酸15份、乙醇32份。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将乳酸薄荷酯与一半重量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酸薄荷酯溶液;2)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65-7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1.8-2.2h,然后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5~0℃,然后加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另一半重量的乙醇,搅拌处理45-60min,然后升温至72-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8-22min,降至室温即得匀染剂。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搅拌速度为180-220r/min。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68℃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1.8-2.2h。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组分配比合理,具有环保、优良的缓染性、移染性、分散性和透染性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织物,可以满足国内印染行业对环保高效的匀染剂的需求。而且本发明可使羊毛和真丝在染色时均匀上色,匀染性好,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对羊毛和真丝较温和,匀染后的羊毛可维持原有的纤维强度。本发明采用原料简单,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工艺可控性高,适用范围广,适于大规模生产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3k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15kg、酒石酸11kg、乙醇28kg。将乳酸薄荷酯与一半重量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酸薄荷酯溶液。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65℃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1.8h,然后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5℃,然后加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另一半重量的乙醇,搅拌处理45min,然后升温至72℃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8min,降至室温即得匀染剂。上述搅拌的速度为180r/min。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7k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25kg、酒石酸19kg、乙醇36kg。将乳酸薄荷酯与一半重量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酸薄荷酯溶液。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7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2.2h,然后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0℃,然后加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另一半重量的乙醇,搅拌处理60min,然后升温至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2min,降至室温即得匀染剂。上述搅拌的速度为220r/min。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4k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18kg、酒石酸13kg、乙醇30kg。将乳酸薄荷酯与一半重量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酸薄荷酯溶液。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68℃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2h,然后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3℃,然后加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另一半重量的乙醇,搅拌处理50min,然后升温至74℃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0min,降至室温即得匀染剂。上述搅拌的速度为200r/min。实施例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4-6k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22kg、酒石酸17kg、乙醇34kg。将乳酸薄荷酯与一半重量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酸薄荷酯溶液。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68℃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2h,然后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3℃,然后加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另一半重量的乙醇,搅拌处理50min,然后升温至74℃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0min,降至室温即得匀染剂。上述搅拌的速度为200r/min。实施例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印染用匀染剂,由以下原料组成:乳酸薄荷酯5k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20kg、酒石酸15kg、乙醇32kg。将乳酸薄荷酯与一半重量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酸薄荷酯溶液。将乳酸薄荷酯溶液与酒石酸混合,在68℃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2h,然后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料冰盐浴下冷却至-3℃,然后加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另一半重量的乙醇,搅拌处理50min,然后升温至74℃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0min,降至室温即得匀染剂。上述搅拌的速度为200r/min。以市购的超细纤维涤纶匀染剂作为对比例,对上述各实施例1-5制得的匀染剂分别进行缓染性、移染性、分散性和起泡性试验。(一)缓染性试验按上述工艺染制布样,分别在70℃、90℃、110℃、130℃、130℃×30min时取出布样,经洗水、还原清洗、水洗并烘干,分别测试各温度对应的染色布样的表观深度(k/s值),如表1所示。表1从表1,各匀染剂于各温度点所染布样的k/s值数据可知,本发明各实施例1-5得到的匀染剂的缓染效果比对比例的匀染剂的缓染性更突出,对最终得色率影响也极小。从涤纶玻璃化温度到110℃左右,染料上染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提高,大约有65-75%的染料上染到纤维上,此吸收阶段是匀染剂充分发挥其缓染、分散、界面移染作用的阶段。(二)移染性试验用75d仿记忆布按下列条件染色:按上述配方工艺染制布样,经还原清洗及烘干后备用,取该染色布样与相同大小的未染色的75d仿记忆布各2.5g,缝在一起,放入染色钢杯中,按下列规定的条件进行移染:染布布样经还原清洗、水洗烘干后,测试移染后白布和移染后色布的表观深度(k/s值),计算移染率(移染后色布k/s值和移染后白布k/s值的比值),以确定各匀染剂的移染性能,具体测试数据见表2。表2温度移染后白布k/s值移染后色布k/s值移染率%实施例123.1018.3979.6实施例223.0918.4179.7实施例323.0418.7281.3实施例423.0218.7681.5实施例522.9818.8582.0对比例23.1518.1078.2空白样24.2514.5159.8从表2数据可知,本发明中实施例1-5得到的匀染剂的移染率均要高于对比例的移染率。在染色升温阶段和高温透染阶段,匀染剂良好的移染性能可促使分散染料有更好的迁移性和更高的迁移率,对初染和吸收阶段的染料吸附不匀有更好的移染改善,对色花、色渍和色点的回修有更好的修复作用。(三)高温分散性试验按上述配方配制的染液放入钢杯中,以3℃/min升温至130℃保温30min,快速降温至90℃。将布氏漏斗置于90℃热水中预热,取出擦干后,将中速定性滤纸叠放在快速定性滤纸上面,置漏斗于抽滤瓶上,打开真空泵,将90℃染液倒入漏斗抽滤,滤液抽尽后停止真空泵,取出滤纸,将上层滤纸自然晾干,评级。以无染料凝聚5级,微有染料颗粒为4级,有染料颗粒为3级,染料凝聚较明显为2级,染料凝聚很明显为1级,测试得到的评级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空白评级4-54-55552-32由表3评级结果来看,本发明各实施例1-5的滤纸上基本上无染料凝聚,而对比例的滤纸上有染料颗粒,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1-5得到的匀染剂具有良好的高温分散稳定性,可有效地预防色点色渍的产生。(四)起泡性测试各试样分别配制成10g/l的溶液,室温下量取20ml于100ml具塞量筒中,用力上下振荡20次后,静置观察,记录其在0秒、1min时的泡沫高度,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结果如表4所示。表4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0秒泡高mm109766211min泡高mm6544416起泡高度低和消泡速度快为好,从上表数据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的匀染剂的起泡量明显少于对比例的匀染剂的气泡量,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5的匀染剂能有效防止泡沫过多引起的堵缸、打结,更有利于水位监控。此外,还将本发明匀染剂用于羊毛和真丝的上色匀染,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5匀染剂处理后的羊毛和真丝,染色均匀,匀染性良好,且可使染料上染率达84%以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