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13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



背景技术:

织物是一种通过织机由经纱和纬纱纵横交织而成的纺织品,普遍用于服装面料、装饰布料以及产业用布等领域。织物可以采用一般的织造方法使其表面呈现凹凸、条纹、方格等效应。例如,可以采用不同粗细的纱线织造出具有条纹或颗粒状的织物;再如,还可以采用特定的织物组织,织造出具有凹凸感或方格等效应的织物。也就是说,目前表面呈现出凹凸感的织物,都是通过特殊的织造方法织造出来的,再经过普通的后整理工艺改善织物手感、提高实用性能等。虽然上述方法可以使织物具有凹凸感,但是为了织造出能有凹凸感的织物组织,其织造工序必然复杂繁琐,而且也使得织造工序时间冗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手感舒适,同时简化织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的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所述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的步骤包括:

(1)织物精炼:将织物用抽真空机减压处理两次,使织物充分吸水后,用膨化剂溶液浸渍一定时间,然后将练熟织物在50℃的水中处理后,脱水,放入减压渗透机用膨化剂溶液渗透处理两次,堆置12h,水洗;

(2)染色:在固定的温度下将待染的织物放入酸性染料中,以1.5℃/min速度升温至100℃,保温染色40-60min,之后以1℃/min的速度由100℃降至60℃保温30min;

(3)印花:将染色后的织物,放入由糊料和染料先充分搅拌均匀后的印花机内,直接通过筛网印花版印在织物上;

(4)整理:将印好花的织物放入配制好的助剂溶液中,浴比为1:15,在60℃的温度下浸泡15分钟,然后对织物进行烘干、固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织物是由氨纶和蚕丝混合而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浸渍一定时间为24小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膨化剂溶液包括碳酸氢钠和磷酸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酸性染料包括磺酸钠盐和羧酸钠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助剂溶液包括催干剂、增韧剂、乳化剂、增稠剂。

本发明的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具有手感舒适,同时简化织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所述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的步骤包括:

(1)织物精炼:将织物用抽真空机减压处理两次,使织物充分吸水后,用膨化剂溶液浸渍一定时间,然后将练熟织物在50℃的水中处理后,脱水,放入减压渗透机用膨化剂溶液渗透处理两次,堆置12h,水洗;

(2)染色:在固定的温度下将待染的织物放入酸性染料中,以1.5℃/min速度升温至100℃,保温染色40-60min,之后以1℃/min的速度由100℃降至60℃保温30min;

(3)印花:将染色后的织物,放入由糊料和染料先充分搅拌均匀后的印花机内,直接通过筛网印花版印在织物上;

(4)整理:将印好花的织物放入配制好的助剂溶液中,浴比为1:15,在60℃的温度下浸泡15分钟,然后对织物进行烘干、固色。

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1)中织物是由氨纶和蚕丝混合而成,所述步骤(1)中浸渍一定时间为24小时,所述步骤(1)中膨化剂溶液包括碳酸氢钠和磷酸酯,所述步骤(2)中酸性染料包括磺酸钠盐和羧酸钠盐,所述步骤(4)中助剂溶液包括催干剂、增韧剂、乳化剂、增稠剂。

在进一步说明,由于氨纶所具有的收缩内应力,使坯布处于一种高度不稳定状态,一旦遇到湿热条件。它将释放张力,使坯布收缩而获得稳定,或趋向于稳定。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染色或定形中,将对染色和定形质量的控制带来不利。前处理的目的就是给予坯布适宜的条件,使坯布预先充分收缩。同时,清除涤纶丝上的油剂,以防定形时,这类油剂的分子在高温条件下渗进氨纶的超分子结构内而加速氨纶的老化。在前处理中,浴比不能太小,设备对坯布的张力要小,这样利于收缩均匀。升温至100℃氨纶布的收缩率经试验已达到其顶点的98%。一般情况下氨纶坯布的染色温度不能超过110℃,这是因为氨纶的耐湿热性差。但是由于该氨纶布是用作揉革带,深色能使机器显得和谐,而涤纶在110℃条件是染不深的。为了满足染色的要求,并且考虑到选用的氨纶丝在弹性寿命上,因为较粗而有相当的“过剩”,将染色温度定120℃,同时采用快速型分散染料和专用助剂,尽可能缩短染色和升温的时间,以降低高温对氨纶的损伤。该工业用氨纶布与一般的氨纶布的使用要求不同,其对延伸性要求不高。但对急弹回复性要求很高,并且要有很好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坯布纵、横向尽可能收缩,使涤纶丝最大限度地包覆氨纶丝,且厚度增加,为此在定形时采用大定小的办法,即坯布上机门幅大于落机门幅。同时加大超喂量。利用涤纶在高温下收缩的特性,使坯布进一步回缩致密。为了真正达到这一定形目的,针对该坯布原料粗、织地密的特点,采用两次定形工艺,并适当延长定形时间。将两次定形安排在染色前和染色后有利于提高坯布的克重均匀性。织物的精炼。蚕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其主体为丝朊,外层包裹丝胶。大部分的色素、油脂、蜡质和无机盐等都存在于丝胶中。这些杂质对印染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在染色前将之除去。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丝胶受化学剂或酶的作用易溶解于热水的特性,并利用丝胶这一弱点,将坯绸或生丝放入装有肥皂(或合成洗涤剂)与纯碱(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内进行加热,丝胶加热后进行水解。经过这样的精炼,脱除丝胶而保存丝朊,并去除了色素、脂、蜡等杂质,从而取得色泽洁白的丝制品。脱胶后的生丝,称为熟丝。生丝脱胶的程度须根据生产要求而定。色泽洁白的坯绸经精炼之后,开始进入染色阶段。染色工艺就是使染料和蚕、坯绸等发生化学反应,染上各种色彩的工艺。由于蚕丝属蛋白质纤维,不耐碱,染色宜在酸性或接近中性的染液中进行。目前用于丝织物染料的主要是: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与还原染料等。用酸性染料染上的颜色比较鲜艳,染后用阳离子固色剂处理,可提高产品的水洗牢度。活性染料染在蚕丝上有良好的水洗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随织物的品种而异,如绉、纱类织物用绳状染色或溢流喷射染色,纺、绸、缎类织物则用平幅挂染或卷染。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具有手感舒适,同时简化织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所述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的步骤包括:(1)织物精炼、(2)染色、(3)印花、(4)整理,本发明的纺织面料的染整工艺具有手感舒适,同时简化织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陆伟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乐德维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5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