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4158发布日期:2018-06-27 21:4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所公开的内容涉及一种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将微粒子吸附于纤维,以便改善性能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只要是本说明书中没有不同的表示,这部分所说明的内容并不是关于该申请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现有技术,即使包括在该部分,也不得被视为此为现有技术。

合成纤维在很多领域中使用全年几百万吨以上的巨大量,由此在服装领域中继续提出抗菌性的必要性。

为了制造这种抗菌性纤维,使用多种有机抗菌剂及无机抗菌剂,但是有机抗菌剂因低的耐热性,混入到纤维的纺丝工序时,在压缩机内被分解,由此存在聚酯或尼龙之类的纤维中无法使用的问题。

作为对此的对策方案,在多孔性陶瓷粉末附着银化合物的银系陶瓷抗菌剂,部分使用于纤维的制造。

就银系陶瓷抗菌剂而言,陶瓷粒子的大小为微米单位且巨大,对纤维进行纺丝时,成为切割等原因,并且常有超细纤维的制造中无法使用的问题。

银系陶瓷抗菌剂中包含的银系化合物的量非常少,存在为了制造抗菌性纤维而需要投入高含量纤维的问题,并且存在制造成本也昂贵的缺点。

以往,利用纳米技术,继续试图将银制造为100纳米以下的超细纳米粉末之后,形成为液态,对纤维进行后续加工或者在合成纤维的纺丝时直接混入到原丝内,制造具有耐久性的抗菌纤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10-2013-7035152号。



技术实现要素:

所公开的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借助超声波,以微粒子形态,气化抗菌剂等之后,使其浸透于纤维网或者吸附于纤维网的表面,由此可制造功能性纤维。

可通过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实现实施例的目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在内部形成空间,在前面形成开闭的门;滚筒,能够旋转地设置在箱体内,在内部形成放入纤维的空间,并形成多个微小通孔;驱动部,形成在箱体的一侧,使上述滚筒旋转;微粒子供给部,由以与箱体的外部相连通的方式连接的微粒子供给软管、在一侧连接上述微粒子供给软管的气化槽、形成在上述气化槽内,对药剂进行气化的气压超声波发生器、向上述气压超声波发生器供给气压的空气压缩器构成,并产生微粒子,向箱体供给。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借助超声波,以微粒子形态,气化抗菌剂等之后,使其浸透于纤维网或者吸附于纤维网的表面,由此可制造功能性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中的微粒子供给部的图。

图6为表示适用于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气压超声波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7为对于上述图6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主体 2:补助体

3:振动板 6:弯型管

7:水位传感器 8:电动机

9:连接单元 12:排出孔

16:连接件 22:细孔

100:箱体 200:滚筒

300:驱动部 400:微粒子供给部

120:腔体 160:排出管道

510:叶轮 410:微粒子供给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如下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

下面要说明的实施例将被详细说明,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实施,但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范畴局限于此。

并且,附图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在说明的明确性和方便上可放大表示,考虑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特别定义的术语可根据操作员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应当要清楚,对于这些术语的定义取决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

在附图中,图1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4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表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中的微粒子供给部的图,图6为表示适用于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的“气压超声波发生器”的立体图,图7为对于上述图6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的纤维的功能性物质吸附装置包括:箱体100,在内部形成空间,在前面形成开闭的门110;滚筒200,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上述箱体100内,在内部形成放入纤维的空间,并形成多个微小通孔220;驱动部300,形成在上述箱体100的一侧,使上述滚筒200旋转;微粒子供给部410,由以与上述箱体100的外部相连通的方式连接的微粒子供给软管410、在一侧连接上述微粒子供给软管410的气化槽420、形成在上述气化槽420内,对药剂进行气化的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向上述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供给气压的空气压缩器P构成,并产生微粒子,向箱体100供给。

上述箱体100的内部被密闭,与外部阻隔,由腔体120形成。

在箱体100的下部一侧,包括与内部腔体120相连通且吸入填充在内部的微粒子的吸入单元和与上述吸入单元相连接而与外部相连通的排出管道160,并具有控制排出管道160的开闭的阀门162。

吸入单元由形成在排出管道160的入口侧的排出扇或形成于箱体的内部并与腔体相连通的吸入泵构成,吸入泵的排出口以与排出管道160相连通的方式连接。

在排出管道160的末端部形成净化装置,上述净化装置将微粒子形态的抗菌剂排出到大气中时,有可能会成为大气污染的原因,因此用于对其进行净化。

优选地,净化装置成为使剩余抗菌剂经过过滤器来去除的形态。

在腔体120内具有搅拌用扇,上述搅拌用扇有助于微粒子的循环,使得微粒子在腔体内可均匀地分布。

搅拌用扇在腔体120内设置为多个,以使内部的气流进行循环的方式低速旋转,优选地,在与微粒子供给软管410相连通的引入孔的周边配置至少一台,并与其对应地配置在腔体120内,使得微粒子可均匀地分布在腔体120内。

在腔体120内配置滚筒200,并具有支撑滚筒200的外周面并以可稳定地维持旋转的方式与滚筒200的外周面接触而支撑的多个辊子130,填充于腔体120的微粒子形态的吸附剂浸透在滚筒200内,可被纤维吸附。

上述滚筒200呈将微小通孔220形成为多个的圆通形状,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形成有旋转轴210,在内部形成多个突出部230。

就上述突出部230而言,将倾斜面对称地形成在两侧,截面由“∧”形状形成,沿着长度方向形成。

通过突出部,使滚筒旋转的期间,内部的纤维相互混匀,成块的部分会分散,由此被遮挡的部分会消失,吸附剂可均匀地吸附。

上述驱动部300包括:旋转轴210,形成在滚筒200,从动皮带轮320,形成在旋转轴210,主动皮带轮340,由带V与上述从动皮带轮320相连接,电动机皮带轮360,由带V与上述主动皮带轮340相连接,以及电动机380,对电动机皮带轮360进行驱动。

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以可随着消毒药剂的水位变动进行升降的方式与高度调节装置相连接。

上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7,设置于气化槽T的内部,用于感应水位;电动机8,安装于上述气化槽T的上部;连接单元9,将上述电动机8与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相连接。

上述水位传感器7感应消毒药剂100a的水位变动。

上述电动机8适用限制旋转值的步进电动机,该旋转值相当于设定的值左右,根据控制部的信号,沿着正向或反向旋转。

上述连接单元为9卷绕在电动机8的皮带轮的金属丝,金属丝的另一端与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相连接。因此根据皮带轮的旋转,金属丝被卷绕或解开,由此可调节长度。

上述水位传感器7与未图示的控制部相连接,将水位变动数据传送给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所接收的数据,控制电动机8是否运转。

即,若水位降低或升高,则将电动机8沿着正向、反向驱动,来延伸或缩减连接单元9的长度,使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进行下降或上升,由此可时常维持1/2浸在水面的状态。

上述气压超声波发生器A1由主体1、补助体2及振动板3构成。

上述主体1在一侧安装与空气压缩器相连接的连接件16,在另一侧形成一个以上的排出孔12,在内部形成使连接件16和排出孔12相连通的多个流路10。

上述补助体2以与主体1的排出孔12相连通的方式连接,在内部形成流路21,在外面形成多个细孔22。

上述振动板3与细孔22相对应地安装于上述补助体2,一端被固定,另一端与补助体2的外面隔开,具有弹性力,进行摇动运转。

主体1由六面体形成,在4个的侧面分别形成排出孔12。

并且,在上述主体1的上部形成连接件16,借助易弯曲的空气供给管H,与空气压缩器相连接。

因此,若在排出孔12连接补助体2,则可从1个最多连接到4个,其形态如图6所示,2个补助体2与主体1对称地连接,以一字形进行配置。

补助体2由六面体形成,在4个侧面分别附着振动板3。

在补助体2的侧面形成一个以上的细孔22,上述细孔22以朝向振动板3的中心的方式形成。

并且,振动板3以悬臂型安装,以便借助通过细孔22喷出的压缩空气的加压,可进行摇动运转。

即,上述振动板3的一端固定在形成于上述补助体2的台阶部24,另一端与补助体2的外面隔开,具有弹性力,以便进行摇动运转。

上述主体1和补助体2由弯型管6相连接。即,主体1的排出孔12将补助体2的引入孔连接到弯型管6。因此,在比主体1位于更下部的位置排列多个补助体2。

如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气压超声波发生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空气压缩器或高压气体槽中产生的7~10Kg/㎡的压缩空气或压缩气体通过空气供给管H,向主体1的内部流入。

流入到上述主体1的压缩空气通过流路,由各排出孔12排出,因此通过与各排出孔12相连接的弯型管6,供给到补助体2的流路21。

之后,供给到补助体2的压缩空气经过细孔22之后,与振动板3冲撞,会产生振动。

由于振动板3的一端部固定于台阶部24,另一端与补助体2的外面隔开,具有弹性力,因此会摇动运转,针对与振动板3的隔开的部位,从细孔22排出的压缩空气被集中,由此振动板3的隔开的部位因高速而会出现细震颤。

若振动板以高速出现细震颤,则产生共振频率,产生超声波,产生的超声波将液态的消毒药剂以低温(室温)沸腾而气化,使其变化为超微粒子。

如上所述,借助超声波进行气化而形成为超微粒子的抗菌剂通过微粒子供给软管410供给到箱体100内的腔体120而被填充之后,通过滚筒200的微小通孔220,流入到滚筒200内之后,被纤维网(web)吸附。

为了促进微粒子的移送,在微粒子供给软管410具有加速器500。

加速器500在内部形成叶轮510,借助叶轮510的旋转,可增加微粒子的移送速度。

微粒子化的吸附剂在静态及动态状态下,可将目标物质从气体或蒸汽中吸入到纤维及布。

在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界面,暴露在流体(气体或液体小滴)中的一个以上的不必要或目标物质(不需要的分子),收容该物质,或者与该物质相结合时发生吸附。

吸附(表面过程)过程伴随着吸收,即气体或液体渗透到固态的现象。基于固体物质的气体或液体的整体吸收及去除(吸附及吸收)是吸着。

在密闭的体积空间或密闭的周边蒸汽上的低浓度下,基于能量时,几乎没有可吸附不需要的分子的物理因素。

吸附理论主要根据朗格缪尔(Langmuir)公式(形成在能量上均质的固体表面的单层吸附的概念)和BET公式(布鲁诺尔(Brunauer)、埃梅特(Emmett)及特勒尔(Teller)提出的多层等温式)、毛细管凝缩理论、波兰尼(Polanyi)位势理论(不受吸附温度的影响的吸附位势及吸附特性曲线)及与后者相关的DR公式(考虑吸附能量的吸附)。

虽然与优选的实施例相关地说明,但不脱离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这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认知的,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改动及修改均属于所附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