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液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48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染液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液杯,特别是一种能够感测其内染液温度的染液杯。



背景技术:

一般布料于染色之前必需进行试染,试染工艺为先将试布放入装有试染液的染液杯内,再将染液杯安装至试染设备,借由试染设备转动染液杯并且加热染液。完成单次试染工艺后,依据试布的染色结果调整染液配方,重复试染工艺以得到合于需求的的染液配方。

除了染液配方,其试染液的温度亦会影响试布染色的结果,若无法得知染液杯内的染液温度,则难以准确控制染布过程。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感测其内染液温度的染液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染液杯,其包含一杯体以及一盖体。杯体具有一开口以及相对于开口的一杯底,杯底设有一穿孔,杯底的外侧设置有相互间隔配置的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一第一导电线,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一第二导电线,且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电性连接于穿孔处。盖体能够组卸地设置在开口且封闭杯体。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杯底的外侧设置有一绝缘座,且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别嵌设在绝缘座。绝缘座阻隔在杯底的外侧与第一电极之间以及杯底的外侧与第二电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杯底的内侧凸伸有一凸柱,穿孔沿凸柱的纵向延伸贯穿凸柱且连通杯底的内外侧。第一导电线及第二导电线穿设在凸柱内,第一导电线第二导电线借由一连接结构连接于凸柱的末端且连接结构封闭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杯体包含一筒身,盖体以及杯底分别设置在筒身的二端。盖体螺接筒身。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第二电极呈环状。第二电极环绕第一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杯体内盛装的染液的温度可以在第一导电线以及第二导电线内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输出后可作为判读染液温度的依据,借以准确控制染布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更进一步解决了后述的技术问题。第一导电线、第二导电线、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皆设置在杯底而非杯盖,因此只要在试染设备上相对应的固定处设置对应的电极,即能够在安装固定时同时导接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杯盖的构造简单易于清洗,能够避免残留在零件缝隙中的染液影响下次试染。杯体的筒身与杯底是相互独立的元件,因此可以在组装前先行加工杯底以利于设置凸柱、第一导电线、第二导电线、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杯体的剖视图。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杯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杯底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染液杯的杯底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杯体

101 开口

103 穿孔

110 筒身

120 杯底

121 凸柱

130 绝缘座

141 第一电极

142 第二电极

151 第一导电线

152 第二导电线

153 连接结构

200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染液杯,其包含有一杯体100以及一盖体200。

参阅图2至图6,于本实施例中,杯体100包含有一筒身110,杯底120设置在筒身110的一端,筒身110的另一端则形成有与杯底120相对配置的一开口101,杯底120可以借由现有已知的加工方法与筒身110连接。

参阅图4至图9,杯底120的内侧凸伸有一凸柱121,杯底120设有一穿孔103,穿孔103沿凸柱121的纵向延伸贯穿凸柱121且连通杯底120的内外侧。

杯底120的外侧设置有一绝缘座130,绝缘座130的外侧嵌设有一第一电极141以及一第二电极142,因此绝缘座130阻隔在该杯底120的外侧与该第一电极141之间以及该杯底120的外侧与该第二电极142之间。第一电极141与第二电极142相互间隔配置,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42较佳地呈圆环状,而且第二电极142环绕第一电极141。

第一电极141电性连接一第一导电线151,第二电极142电性连接一第二导电线152,第一导电线151与该第二导电线152电性连接于该穿孔103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151及第二导电线152皆穿设在穿孔103而轴向穿过凸柱121,第一导电线151与第二导电线152借由一连接结构153连接于凸柱121的末端且该连接结构153封闭该穿孔103,于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53可以是焊料或是黏着剂,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参阅图1及图2,盖体200可组卸地设置在该开口101且封闭该杯体100而与杯底120分别设置在该筒身110的二端。于本实施例中,盖体200较佳地螺接筒身110。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第一导电线151以及第二导电线152较佳地是不同的金属材质制成。因此,杯体100内盛装的染液的温度可以在第一导电线151以及第二导电线152之间产生电位差,进而在第一导电线151以及第二导电线152内产生电流。第一导电线151以及第二导电线152之间的电位差以及第一导电线151以及第二导电线152内的电流伴随染液的温度而变化。电流通过第一电极141以及第二电极142输出后可作为判读染液温度的依据,借以准确控制染布过程。

一般而言,染液杯安装至试染设备时多是固定杯体100,若将第一电极141以及第二电极142设置在杯盖则必须要在安装染液杯后再另行导接第一电极141以及第二电极142,因此相当不便。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第一导电线151、第二导电线152、第一电极141以及第二电极142皆设置在杯底120而非杯盖,因此只要在试染设备上相对应的固定处设置对应的电极,即能够在安装固定时同时导接第一电极141以及第二电极142。再者,杯盖的构造简单易于清洗,能够避免残留在零件缝隙中的染液污染下次填入染液杯的染液。

长筒状的杯体100不易于在其底部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的染液杯其杯体100的筒身110与杯底120是相互独立的元件,因此可以在组装前先行加工杯底120以利于设置凸柱121、第一导电线151、第二导电线152、第一电极141以及第二电极142。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