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手臂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缝纫机的手臂机械结构稳定差,仅采用单个气泵,导致牵引力不均匀,缝制效果欠佳;同时,电气线路走线凌乱,运作时容易产生干涉,甚至造成电气线路的损坏,安全性能较差,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双气泵进行调节,牵引力更加均匀,机构运行的安全性能高的缝纫机手臂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缝纫机手臂机械结构,包括U型架、第一压紧块、端盖、第二压紧块、第三压紧块、支撑座、销钉、进气头、气泵、转接头、牵引杆和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的两端下方内侧成型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中心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U型架的一侧侧面上成型有翻边;所述U型架的一侧侧面中心成型有两块对称分布的三角板,所述两块三角板的上端之间成型有平台,所述平台的上方平面上成型有两条对称分布的矩形条,所述矩形条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压紧块;所述U型架的上方中央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中部成型有中空柱,所述中空柱的下端成型有压台,所述压台的上表面上开设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压台的下方平面上固定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的两端均装设有端盖;所述压台的下方平面中心固定有第三压紧块,所述中空柱的上端成型有轴套座,所述轴套座的上端成型有轴套;所述中空柱的上端还成型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侧面成型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侧平面上成型有挡块;所述侧板上还开设有矩形贯穿孔;所述中空柱的下部两侧均成型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凸台孔柱,所述凸台孔柱上的通孔中装设有塑料盖。
优选地,所述平台上开设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二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紧块的一端还开设有第三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中空柱与压台之间成型有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第三压紧块的下平面上还开设有沉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紧块的两侧均开设有一条相互对称分布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底面均开设有矩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三压紧块和两块第一压紧块的位置与两块第二压紧块的位置相配合,所述第三压紧块嵌入在两块第二压紧块之间;所述第二压紧块嵌入在第三压紧块和第一压紧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泵的上端成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圆弧块,所述两个圆弧块之间固定有进气头;所述销钉将气泵连接在轴套上;所述气泵的伸缩端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下端成型有环形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往的缝纫机的手臂机械结构稳定差,仅采用单个气泵,导致牵引力不均匀,缝制效果欠佳;同时,电气线路走线凌乱,运作时容易产生干涉,甚至造成电气线路的损坏,安全性能较差;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气泵进行调节,牵引力更加均匀,提高缝制效果;中空柱可以起到收纳、保护和整理电气线路的作用,提高了机构运行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架的底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块和第三压紧块的相互位置和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缝纫机手臂机械结构,包括U型架1、第一压紧块2、端盖3、第二压紧块4、第三压紧块5、支撑座6、销钉7、进气头8、气泵9、转接头10、牵引杆11和塑料盖12;U型架1的两端下方内侧成型有凸块101,凸块101的中心开设有第一贯穿孔102;U型架1的一侧侧面上成型有翻边103,翻边103增加了U型架1的抗弯强度,结构牢固度更好;U型架1的一侧侧面中心成型有两块对称分布的三角板104,两块三角板104的上端之间成型有平台105,平台105的上方平面上成型有两条对称分布的矩形条107,平台105上还开设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二贯穿孔106;矩形条107的上方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压紧块4,第二压紧块4的两侧均开设有一条相互对称分布的梯形槽41,梯形槽41的底面均开设有矩形槽43;第二压紧块4的一端还开设有第三贯穿孔42;U型架1的上方中央设置有支撑座6,支撑座6的中部成型有中空柱612,中空柱612的下端成型有压台61,中空柱612与压台61之间成型有加强板63;压台61的上表面上开设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孔62,压台61的下方平面上固定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压紧块2,第一压紧块2通过螺钉固定在压台61上;第一压紧块2的两端均装设有端盖3,压台61的下方平面中心固定有第三压紧块5,第三压紧块5和两块第一压紧块2的位置与两块第二压紧块4的位置相配合,使得第三压紧块5能嵌入在两块第二压紧块4之间;第二压紧块4能嵌入在第三压紧块5和第一压紧块2之间;第三压紧块5的下平面上还开设有沉孔51;中空柱612的上端成型有轴套座69,轴套座69的上端成型有轴套610;气泵9的上端成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圆弧块91,两个圆弧块91之间固定有进气头8;销钉7穿过两个圆弧块91上对应的通孔并连接在轴套610的一端端面中心,从而将气泵9固定在轴套座69的上,同理,将另一个气泵9也按此方法连接在轴套610的另一端端面中心,使得气泵9能以销钉7为中心在轴套610上转动;气泵9的伸缩端连接有转接头10,转接头10的另一端连接有牵引杆11,牵引杆11的下端成型有环形块111,环形块111与缝纫机的缝制机构相连;中空柱612的上端还成型有顶板67,顶板67的侧面成型有侧板65,侧板65的上侧平面上成型有挡块68,挡块68可以卡入到缝纫机其他组件配套的相应连接槽中,连接强度更好;侧板65上还开设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台阶贯穿孔66,搭配使用配套的螺钉穿过四个台阶贯穿孔66可以将侧板65牢固的固定在配套的机构上;侧板65上还开设有矩形贯穿孔611,使得中空柱612中的型腔与矩形贯穿孔611相贯通;中空柱612的下部两侧均成型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凸台孔柱613,凸台孔柱613上的通孔中装设有塑料盖12;中空柱612中的型腔中穿插有电气线路,电气线路的一端可穿过矩形贯穿孔611与其他机构相连,电气线路的另一端可以从凸台孔柱613上的通孔中穿出并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相连,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有效收纳和保护电气线路,使得本实用新型运动更加流畅;使用时,将进气头8与外部气源相连,使得气泵9产生牵引力,进而推动缝制机构运行;支撑座6通过第一压紧块2、第二压紧块4和第三压紧块5的配合放置,可以实现支撑座6与U型架1的相对滑移,达到调节缝制位置的作用。
以往的缝纫机的手臂机械结构稳定差,仅采用单个气泵,导致牵引力不均匀,缝制效果欠佳;同时,电气线路走线凌乱,运作时容易产生干涉,甚至造成电气线路的损坏,安全性能较差;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气泵9进行调节,牵引力更加均匀,提高缝制效果;中空柱612可以起到收纳、保护和整理电气线路的作用,提高了机构运行的安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