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38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丝涂塑防虫网窗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



背景技术:

单丝涂塑防虫网所需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流程是,各种PVC化工原料进厂,根据涂塑防虫网所要求的成分按比例精确称量,机械配制混合成浆料。检验合格的玻纤奶瓶纱进入涂塑生产线,经2台普通涂塑器涂覆、导热油烘箱定型后,成为涂塑纱(烘箱热源采用导热油加热),生产线采用无张力控制的摩擦滚动式收纱机,对涂塑的纱线进行卷绕作业,卷成2-4Kg的纱团,涂塑合格的各型涂塑纱按照工艺要求进入整经和织布工序,其中,为保证涂塑纱达到工艺规定的涂塑量,玻纤纱需经2次浸渍PVC浆料,2次进行高温烘制定型后,才能成为涂塑纱,原烘箱设备以导热油为载体,燃煤导热油炉为热源,烘箱内布置多个管式散热器加热,进行空间温度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温度控制滞后、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不高,定型机内的空间温度升降调整只能通过提升油炉温度来实现,温度波动大5-10℃,效率低下,且因散热器布置不均匀易造成偏温,影响涂塑纱涂塑质量。

②设备参数调整原始,基本采用机械调整,人工经验控制,操作难度大,控制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低,不便于实现稳定工艺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涂塑网烘箱设备温度调整不及时、易产生偏差、影响涂塑纱涂塑质量,机械调整,人工经验控制,操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调整及时、不易产生偏差、不影响涂塑纱涂塑质量,自动调整,操作难度不大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包括热风循环系统及导纱传动机构,所述导纱传动机构与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连接,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燃烧器、燃烧室及风箱,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风箱与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风箱包括导风入口及排风出口,所述导风入口及所述排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风箱两侧,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导风入口连接,所述排风出口设于所述风箱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纱传动机构包括链轮、链条、张力轮、电机及电控,所述张力轮通过所述链条及所述链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还包括喷雾冷却装置,所述喷雾冷却装置设于所述风箱侧部,且设于所述导纱传动机构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雾冷却装置包括喷雾头及喷雾水循环系统,所述喷雾水循环系统与所述喷雾头连接,所述喷雾头设于所述导纱传动机构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箱还包括纱线热风口,所述纱线热风口 设于所述风箱侧部,所述纱线热风口为间距150mm,宽15mm的缝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出口包括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于所述排风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为天然气燃烧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箱数量为两个,所述喷雾冷却装置设于第二个所述风箱侧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用于生产单丝涂塑防虫网定型工序的高温热定型过程,温度调整及时、不易产生偏差、不影响涂塑纱涂塑质量,自动调整,操作难度不大,自动控制,操作简便,控制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运行记录,便于实现稳定工艺控制。符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原则;解决了原导热油炉温度控制滞后、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烘箱内的空间温度升降调整通过提升烘房内的独立燃气燃烧器来实现,温度控制精度±1℃,可分箱控制,通过烘房内优化布局、合理的风道布局,使烘房内风量、风速均匀、布置合理,保证了涂塑纱烘制质量。通过设备的主控机、PLC等自控设备,实现生产线的控制、设定、调整、记录等工作,实现了工艺控制的精准性、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单丝涂塑防虫网的生产流程为:玻璃纤维纱线→第一涂塑槽→第一燃气烘箱→第二涂塑槽→第二燃气烘箱→喷雾水冷却→水槽冷却→恒张力收纱机→卷装成成品纱。在第一燃气烘箱和第二燃气烘箱采 用独有的热风循环技术。设备由烘房箱体及支架、导纱传动机构、天然气燃烧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电控部分及冷却部分组成。烘房节数:2节,每节长6m,每节烘房可单独调温控制,第2节有喷雾冷却装置。

热风循环系统:天然气与空气由上部燃烧器混合进入燃烧室燃烧后,形成热风,经风道进入下部梯形布风箱,风箱下部宽度方向均匀布置着间距150mm,宽15mm缝隙,使热风能够均匀布置于纱线上方,从上向下加热涂塑纱线,加热后的热风从尾部排风机排除,烘房温控精度小于≤1℃,烘房左、中、右温差±1%,

喷雾冷却装置:位于第二烘箱末端,由若干喷雾头组成,上下两层布置,冷却介质为水,并带喷雾水循环系统,喷雾水压力0.3MPa,主要用于对第二烘箱烘制完成的纱线进行降温冷却。

导纱传动机构:位于每节烘箱的下部,由链轮、链条、张力轮、电机、电控等组成,用于将涂塑纱线在烘箱内部穿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侧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的侧视图。

所述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1包括热风循环系统11、导纱传动机构12及喷雾冷却装置13。所述导纱传动机构12与所述热风循环系统11连接。

所述热风循环系统11包括燃烧器111、燃烧室112及风箱113。所述燃烧器111与所述燃烧室112连接,所述风箱113与所述燃烧室112连接。所述燃烧器为天然气燃烧器。

所述风箱113包括导风入口1131、纱线热风口1132及排风出口1133。所述导风入口1131及所述排风出口1133分别设于所述风箱113两侧,所述燃烧室112与所述导风入口1131连接,所述排风出口1133设于所述风箱113另一端。所述喷雾冷却装置13设于所述风箱113侧部,且设于所述导纱传动机构12侧部。所述纱线热风口1132设于所述风箱113侧部,所述纱线热风口1132为间距150mm,宽15mm的缝隙。所述风箱113数量为两个,所述喷雾冷却装置13设于第二个所述风箱113侧部。

所述排风出口1133包括排风机30。所述排风机30设于所述排 风出口1133。

所述导纱传动机构12包括链轮121、链条122、张力轮123、电机124及电控(图中未标注)。所述张力轮123通过所述链条122及所述链轮121与所述电机124连接,所述电机124与所述电控(图中未标注)连接。

所述喷雾冷却装置13包括喷雾头131及喷雾水循环系统132。所述喷雾水循环系统132与所述喷雾头131连接,所述喷雾头131设于所述导纱传动机构12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单丝涂塑防虫网生产用燃气热风循环烘箱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用于生产单丝涂塑防虫网定型工序的高温热定型过程,温度调整及时、不易产生偏差、不影响涂塑纱涂塑质量,自动调整,操作难度不大,自动控制,操作简便,控制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运行记录,便于实现稳定工艺控制。符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原则;解决了原导热油炉温度控制滞后、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烘箱内的空间温度升降调整通过提升烘房内的独立燃气燃烧器来实现,温度控制精度±1℃,可分箱控制,通过烘房内优化布局、合理的风道布局,使烘房内风量、风速均匀、布置合理,保证了涂塑纱烘制质量。通过设备的主控机、PLC等自控设备,实现生产线的控制、设定、调整、记录等工作,实现了工艺控制的精准性、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单丝涂塑防虫网的生产流程为:玻璃纤维纱线→第一涂塑槽→第一燃气烘箱→第二涂塑槽→第二燃气烘箱→喷雾水冷却→水槽冷却→恒张力收纱机→卷装成成品纱。在第一燃气烘箱和第二燃气烘箱采用独有的热风循环技术。设备由烘房箱体及支架、导纱传动机构12、天然气燃烧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电控部分及冷却部分组成。烘房节 数:2节,每节长6m,每节烘房可单独调温控制,第2节有喷雾冷却装置。

热风循环系统11:天然气与空气由上部燃烧器111混合进入燃烧室112燃烧后,形成热风,经风道进入下部梯形布风箱113,风箱113下部宽度方向均匀布置着间距150mm,宽15mm缝隙,使热风能够均匀布置于纱线上方,从上向下加热涂塑纱线,加热后的热风从尾部排风机排除,烘房温控精度小于≤1℃,烘房左、中、右温差±1%,

喷雾冷却装置13:位于第二烘箱末端,由若干喷雾头131组成,上下两层布置,冷却介质为水,并带喷雾水循环系统132,喷雾水压力0.3MPa,主要用于对第二烘箱烘制完成的纱线进行降温冷却。

导纱传动机构12:位于每节风箱的下部,由链轮121、链条122、张力轮132、电机124、电控(图中未标注)等组成,用于将涂塑纱线在烘箱内部穿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