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提花结构按摩保健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17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提花结构按摩保健地毯。



背景技术:

足底按摩的原理被用在保健垫产品中,例如,在PVC或其它等材质平板上粘上鹅卵石型硬物没来模仿鹅卵石路面,达到足底按摩的作用。在家庭等室内场所,这类方式需要有专用空间来实现,同时,由于硬物的材质原因,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分析:在地毯行业,可以研究出一种地毯来模拟鹅卵石路面的效果。由于地毯表面是纱线织造,如果把鹅卵石凸起部分视作一种地毯图案,则可以起到足底按摩的效果。该方式的优点是,纱线织造得到的凸起硬度不是太高,人脚可以承受。另外,地毯是室内场所常用的地面铺设物,在地毯上制得仿鹅卵石路面,其应用更为广泛。基于上面思路,利用常用的威尔顿地毯织机进行织造,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是,传统织法结构的绒头纱割绒后,其硬度不够,踩踏后倒绒比较严重,按摩足底的效果一般。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地毯,采用新的结构形式,在威尔顿织机上制得凸起软硬适合的按摩地毯,本地毯具体如下:

一种双提花结构按摩保健地毯,包括:上、下层经纱;上、下层纬纱;绒头纱;

所述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分别沿经、纬方向交织;所述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分别沿经、纬方向交织;所述绒头纱沿其织造路径织在上、下层纬纱上;上、下层纬纱之间的提花绒头纱的中间位置沿割绒线割断,构成上、下两幅地毯;上或下层纬纱按照经纱的方向排序,纬纱序列中,奇数纬纱在上,偶数纬纱在下,上、下层纬纱的排序相同;其特征是

沿同一经线上,所述提花绒头纱有2根或多根;每根绒头纱自前向后沿同一路径织造;

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的交织结构为:

第一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一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一经纱的波峰在第一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一经纱的波谷在第一偶数纬纱位置的下方,……依此循环;第二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二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二经纱的波峰在第二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二经纱的波谷在第二偶数纬纱位置的下方,……依此循环;

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的交织结构为:

第一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一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一经纱的波峰在第一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一经纱的波谷在第二偶数纬纱位置的下方,……依此循环;第二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二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二经纱的波谷在第一偶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二经纱的波峰在第二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依此循环;

任一根提花绒头纱的路径是“S”型,提花绒头纱的波谷在下层纬纱的奇数纬纱位置的下方,波峰在上层纬纱的偶数纬纱位置的上方;各根提花绒头纱的路径重叠。

本地毯的原理是,在增加提花绒头纱的数量,来提高花纹图案中凸起的强度和厚度。由于提花绒头纱的数量增加了,则需要对交织经纬纱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来避免绒头脱落,从产品的触感来看,地毯的底面较硬。

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底面较硬而触感不佳的问题,还包括多根直线路径的绒头纱,它们的路径在奇数号纬纱位置的下方,以及偶数号纬纱位置的上方。采用绒头纱,其路径与经纱的方向相同,可以视作一根直线型经纱(未与纬纱交织),在结构上能辅助提高经向的抗拉性能、以及对提花绒头纱的固定效果,绒头纱与经纱相比具有膨胀效果,在这里能提高触感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在上层纬纱中,紧邻奇数纬纱位置还交织一直线型经纱;在下层纬纱中,紧邻偶数纬纱位置还交织一直线型经纱。该直线型经纱作为结构加强作用。因为绒头纱具有膨化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延展性,而结构强度是需要纱线尽可能少地延展性,此处由专用经纱来确保地毯的结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地毯铺设在室内,可以起到按摩脚底的作用。通过地毯的特殊结构,使之具有功能的前提下,地毯的触感和结构稳定较好,在结构上避免了掉绒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割绒线A、经纱B、纬纱C、提花绒头纱(共2根)D、直线路径的绒头纱(上层2根)E;

图中上面的重复数字“1”和“2”分别表示为奇数纬纱和偶数纬纱;下面的连续数字“1”~“32”表示第1、2、3、……、31、32个纬纱的编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说明如下:

如图1,一种双提花结构按摩保健地毯,包括:上、下层经纱;上、下层纬纱;绒头纱;

所述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分别沿经、纬方向交织;所述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分别沿经、纬方向交织;所述绒头纱沿其织造路径织在上、下层纬纱上;上、下层纬纱之间的提花绒头纱的中间位置沿割绒线割断,构成上、下两幅地毯;上或下层纬纱按照经纱的方向排序,纬纱序列中,奇数纬纱在上,偶数纬纱在下,上、下层纬纱的排序相同;

沿同一经线上,所述提花绒头纱有2根;每根绒头纱自前向后沿同一路径织造;

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的交织结构为:

第一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一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一经纱的波峰在第一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一经纱的波谷在第一偶数纬纱位置的下方,……依此循环;第二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二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二经纱的波峰在第二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二经纱的波谷在第二偶数纬纱位置的下方,……依此循环;

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的交织结构为:

第一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一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一经纱的波峰在第一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一经纱的波谷在第二偶数纬纱位置的下方,……依此循环;第二经纱的路径成“S”型,第二经纱跨4根依次相邻的纬纱位置,第二经纱的波谷在第一偶数纬纱位置的上方,第二经纱的波峰在第二奇数纬纱位置的上方,……依此循环;

任一根提花绒头纱的路径是“S”型,提花绒头纱的波谷在下层纬纱的奇数纬纱位置的下方,波峰在上层纬纱的偶数纬纱位置的上方;各根提花绒头纱的路径重叠。

还包括2根直线路径的绒头纱,它们的路径在奇数号纬纱位置的下方,以及偶数号纬纱位置的上方。

在上层纬纱中,紧邻奇数纬纱位置还交织一直线型经纱;在下层纬纱中,紧邻偶数纬纱位置还交织一直线型经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