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小提花外观的双层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165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小提花外观的双层纱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小提花外观的双层纱面料。



背景技术:

双层纱面料通常在婴儿服装、面巾、家居服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吸汗、透气、亲肤等优良特性。双层纱面料因密度稀松、结构松散而容易出现起毛起球问题,婴儿服装和面巾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较小,所以对双层纱布面外观影响较小;而作为家居服装,由于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伴有翻身、踢被等动作,使床单受到摩擦、拉伸等外力作用力较大,很容易使双层纱面料出现起毛起球和结合处分离现象,不仅影响布面外观也影响到面料的亲肤性能,此外双层纱面料的结合处会留有明显的点状痕迹,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双层纱面料所存在密度稀松、结构松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小提花外观的双层纱面料,该双层纱面料不仅结构稳固,还具有优良的亲肤柔软性和装饰感的小提花外观。

为实现上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具有小提花外观的双层纱面料,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形成第一面料层,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形成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组织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的排列比为1:1,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排列比为1:1。

优选地,所述表里换层组织沿面料经向每距离3-5cm设有一个且沿面料纬向每距离3-5cm设有一个。

优选地,所述表里换层组织在面料表面呈圆形纹样或方格形纹,每个圆形纹样或方形纹样由10-20根经纱和5-15根纬纱交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表里换层组织的组织均为平纹组织。

优选地,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均为精梳紧密纺纱线,纱支为12英支-60英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双层纱面料在表里换层组织采用多根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的方式形成圆形纹样或方格形纹样,纹样均匀分散分布且距离适中,不仅有利于双层纱面料的结构稳固,并且能够形成类似小提花外观的装饰效果。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均为平纹组织,平纹组织结构紧密,进一步提升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面料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采用的平纹组织,其中:黑色为经组织点、白色为纬组织点;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纱面料表里换层组织的横向剖面图,其中1为第一纬纱、2为第二纬纱、Ⅰ为第一经纱、Ⅱ为第二经纱,虚线部位为表里换层组织分界线(由第一经纱、第一纬纱与第二经纱、第二纬纱换层形成,此时形成的表里换层组织在面料上显示为一个点,本实用新型按照固定纹样设计多根第一经纱、第一纬纱与多根第二经纱、第二纬纱换层实现圆形或方格形类似小提花纹样)。

图3为实施例1的面料表面纹样示意图,其中m=3cm;

图4为实施例2的面料表面纹样示意图,其中n=5c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术语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术语或条件(例如参考沈兰萍著的《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小提花外观的双层纱面料,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形成第一面料层,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形成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组织相连接。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的排列比为1:1,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排列比为1:1。

表里换层组织沿面料经向每距离3-5cm设有一个且沿面料纬向每距离3-5cm设有一个。目的是控制连接部位的距离,距离太近则面料不蓬松影响面料手感,距离太远影响上层和下层面料的稳固性能。

表里换层组织在面料表面呈圆形纹样或方格形纹样均匀分散分布,具体为每个纹样由10-20根经纱和5-15根纬纱交织而成,即上层纹样由10-20根第二经纱和5-15根第二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纹样由10-20根第一经纱和5-15根第一纬纱交织而成。这样在表里换层组织可以形成类似小提花的效果,变上下层面料的点连接或线连接为面状连接,所形成的连接能有效降低两层面料的滑动,同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因多根纱线的交织降低了单根纱线的受力情况,从而减少面料的结合处分离现象。并且连接处可以显示在面料上,具有装饰效果,不需要像常规双层面料需要掩盖掉上下层连接处的痕迹。

面料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表里换层组织的组织均为平纹组织,坯布在喷气织机上织造而成。

面料的穿筘方式为4入/筘,将同一循环内的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穿入同一筘齿内。

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均采用精梳紧密纺纱线,其纱支为12英支-60英支。

双层纱面料经过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工序→精梳→并条(头道)→并条(二道)→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形成坯布,在经过烧毛→前处理→柔软定型形成成品。

实施例1

第一纬纱和第一经纱、第二纬纱和第二经纱均为40英支精梳紧密纺棉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形成第一面料层,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形成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组织相连接。织物密度为40S*40S/110*86。

表里换层组织外观呈方格形均匀分散分布,具体为沿面料经向每距离3cm出现一个且沿面料纬向每距离3cm出现一个。表里换层组织的上层由10根第二经纱和5根第二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由10根第一经纱和5根第一纬纱交织而成。

实施例2

第一纬纱和第一经纱、第二纬纱和第二经纱均为60英支精梳紧密纺棉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形成第一面料层,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形成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相连接。织物密度为60S*60S/120*110。

表里换层组织外观呈方格形均匀分散分布,具体为沿面料经向每距离5cm出现一个且沿面料纬向每距离3cm出现一个。表里换层组织的上层由20根第二经纱和15根第二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由20根第一经纱和15根第一纬纱交织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