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玻璃纤维布酸洗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729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玻璃纤维布酸洗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玻璃纤维布酸洗槽。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工艺中是先将纺织好的玻璃纤维布放入酸洗槽中进行酸洗,然后再将其放入水洗槽内进行清洗,而酸洗过程中玻璃纤维布采取平铺的方式放入槽内,洗布数量少,效率不高;由于酸洗过程中酸液温度较高,当酸洗槽内酸液排出时,裸露在空气中的玻璃纤维布表面水份挥发较快,容易造成表面酸固化,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洗布量大、可避免玻璃纤维布表面酸固化的悬挂式玻璃纤维布酸洗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悬挂式玻璃纤维布酸洗槽,包括槽体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挂布杆和喷酸管,喷酸管包括上酸管和下酸管,上酸管和下酸管分别设置在槽体上下两端,槽体顶端设有上盖,上盖底部设有喷水管,喷水管底端均匀分布有雾化喷嘴,上酸管通过连杆与上盖螺纹连接,上酸管和下酸管上均匀分布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上酸管和下酸管均是由至少两个横向酸管和至少两个纵向酸管组成的网格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喷水管是由至少两个横向水管和至少两个纵向水管组成的网格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盖由与槽体形状大小相匹配的的框架和连接于框架间的连接板组成,上盖顶端中部设有吊耳,顶端两侧设有把手,上盖下端边缘设有水封板。

优选地,所述把手与设在槽体顶端两侧的托架相互配合,托架包括支撑杆、挂钩、扭簧,支撑杆固定于槽体顶端,支撑杆顶端铰接有挂钩,挂钩与支撑杆之间设有扭簧。

优选地,所述槽体内设有透明状防护膜,防护膜活动安装于挂布杆上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玻璃纤维布悬挂在挂布杆上进行酸洗时,采用下酸管进酸、上酸管排酸的方式,保持酸液的循环,可有效增加玻璃纤维布的酸洗量及酸洗质量,上盖和防护膜可有效避免酸液的挥发,防止对环境造成影响;酸洗完毕后,经下酸管将酸液排出,由于玻璃纤维布裸露在外,通过喷水雾化,一方面可对玻璃纤维布进行冷却,另一方便可防止玻璃纤维布表面的酸固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合理,使用方便,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酸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上盖,201、框架,202、连接板,203、吊耳,204、把手,205、水封板,3、挂布杆,4、上酸管,401、横向酸管,402、纵向酸管,5、下酸管,6、喷水管,7、雾化喷嘴,8、连杆,9、通孔,10、支撑杆,11、挂钩,12、扭簧,13、防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悬挂式玻璃纤维布酸洗槽,包括槽体1和上盖2,槽体内设有挂布杆3和喷酸管,喷酸管包括上酸管4和下酸管5,上酸管和下酸管分别设置在槽体上下两端,槽体顶端设有上盖,上盖底部设有喷水管6,喷水管底端均匀分布有雾化喷嘴7,上酸管通过连杆8与上盖螺纹连接,上酸管和下酸管上均匀分布有通孔9,喷水管是由至少两个横向水管和至少两个纵向水管组成的网格状结构,上酸管和下酸管均是由至少两个横向酸管401和至少两个纵向酸管402组成的网格状结构,上盖由与槽体形状大小相匹配的的框架201和连接于框架间的连接板202组成,上盖顶端中部设有吊耳203,顶端两侧设有把手204,上盖下端边缘设有水封板205,把手与设在槽体顶端两侧的托架相互配合,托架包括支撑杆10、挂钩11、扭簧12,支撑杆固定于槽体顶端,支撑杆顶端铰接有挂钩,挂钩与支撑杆之间设有扭簧,槽体内设有透明状防护膜13,防护膜活动安装于挂布杆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使用时,将玻璃纤维布悬挂于挂布杆3上,盖上上盖2,从下酸管5对酸洗槽进酸,再经上酸管4流出,保证酸液处于循环状态,由于酸洗时,酸液温度处于98℃左右,酸液会存在少量挥发,而上盖2和防护膜13可对其进行有效阻止,酸洗完毕后,将槽内的酸液经下酸管5排出,在排酸过程中,对喷水管6供水,经雾化喷嘴7对槽体内部进行喷淋,一方便可对槽体内的玻璃纤维布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由于排酸过程中,玻璃纤维布裸露在外,其表面水分挥发较快,造成酸固化,在喷淋水的作用下,可有效避免此情况的发生;打开上盖2时,可利用行车与吊耳203连接,对上盖2进行起吊,也可以人工通过其两侧的把手204将上盖抬起,上盖在抬起过程中,把手与托架上的挂钩11相抵触,由于挂钩与支撑杆10铰接,挂钩11向上运动,当把手运动至挂钩11上方时,扭簧12将挂钩恢复至原状,再将把手204放置于挂钩11上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