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倾斜开口机构的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3546发布日期:2018-06-15 22:5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倾斜开口机构的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倾斜开口机构的提花机。



背景技术:

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实用新型。在提花机上,纹板套在花筒上,每织一纬翻过一块纹板,花筒向横针靠压一次。当纹板上有孔眼时,横针的头端伸进纹版及花筒的孔眼,使直针的钩端仍挂在提刀上。当提刀上升,直针跟着上升,通过首线钩子和通丝带动综丝提升,此时穿入综眼的经丝也随着提升,形成梭口的上层。在综丝的下综环中吊有综锤,在梭口闭合时,依靠其重量起回综作用。当纹板上无孔眼时,横针后退通过凸头,推动对应的直针,使直针钩端脱离提刀,因此与直针相连的综丝和经丝均不提升,经丝就沉在下面,形成梭口的下层。所以每根经丝的运动是根据纹板上有孔或无空来决定的,纹板上的孔则是根据花纹和组织的设计要求轧成的,因此经丝的运动也就符合纹样和组织的要求;提花机历史悠久,发展至今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但大多数提花机均是平开口设置,虽然这种结构的设备,工作方便,但不便对织造较为复杂地织物,在市场中未曾出现过斜开口设置的提花机,但这种斜开口的提花机便于织造复杂织物,维修便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开口的提花机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倾斜开口机构的提花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倾斜开口机构的提花机,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设置于第二转动轴的上方,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设置于提花机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设有第一摇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上固定设有第二摇动装置,所述第一摇动装置和第二摇动装置的下方与提刀架的两端铰连接,所述提刀架的转动设有偏心转轴,所述偏心转轴的正下方设有固定在提刀架上的针筒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摇动装置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摇臂共有两组对称分布在第一转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提刀架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摇动装置与第一摇动装置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二摇动装置包括第二摇臂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摇臂共有两组对称分布在第二转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柱的一端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提刀架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偏心转轴上设有若干组偏心顶出件,所述偏心顶出件的外表面上固定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自由端固定设有钩针,所述钩针滑动设置于针筒轴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传统提花机的钩针在提刀架的作用下一起提升下沉,这样的提花机是平开口设置,而本实用新型上的钩针在偏心转轴的作用下进行分区域、分块的下沉,在进口方向呈斜线设置,这样的提花机由于每一排针筒的灵活性更加,更方便对复杂织物进行织造,同时钩针数量可控,较传统提花机数量方便调控,便于织造复杂织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钩针调控方便,数量多,灵活性好,同时配合倾斜开口本实用新型在织造复杂织物时使用操作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转动轴、2-第二转动轴、3-第一摇动装置、31-第一摇臂、32- 第一连接柱、4-第二摇动装置、41-第二摇臂、42-第二连接柱、5-提刀架、6- 偏心转轴、61-偏心顶出件、62-顶杆、7-针筒轴、71-钩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方式:一种具有倾斜开口机构的提花机,包括第一转动轴1和第二转动轴2,第一转动轴1设置于第二转动轴 2的上方,第一转动轴1和第二转动轴2设置于提花机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1的两端固定设有第一摇动装置3,所述第二转动轴2的两端上固定设有第二摇动装置4,所述第一摇动装置3和第二摇动装置4的下方与提刀架5的两端铰连接,所述提刀架5的转动设有偏心转轴6,所述偏心转轴6的正下方设有固定在提刀架5上的针筒轴7。

第一摇动装置3包括第一摇臂31和第一连接柱32,所述第一摇臂31共有两组对称分布在第一转动轴1的两侧,所述第一摇臂3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柱32 的一端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32的另一端与提刀架5铰连接;第一摇动装置 3使得提刀架5一端上升一端下降,便于进行织造,连接上方的钩针,而第二摇动装置4与第一摇动装置3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二摇动装置4包括第二摇臂41 和第二连接柱42,所述第二摇臂41共有两组对称分布在第二转动轴2的两侧,所述第二摇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柱42的一端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42 的另一端与提刀架5铰连接;两组摇动装置相互配合,使得钩针呈上下往复运动,便于调控,使用方便;偏心转轴6上设有若干组偏心顶出件61,所述偏心顶出件61的外表面上固定设有顶杆62,所述顶杆62的自由端固定设有钩针71,所述钩针71滑动设置于针筒轴7的内部;由于偏心顶出件61在偏心转轴6上的偏心位置不同,所以在偏心转轴6转动过程中,各组偏心顶出件61上的顶杆 62移动轨迹不同,通过调整偏心顶出杆61的位置可使得每一排上的钩针呈倾斜方向下沉,这样增加了钩针71的灵活性,便于织造复杂地织物,并且偏心顶出杆61的数量可进行调控,以增加钩针71的数量,方便针对复杂织物进行织造,同时可区域、各部件均可方便拆卸维修,方便管理,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传统提花机的钩针在提刀架的作用下一起提升下沉,这样的提花机是平开口设置,而本实用新型上的钩针在偏心转轴的作用下进行分区域、分块的下沉,在进口方向呈斜线设置,这样的提花机由于每一排针筒的灵活性更加,更方便对复杂织物进行织造,同时钩针数量可控,较传统提花机数量方便调控,便于织造复杂织物。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钩针调控方便,数量多,灵活性好,同时配合倾斜开口本实用新型在织造复杂织物时使用操作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