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簇绒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0638发布日期:2018-06-22 23:2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簇绒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簇绒针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簇绒针。



背景技术:

实际生活中,簇绒工艺可以应用在诸多产品中,如簇绒地毯或簇绒窗帘等,在簇绒地毯或簇绒窗帘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利用簇绒机对产品进行簇绒工艺处理,即需要利用簇绒机的簇绒针将簇绒线从产品的一侧贯穿到另一侧,然后配合勾线机构在产品的另一侧勾住簇绒线,然后簇绒机的簇绒针即可退出,被勾住的簇绒线即可在产品的另一侧形成簇绒线圈,然后勾线机构在复位,即可完成簇绒工艺。

现有技术中簇绒工艺的实施需要配置勾线机构,致使簇绒构造极其复杂,利用勾线机构勾住簇绒线形成簇绒线圈亦费时较多,不利于簇绒线圈成型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簇绒针,简化簇绒构造,提升簇绒线圈的成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簇绒针,包括针体,针体包括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的针头部;所述针体设有容线盲槽及与容线盲槽连通的过线孔,容线盲槽自针体的外表面凹设而成,过线孔贯穿针体,容线盲槽的中心轴线与针体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容线盲槽的中心轴线与过线孔的中心轴线交叉设置,过线孔自容线盲槽朝远离容线盲槽的方向并沿主体部靠近针头部的方向延伸而成。

优选地,所述针体设有基准平面,基准平面自针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容线盲槽自基准平面凹设而成,容线盲槽的中心轴线与基准平面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针头部靠近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突出部,沿远离基准平面的方向,突出部突伸出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针头部设有导引斜面,基准平面、导引斜面分别位于针体的两侧,导引斜面自针头部靠近主体部的一端沿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并沿靠近基准平面的方向延伸而成,过线孔贯穿导引斜面。

优选地,所述容线盲槽沿主体部的长度方向贯穿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过线孔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针头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为锥体,沿远离主体部的方向,锥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锥体为四棱锥体。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针头部为一体式构造。

优选地,所述容线盲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针体厚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先将簇绒线经由容线盲槽及过线孔穿过针体,然后将针头部从簇绒材料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簇绒线在过线孔侧壁的抵触下同样从簇绒材料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然后将簇绒针从簇绒材料退出,在此过程中,簇绒线在簇绒材料的另一端自动形成簇绒线圈,无需外接的勾线机构勾住簇绒线,简化簇绒构造,提升簇绒线圈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针体 2—主体部 3—针头部

4—容线盲槽 5—过线孔 6—基准平面

7—突出部 8—导引斜面 9—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簇绒针,包括针体1,针体1的主体形状为直条状,针体1包括主体部2及与主体部2的一端连接的针头部3;所述针体1设置有容线盲槽4及与容线盲槽4连通的过线孔5,容线盲槽4自针体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容线盲槽4沿针体1的厚度方向未贯穿针体1,过线孔5贯穿针体1,本实施例中,过线孔5沿针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针体1,容线盲槽4的中心轴线与针体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优选地,容线盲槽4的中心轴线与针体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容线盲槽4的中心轴线与过线孔5的中心轴线交叉设置,过线孔5自容线盲槽4朝远离容线盲槽4的方向并沿主体部2靠近针头部3的方向延伸而成。

实际使用时,先将簇绒线经由容线盲槽4及过线孔5穿过针体1,此时簇绒线位于簇绒材料的一侧,然后将针头部3从簇绒材料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簇绒线在过线孔5侧壁的抵触下同样从簇绒材料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然后将簇绒针从簇绒材料退出,由于容线盲槽4的中心轴线与过线孔5的中心轴线交叉设置,簇绒针的退出距离小于簇绒线越过簇绒材料另一侧的距离,在簇绒针从簇绒材料退出的过程中,由于针体1不再抵触簇绒线,当簇绒针退出后,簇绒线在簇绒材料的另一端自动形成簇绒线圈,无需外接的勾线机构勾住簇绒线,简化簇绒构造,提升簇绒线圈的成型效率。

所述针体1设置有基准平面6,基准平面6自针体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本实施例中,基准平面6为针体1的外表面,容线盲槽4自基准平面6凹设而成,容线盲槽4、过线孔5位于基准平面6的同一侧,容线盲槽4的中心轴线与基准平面6平行设置。在簇绒的加工过程中,当针体1从簇绒材料退出时,基准平面6抵触在簇绒材料上,相较于凹凸不平的基准面,减小针体1与簇绒材料之间的摩擦力,确保针体1可以快速从簇绒材料内退出,进一步辅助提升簇绒效率。

所述针头部3靠近主体部2的一端设有突出部7,沿远离基准平面6的方向,突出部7突伸出主体部2。实际使用时,当簇绒针贯穿簇绒材料时,贯穿过线孔5的簇绒线贴设在突出部7外表面上,突出部7从簇绒材料的一侧移动至簇绒材料的另一侧,当簇绒针从簇绒材料退出时,簇绒材料抵触贴设在突出部7的外表面上的簇绒线,当簇绒针从簇绒材料退出之后,簇绒线即可在簇绒材料的另一侧自动形成簇绒线圈。

所述针头部3设置有导引斜面8,导引斜面8为针头部3的外表面,基准平面6、导引斜面8分别位于针体1的两侧,导引斜面8自针头部3靠近主体部2的一端沿远离主体部2的方向并沿靠近基准平面6的方向延伸而成,过线孔5贯穿导引斜面8。通过设置导引斜面8,当簇绒针贯穿簇绒材料时,簇绒线贴设在导引斜面8上,确保簇绒针可以将簇绒线从簇绒材料的一侧轻松带入到簇绒材料的另一侧,提升簇绒线越过簇绒材料的效率。

所述容线盲槽4沿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贯穿主体部2,在簇绒针贯穿簇绒材料的过程中,簇绒线容置在容线盲槽4内,相较于簇绒线夹持在针体1的外表面与簇绒材料之间,降低对簇绒线的磨损,同时降低针体1与簇绒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提升针体1贯穿簇绒材料的效率。

所述过线孔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确保过线孔5的侧壁为平面,相较于过线孔5的侧壁为凹凸不平的基准面,减小簇绒线与过线孔5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当簇绒针从簇绒材料推出时,防止因簇绒线与过线孔5的侧壁之间发生干涉而导致簇绒线跟随针体1一起推出。当然,过线孔5的横截面形状亦可为圆形,保证过线孔5的侧壁为平面即可。

所述针头部3远离主体部2的一端为锥体9,沿远离主体部2的方向,锥体9的横截面面积逐渐缩小。本实施例中,锥体9为四棱锥体9,基准平面6、导引斜面8均为锥体9的外表面,基准平面6、导引斜面8分别位于锥体9的两侧。通过设置锥体9,确保针头部3可以轻松贯穿簇绒材料,提升簇绒针穿过簇绒材料的效率,辅助提升簇绒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与针头部3为一体式构造,相较于主体部2、针头部3单独成型之后再组装在一起,大大提升针体1的制造效率。

所述容线盲槽4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针体1厚度的二分之一,确保针体1的强度,在针体1的使用过程中,防止针体1受到意外的碰触而弯折,提升针体1的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