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压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565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压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压纱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压纱装置也可称“填充纱压纱装置”(以下同)。如业界所知,对于编织某些厚实的具有填充体的大克重特殊织物如用于制作护膝、护腕、护腿、垫子等产品,既有纱线填充部分,又有编织部分并且填充部分由编织部分封闭或称包络。前述的填充部分是由填充纱喂纱嘴将填充纱在织针的背面位置喂入由编织机构正在编织成形的填充套(也可称“袋套”)内,并且在完成了对填充套的填充后,填充纱喂纱嘴暂时退出工作,而编织机构继续工作,将填充套封口并继续编织工艺所要求的旨在使上下两相邻填充套彼此连结的过渡编织段,如此循环而编织出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相互连结的复数个8字形构造的诸如前述护膝、护腕和护腿以及垫子之类的产品。

在前述填充纱喂纱嘴向填充套内填喂填充纱时,经常会出现填充纱浮起情形,甚至浮起的纱线会越过织针背部进入织针的前方,既对编织机构的正常编织产生干涉影响,又对织成品的质量产生影响,严重时造成报废,浪费资源。因此如何避免填充纱浮起而藉以保障织成品质量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并且期望予以解决,然而在迄今为止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由填充纱喂纱嘴喂入至由编织机构织制的填充套内的填充纱向下压而藉以避免填充纱向上浮起并且既可保障编织机构顺利编织又能提高织成品的质量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压纱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压纱装置,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一机头,该机头具有一机头内侧板;一沉降片导轨固定座,该沉降片导轨固定座与所述机头内侧板的右侧固定,所述的压纱装置包括一压纱板驱动电机,该压纱板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机头上;一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该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与所述电机固定座铰接并且与压纱板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一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该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沉降片导轨固定座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机头内侧板的右侧固定;一压纱板固定座,该压纱板固定座的上端与所述的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铰接,而该压纱板固定座的下端并且朝向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的一侧与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铰接;一压纱板,该压纱板的上端与压纱板固定座背对所述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的一侧固定,而在压纱板的下端构成有一压纱爪;一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该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压纱板驱动电机的左前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机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固定座的形状呈L字形,所述的压纱板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螺钉以卧置状态与电机固定座的上部固定,而电机固定座的下部通过电机固定座螺钉与所述机头固定,并且在该电机固定座上构成一上连杆铰接座,所述的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与该上连杆铰接座铰接,在该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与所述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之间连接有一拉簧,在所述压纱板固定座的下端并且朝向所述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的一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对应的下连杆铰接座,该下连杆铰接座与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铰接,在所述机头上开设有响应机构固定螺孔,所述的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在对应于该响应机构固定螺孔的位置固定在机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包括摆臂、牵引连杆、牵引过渡连接座和上连杆,摆臂的中部套置在所述压纱板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且由摆臂锁定螺钉锁定,在摆臂的左端前侧设置有一信号响应器触发头,牵引连杆朝向摆臂的一端通过牵引连杆铰接销轴与摆臂的右端前侧铰接,上连杆朝向所述上连杆铰接座的一端通过上连杆铰接销轴与上连杆铰接座铰接,牵引连杆以及上连杆朝向牵引过渡连接座的一端由设置在牵引过渡连接座上的牵引过渡连接座销轴与牵引过渡连接座同轴铰接,所述压纱板固定座的上端通过压纱板铰接销轴与牵引过渡连接座铰接,所述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与所述的信号响应器触发头相对应,所述拉簧的上端挂着在所述牵引过渡连接座销轴上,而拉簧的下端挂着在所述的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包括一下连杆连接座和一下连杆,下连杆连接座通过下连杆连接座固定螺钉与所述机头的机头内侧板固定,并且在下连杆连接座背对所述机头内侧板的一侧构成有一下连杆支座,下连杆朝向下连杆连接座的一端通过下连杆第一铰接轴与下连杆支座铰接,而下连杆朝向所述压纱板固定座的一端通过下连杆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的下连杆铰接座铰接,所述拉簧的下端挂着在下连杆支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连杆支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拉簧的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拉簧挂着螺钉孔,在该拉簧挂着螺钉孔上配设有一拉簧挂着螺钉,拉簧的下端挂着在该拉簧挂着螺钉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纱板的上端间隔开设有一对压纱板调整槽,在该对压纱板调整槽上各配设有一压纱板调整固定螺钉,该压纱板调整固定螺钉与压纱板固定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包括一信号响应器支架、一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和一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信号响应器支架通过信号响应器支架固定螺钉在对应于所述响应机构固定螺孔的位置与所述机头固定,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以及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与信号响应器支架朝向所述压纱板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当由所述电机轴逆时针带动所述摆臂转动并且转动到所述信号响应器触发头与所述的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相对应的程度时,所述压纱板向上翘起而退出压纱状态,并且同时由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将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当由电机轴顺时针带动摆臂转动并且转动到信号响应器触发头与所述的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相对应的程度时,所述压纱板向下回复而进入压纱工作状态,并且同时由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将信号反馈给所述的电气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信号响应器支架朝向所述压纱板驱动电机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摆臂的位置以垂直于信号响应器支架的状态固定有一限位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以及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为位置接近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纱板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设置在机头上的压纱板驱动电机带动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由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带动与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铰接的压纱板固定座,由压纱板固定座带动压纱板,并且当压纱板驱动电机逆时针工作时,压纱板退出压纱状态,而当顺时针工作时压纱板进入压纱工作状态,将由填充纱喂纱嘴喂入至由编织机构编织的填充套内的填充纱向下压,避免填充纱向上浮起,既可保障编织机构顺利编织,又能提高织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具有填充纱的产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按照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结构体系的一机头1,该机头1具有一机头内侧板11;示出了一沉降片导轨固定座2,该沉降片导轨固定座2通过沉降片导轨固定座螺钉21与前述机头内侧板11的右侧固定。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机头内侧板实质上为机头1的前机头板,而未提及的机头外侧板实质上为后机头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的压纱装置包括:一压纱板驱动电机3,该压纱板驱动电机3通过电机固定座32固定在前述机头1上,也就是说压纱板驱动电机3与电机固定座32固定,而电机固定座32则与机头1固定;一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4,该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4与前述电机固定座32铰接并且与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31连接;一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该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沉降片导轨固定座2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机头内侧板11的右侧固定;一压纱板固定座6,该压纱板固定座6的上端与前述的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4铰接,而该压纱板固定座6的下端并且朝向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的一侧与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铰接;一压纱板7,该压纱板7的上端与压纱板固定座6背对前述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的一侧固定,而在压纱板7的下端构成有一压纱爪71;一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8,该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8在对应于前述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左前方的位置设置在前述机头1上。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电机固定座32的形状呈L字形,前述的压纱板驱动电机3通过电机固定螺钉33以卧置状态与电机固定座32的上部固定,而电机固定座32的下部通过电机固定座螺钉321与前述机头1固定,并且在该电机固定座32上构成一上连杆铰接座322,前述的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4与该上连杆铰接座322铰接,在该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4与前述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之间连接有一拉簧9,在前述压纱板固定座6的下端并且朝向前述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的一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对应的下连杆铰接座61,该下连杆铰接座61与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铰接,在前述机头1上开设有响应机构固定螺孔12,前述的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8在对应于该响应机构固定螺孔12的位置固定在机头1上。

前述的压纱板固定座牵引机构4包括摆臂41、牵引连杆42、牵引过渡连接座43和上连杆44,摆臂41的中部套置在前述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31上并且由摆臂锁定螺钉411锁定,在摆臂41的左端前侧设置有一信号响应器触发头412,牵引连杆42朝向摆臂41的一端通过牵引连杆铰接销轴421与摆臂41的右端前侧铰接,上连杆44朝向前述上连杆铰接座322的一端通过上连杆铰接销轴441与上连杆铰接座322铰接,牵引连杆42以及上连杆44朝向牵引过渡连接座43的一端由设置在牵引过渡连接座43上的牵引过渡连接座销轴431与牵引过渡连接座43同轴铰接,前述压纱板固定座6的上端通过压纱板铰接销轴62与牵引过渡连接座43铰接,前述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8与前述的信号响应器触发头412相对应,前述拉簧9的上端挂着在前述牵引过渡连接座销轴431上,而拉簧9的下端挂着在前述的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上。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包括一下连杆连接座51和一下连杆52,下连杆连接座51通过下连杆连接座固定螺钉511(一对)与前述机头1的机头内侧板11的右侧面固定,并且在下连杆连接座51背对前述机头内侧板11的一侧构成有一下连杆支座5111,下连杆52朝向下连杆连接座51的一端通过下连杆第一铰接轴521与下连杆支座5111铰接,而下连杆52朝向前述压纱板固定座6的一端通过下连杆第二铰接轴522与前述的下连杆铰接座61铰接,从而实现压纱板固定座6的下端与压纱板固定座支承机构5的铰接,前述拉簧9的下端挂着在下连杆支座5111上。

由图1所示,在前述下连杆支座51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拉簧9的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拉簧挂着螺钉孔51111,在该拉簧挂着螺钉孔51111上配设有一拉簧挂着螺钉51112,拉簧9的下端挂着在该拉簧挂着螺钉51112上。

在前述压纱板7的上端间隔开设有一对压纱板调整槽72,在该对压纱板调整槽72上各配设有一压纱板调整固定螺钉721,该压纱板调整固定螺钉721与压纱板固定座6固定。当要对压纱板7向上或向下调整时,先松启压纱板调整固定螺钉721,调整完毕后再旋紧压纱板调整固定螺钉721。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压纱板位置状态响应机构8包括一信号响应器支架81、一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82和一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83,信号响应器支架81通过信号响应器支架固定螺钉811在对应于前述响应机构固定螺孔12的位置与前述机头1固定,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82通过第一螺钉821与信号响应器支架81朝向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一侧固定,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83通过第二螺钉831与信号响应器支架81朝向前述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一侧固定。

当由前述电机轴31逆时针带动前述摆臂41转动并且转动到前述信号响应器触发头412与前述的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82相对应的程度时,前述压纱板7向上翘起而退出压纱状态,并且同时由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82将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具体是:因压纱板驱动电机3呈逆时针工作,因而由电机轴31带动摆臂41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由摆臂41带动牵引连杆42向上(牵引连杆42的极限位置由限位杆812限定),由牵引连杆42带动牵引过渡连接座43向上,由牵引过渡连接座43带动压纱板固定座6向上,最终由压纱板固定座6带动压纱板7向上,使压纱板7的压纱爪71退出压纱工作状态。反之,当由电机轴31顺时针带动摆臂41转动并且转动到信号响应器触发头412与前述的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83相对应的程度时,前述压纱板向下回复而进入压纱工作状态,并且同时由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83将信号反馈给前述的电气控制器。具体是:因压纱板驱动电机3呈顺时针工作,因而由电机轴31带动摆臂1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由摆臂41带动牵引连杆42向下,由牵引连杆42带动牵引过渡连接座43向下,由牵引过渡连接座43带动压纱板固定座6向下,最终由压纱板固定座6带动压纱板7向下,使压纱板7的压纱爪71进入压纱工作状态。

请继续见图1,优选地,在前述信号响应器支架81朝向前述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摆臂41的位置以垂直于信号响应器支架81的状态固定有一限位杆81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位置信号响应器82以及第二位置信号响应器83为位置接近开关;前述的压纱板驱动电机3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请参见图2和图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配设在机头1上并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形,依据专业常识,机头1滑动设置在设置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架10上的机头导轨上。由于图2所示的除本实用新型压纱装置以外的部件均属于公知的已有技术并且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大量见诸,因而不再赘述。

请重点见图3,图3示出了一种特殊编织物,该特殊编织物既可以用作加工人体护膝、护腕和护腿等,又能用作垫子。其结构是:包括编织物本体20,该编织物本体20由复数个填充编织套201和复数个填充编织套编织连结条202组成,填充编织套201与填充编织套编织连结条202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并且在编织物本体20的四周各构成有编织封边203,在图3中还示出了填充于填充编织套201内的不参与编织的填充纱2011。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纱装置的工作原理,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编织图3所示结构的编织物体20的过程中,当编织到填充编织套201时,那么由填充纱喂纱嘴将填充纱2011从编织机构的织针的背面喂入填充编织套201内,实现一边编织填充编织套201一边喂入填充纱2011(编织填充编织套201、填充编织套编织连结条202以及编织封边203所用的纱线由另行的喂纱嘴喂入);为了避免填充纱2011向上浮起,则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由压纱板驱动电机3的顺时针工作而使压纱板7下降,由压纱板7的压纱爪71实施压纱,也就是将填充纱2011下压,反之同例。在前述过程中,由于整个压纱装置安装于机头1,因而随机头1往复运动。假如将复数根填充纱一次性由填充纱喂纱嘴喂入,那么毫无疑问可以提高对填充纱2011的喂纱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