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360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用于线头裁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剪线装置。



背景技术:

所有缝制行业剪线头工序,原有处理缝制工序多余线头的方法都是用传统的电机驱动剪线机,然后增加负压吸线头工序处理剪下的线头;电机驱动剪线机刀片的问题:负压吸气无法调节,无法满足不同长度的线头、较薄的产品对于负压风量的调节需要。同时,负压风管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配合,这种结构形式,在剪线机使用过程中需要转动时,容易出现风管与剪线机脱离的问题。

而且,其中采用的机芯主要是电机带动偏心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偏心轴的端部设有螺孔,螺孔中装有螺钉,用于防止滚动体脱出,由于工作时,偏心轴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转动,这种结构形式的滚动体固定方式具有以下不足:一方面,螺纹配合很容易在高速转动后发生反松,从而造成滚动体脱落;另一方面,上述结构形式需要在偏心轴上设置螺纹孔,安装时需要将螺钉旋入螺纹孔内完成安装,结构复杂,装配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线装置,其负压吸气的风量可调,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线头、不同厚度的产品的剪线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线装 置,包括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前端的刀头和设在所述壳体内并可驱动所述刀头进行剪切的机芯,所述壳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在壳体的前端形成吸气口,在壳体的后端形成风管连接口,所述刀头设在所述吸气口的一侧,所述吸气口处设有风量调节板,所述风量调节板在靠近刀头的一侧设有若干进风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调节所述风量调节板与刀头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吸气口两侧壳体上的腰型孔和可穿过所述腰型孔而锁紧所述风量调节板的紧固件。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气流导肋,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气流导肋,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配后,第一气流导肋和第二气流导肋对接,并在壳体内部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气流导肋在与第二气流导肋配合的端面上设有凸筋,所述第二气流导肋在与第一气流导肋配合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配后,凸筋嵌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在气流通道的一侧设有机芯内腔,所述机芯安装在所述机芯内腔中,所述机芯包括电机、转接座和滚动体,所述转接座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同心轴和可连接所述滚动体的偏心轴,所述滚动体包括可套装在偏心轴上的内圈和可转动的设在内圈外侧的外圈,所述偏心轴的头部设有凹 坑,偏心轴通过所述凹坑形成外扩从而张紧所述内圈的膨胀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坑为与所述偏心轴同轴的锥形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坑内填充胶水,所述胶水与偏心轴端面平齐或向内凹陷。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座还包括设在同心轴和偏心轴之间的偏心轴座,所述偏心轴为阶梯轴,滚动体安装在所述阶梯轴上,并与偏心轴座间留有间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芯内腔中设有固定所述电机的肋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机芯内腔相通的气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管连接口处形成接口管,所述接口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环形凸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吸气口处设有风量调节板,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所述风量调节板与刀头的配合间隙,配合间隙越大,风量越大,间隙越小,风量越小,即达到负压吸气的风量可调,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线头、不同厚度的产品的剪线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风量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接座和滚动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线装置,包括壳体4、设在所述壳体4前端的刀头5和设在所述壳体4内并可驱动所述刀头5进行剪切的机芯,所述壳体4内设有气流通道41,所述气流通道41在壳体4的前端形成吸气口42,在壳体4的后端形成风管连接口,所述刀头5设在所述吸气口42的一侧,所述吸气口42处设有风量调节板6,所述风量调节板6在靠近刀头5的一侧设有若干进风槽61,所述壳体4上设有可调节所述风量调节板6与刀头5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使用时,风管连接口通过风管连接负压装置,负压装置产生的负压气流梳理进入刀头内的线头。风量调节板6会把产品面料挡在外面,多余的线头会吸入,刀头就会把线头剪断,并吸到吸尘桶内,从而实现剪线头吸线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吸气口处设有风量调节板6,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所述风量调节板6与刀头5的配合间隙,配合间隙越大,风量越大,间隙越小,风量越小,即达到负压吸气的风量可调,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线头、不同厚度的产品的剪线需要。

调节机构可采用转轴、卡齿等结构实现,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 构包括设在吸气口42两侧壳体上的腰型孔43和可穿过所述腰型孔43而锁紧所述风量调节板6的紧固件,调节时,转动风量调节板6,从而改变风量调节板6与刀头5的配合间隙,到位后通过紧固件锁紧即可,紧固件优选用螺钉。上述调节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方便壳体成型,所述壳体4包括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第一壳体44上设有螺丝过孔46,第二壳体45上设有螺孔铜螺帽,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组配时,通过螺丝穿过螺丝过孔46然后旋紧在对应的螺孔铜螺帽上,螺孔铜螺帽的设置用于避免拆装时避免炸裂,延长产品的寿命。所述第一壳体44内设有第一气流导肋,第二壳体45内设有第二气流导肋47,所述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组配后,第一气流导肋和第二气流导肋47对接,并在壳体4内部形成所述气流通道41。

为了避免气流通道41内的气流泄漏或外溢,所述第一气流导肋在与第二气流导肋配合的端面上设有凸筋,所述第二气流导肋47在与第一气流导肋配合的端面上设有凹槽48,所述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组配后,凸筋嵌入所述凹槽48。凸筋和凹槽48均通长设置,以改善气密性。

所述壳体4内在气流通道41的一侧设有机芯内腔,所述机芯安装在所述机芯内腔中,所述机芯包括电机1、转接座2和滚动体3,所述转接座2包括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的同心轴21和可连接所述滚动体3的偏心轴22,所述滚动体3包括可套装在偏心轴22上的内圈和可转动的设在内圈外侧的外圈,所述偏心轴22的头部设有凹坑 23,偏心轴22通过所述凹坑23形成外扩从而张紧所述内圈的膨胀部。工作时,电机1带动转接座2转动,转接座2通过偏心轴22带动滚动体3绕输出轴轴线转动,其间滚动体3的内圈与偏心轴22固定配合连接,外圈与内圈之间可为滑动或滚动配合。所述刀头5包括静刀片51、刀片弹簧座52、动刀片53、动刀摆块54和弹簧。

滚动体3前端嵌入所述的动刀摆块内、刀片弹簧座动刀片通过弹簧连为一个整体,偏心轴22与动刀摆块连接,弹簧的前端与动刀片连接,后端与静刀片连接,一方面起到导向作用,确保动刀片只能左右摆动而不能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将动刀片压紧在静刀片上,解决了因动刀片与静刀片之间左右摆动磨损而出现机械配合松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偏心轴22的头部设置凹坑23,通过所述凹坑23形成外扩从而张紧所述内圈的膨胀部,从而完成滚动体3在偏心轴22上的安装。本技术方案摒弃了传统结构中,采用螺钉紧固滚动体的结构形式,其利用偏心轴头部外扩的膨胀部直接紧固连接滚动体,从而避免螺纹反松造成滚动体脱落,同时,具有结构简单,降低装配成本的特点。

所述凹坑23可为球面凹坑或锥面凹坑,作为优选,所述凹坑23为与所述偏心轴22同轴的锥形孔,其可保证偏心轴22头部的膨胀部以偏心轴22轴线为中心均匀向外扩,从而保证滚动体3与偏心轴22的同轴度。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孔为圆锥孔,方面对准、成型。

为了避免凹坑23在使用中发生变形,所述凹坑23内填充胶水 24,所述胶水24与偏心轴22端面平齐或向内凹陷,避免向外隆起。所述胶水24优选为农机胶。

为了增加偏心轴22的偏心距,所述连接座2还包括设在同心轴21和偏心轴22之间的偏心轴座25,所述偏心轴22偏离同心轴21的轴线设置在偏心轴座25上。

为了避免滚动体3与偏心轴座25间发生干涉,所述偏心轴22为阶梯轴,滚动体3安装在所述阶梯轴上,滚动体3的内圈抵住阶梯轴的轴肩,从而使滚动体3与偏心轴座25间留有间隔。

此外,所述机芯内腔中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为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管口正对刀头,用于对刀头润滑。所述机芯内腔中设有固定所述电机的肋板,所述壳体4上设有与所述机芯内腔相通的气孔49,用于电机的散热。

所述风管连接口处形成接口管,所述接口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环形凸肋40。使用时,风管直接套接在接口管上,风管上设有与环形凸肋40配合的风管槽,在剪线机使用过程中需要转动时,环形凸肋和风管槽自由转动,避免现有技术中螺纹配合时出现风管与剪线机脱离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