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瓦楞纸板带织物输送带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472发布日期:2018-08-21 20:1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输送带的制作工艺,特别是一种瓦楞纸板生产运输中使用的专用输送带。



背景技术:

瓦楞纸板输送带无疑是瓦楞纸板生产线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品质高低对瓦楞纸板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向来倍受纸箱厂和瓦线制造厂的关注。

传统的针刺带结构为三层式:表面层、中间层和底面层,其表面层、底面层均为针刺植绒构造,中间层为经向粗纱加植绒构造,这种结构本身较为疏松,单位面积自重小,在受强拉力、加速运转时,不但施压和对纸板的携带能力极为有限,而且容易跑偏。它的延伸率较大,使用几个月就得重新剪接钢扣,费时费力,使生产受到影响。这也是针刺带多年来在市场上难以扩大份额的原因所在。

透气性是瓦楞纸板输送带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与其相对应的瓦楞纸板的技术指标是水分含量。也就是说,瓦楞纸板所含水分的干燥是通过输送带来完成的,其工作流程是输送带将压力作用于纸板使其贴在加热板表面,吸收热量蒸发水蒸气,水蒸气被输送带吸收并在运行中散发掉。因此,对输送带的吸湿透气性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瓦楞纸板生产线输送带,普遍具有以下问题:1、因为纱线的性能有限,纱线纺织成的输送带耐磨性能普遍不足,在输送机上运行,因为棉织带粗线型的经纬纱编织结构,很难消除其表面的凹凸感,在车速、压力不断变化的运行环境下,常常会导致瓦楞楞峰扭曲、纸板表面有压痕等现象的发生。2、自适应性较差,因纱线的延展性较差,不能根据不同输送机带轮的布局和规格形成自适应。3、快速释放湿气的作用较差。水汽吸收到输送带后不能及时散发出去,透气性太差,又会使纸板含水率高,强度降低、翘曲变形以至影响到后道裁切、压痕等工序的顺利进行。4.因纱线在高温高热的工作环境下运行,纱线具有一定的缩水性,使得输送带的尺寸不够稳定。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纱线纺织成输送带后,再经过高温高压热处理,使输送带收缩,但在实际使用老款输送带时,输送带会再次收缩,例如1.88米宽的输送带会收缩到1.85米宽。

因此,瓦楞纸板输送带领域内,输送带的性能成为行业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瓦楞纸板带织物输送带制作工艺,通过该制作工艺可生产出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瓦楞纸板输送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瓦楞纸板带织物输送带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合股并捻:将单股纱线合并成单捻的经线和纬线;

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5股所述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经纱;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18股所述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纬纱;

步骤2,纺织织物输送带: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织物输送带。

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之前,先对单股纱线进行预收缩处理:将单股纱线在环境温度90℃-160℃,蒸室压力2mpa-4mpa,蒸室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热处理45min-60min。

作为优选的,在预收缩处理工艺中,纱线在环境温度140℃,蒸室压力3.5mpa,蒸室湿度大于100%的环境下,热处理60min。

作为优选的,所述纱线由下列材料制成:重量百分比为7%-11%的保温纤维,重量百分比为27%-31%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以及重量百分比58%-66%的涤纶。

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温纤维为硅酸铝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或石棉纤维。

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制作工艺中,在合股并捻前,对纱线进行预先热处理,处理后工艺和输送带工作环境下的工艺一致,使得纱线在纺织后制成的输送带在工作时不会再收缩,输送带的尺寸稳定。

2、因纱线的性能有限,通过将单股纱线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然后再跟进经线和纬线的性能需求,编织成经线和纬线,使得纱线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得到提高,耐磨性能提高,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

3.在纱线制作过程中,纱线加入保温纤维,保温纤维可提高纱线的多种性能。第一、保温纤维普遍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能,使得编织成的输送带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第二、与高湿模量黏胶纤维和涤纶制成的纱线相比,保温纤维普遍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使得输送带具有更耐磨的物理特性;第三、保温纤维制成的输送带在输送机下方回转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在回转到上方位承托纸板的情况下,保温纤维可对纸板提供持续的加热,使得纸板的热干速度加快;第四、因输送温度较高,输送带内含的水汽可快速散发出输送带;第五,保温纤维可使得承托纸板的部分上下形成温度差,进而形成气流压力差,对其承托的纸板形成气流烘干的效果。

以上输送带的制作工艺成本低廉,对旧设备改造的成本较低,但生产出的输送带性能提升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进口产品的垄断,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自适应性的瓦楞纸板带织物输送带制作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瓦楞纸板带织物输送带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预热处理:在纱线合股并捻前,将单股纱线在环境温度90℃-160℃,蒸室压力2mpa-4mpa,蒸室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热处理45min-60min;

步骤2,合股并捻:将预热处理后的单股纱线合并成单捻的经线和纬线;

步骤3,纺织织物输送带: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织物输送带。

在本制作工艺中,在合股并捻前,对纱线进行预先热处理,处理后工艺和输送带工作环境下的工艺一致,使得纱线在纺织后制成的输送带在工作时不会再收缩,输送带的尺寸稳定。

在步骤1中,纱线在环境温度140℃,蒸室压力3.5mpa,蒸室湿度大于100%的环境下,热处理60min。

在实际生产中,在此特定的纱线热处理工艺,制成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抗收缩性能。

在步骤2中,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5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经纱(s捻)。在步骤2中,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18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纬纱(z捻)。

因纱线的性能有限,通过将单股纱线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然后再跟进经线和纬线的性能需求,编织成经线和纬线,使得纱线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得到提高,耐磨性能提高,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

纱线由下列材料制成:重量百分比为7%-11%的保温纤维,重量百分比为27%-31%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以及58%-66%的涤纶。保温纤维为硅酸铝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或石棉纤维。在纱线制作过程中,纱线加入保温纤维,保温纤维可提高纱线的多种性能。

第一、保温纤维普遍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能,使得编织成的输送带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第二、与高湿模量黏胶纤维和涤纶制成的纱线相比,保温纤维普遍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使得输送带具有更耐磨的物理特性;第三、保温纤维制成的输送带在输送机下方回转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在回转到上方位承托纸板的情况下,保温纤维可对纸板提供持续的加热,使得纸板的热干速度加快;第四、因输送温度较高,输送带内含的水汽可快速散发出输送带;第五,保温纤维可使得承托纸板的部分上下形成温度差,进而形成气流压力差,对其承托的纸板形成气流烘干的效果。

实施例1

使用重量百分比为7%的硅酸铝纤维或玻璃纤维,重量百分比为27%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以及重量百分比66%的涤纶制成的单股纱线。将纱线送入预热处理蒸箱内,预热处理:在纱线合股并捻前,将纱线在环境温度90℃,蒸室压力2mpa,蒸室湿度90%的环境下,热处理60min,然后将预热处理后的单股纱线合并成单捻的经线和纬线。

其中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工艺如下,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5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经纱。在步骤2中,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18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纬纱。最后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织物输送带。

实施例2

使用重量百分比为11%的陶瓷纤维或石棉纤维,重量百分比为31%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以及重量百分比58%的涤纶制成的单股纱线。将纱线送入预热处理蒸箱内,预热处理:在纱线合股并捻前,将纱线在环境温度160℃,蒸室压力4mpa,蒸室湿度100%的环境下,热处理45min,然后将预热处理后的单股纱线合并成单捻的经线和纬线。

其中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工艺如下,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5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经纱。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18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纬纱。最后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织物输送带。

实施例3

使用重量百分比为10%的硅酸铝纤维,重量百分比为30%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以及重量百分比60%的涤纶制成的单股纱线。将纱线送入预热处理蒸箱内,预热处理:在纱线合股并捻前,将纱线在环境温度140℃,蒸室压力3.5mpa,蒸室湿度100%的环境下,热处理60min,然后将预热处理后的单股纱线合并成单捻的经线和纬线。

其中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工艺如下,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5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经纱。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18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纬纱。最后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织物输送带。

实施例4

使用重量百分比为8%的硅酸铝纤维,重量百分比为29%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以及重量百分比63%的涤纶制成的单股纱线。将纱线送入预热处理蒸箱内,预热处理:在纱线合股并捻前,将纱线在环境温度120℃,蒸室压力2.5mpa,蒸室湿度100%的环境下,热处理50min,然后将预热处理后的单股纱线合并成单捻的经线和纬线。

其中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工艺如下,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5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经纱。将2根21支的单股纱线预先并捻形成10支的预并股纱线,将18股的10支的预并股纱线并股形成纬纱。最后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织物输送带。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