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375发布日期:2019-02-19 18:3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特别是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与纳米功能材料的结合可以赋予织物较好的功能性,目前主要通过涂层法或采用纤维掺杂纳米材料进行织造等方法实现。由于织物中纳米材料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纳米材料极易穿透人体皮肤防线进入血液系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毒性或过敏反应,导致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应用推广在某些领域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它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其特征是包括基布,在基布正面和反面等比例间隔分布着正面管和反面管,正面管和反面管中分别填充小布袋;

所述的小布袋内填充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

所述的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包括决明子、PU涂层和功能粒子,决明子被PU涂层包覆,功能粒子均匀的分布在PU涂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避免功能纳米材料与人体或者其它接触面直接接触,减少危害,增强纺织品的功能性,拓展纳米材料与纺织品结合的领域,为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基布,2为正面管,3为反面管,4为小布袋,5为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附图2为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结构示意图,其中6为决明子,7为PU涂层,8为功能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其特征是包括基布1,在基布1正面和反面等比例间隔分布着正面管2和反面管3,正面管2和反面管3中分别填充小布袋4;

所述的小布袋4内填充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

所述的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包括决明子6、PU涂层7和功能粒子8,决明子6被PU涂层7包覆,功能粒子8均匀的分布在PU涂层7内;功能粒子8可以是抗紫外线粒子、抗菌粒子、芳香粒子等,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功能粒子8可以发挥特有的功能。

以机织纬向局部管状面料为例,说明一下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生产加工过程。

1)将15克聚氨酯粉末均匀倒入装有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溶解杯,边倒边搅拌,将溶解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水浴锅加热温度100摄氏度,用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5转/分钟,使聚氨酯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聚氨酯溶液;

2)根据功能纺织品的设计要求,将5克纳米二氧化钛功能粒子8均匀倒入装有1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溶解杯,采用超声振荡装置进行振荡,超声波频率:28 kHz,超声波功率:1.5kW,振荡时间为10分钟,使纳米二氧化钛功能粒子8均匀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功能粒子8混合液。

3)将纳米二氧化钛功能粒子8混合液倒入聚氨酯溶液中,用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使两种混合液混合均匀,形成功能涂层液。

4)将100粒决明子颗粒加到功能涂层液中,用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均匀,保证决明子颗粒分离而不相互粘合;

5)用红外烘燥器对决明子颗粒进行烘燥,温度110℃,烘燥时间为5分钟,冷却后,便形成了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颗粒外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聚氨酯薄膜,聚氨酯薄膜内均匀分散着纳米二氧化钛功能粒子8。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的平均粒径。

6)在机织面料的正面管2和反面管3中填充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为了确保正面管2和反面管3的外观饱满且不会过分膨胀,根据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的粒径,结合正面管2和反面管3的体积来确定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的填充数量。按照正面管2和反面管3的体积制作小布袋4,将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密封到小布袋4,生产时,在正面管2和反面管3封闭之前将装满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的小布袋4放入正面管2和反面管3中,然后闭合织口,决明子功能载体颗粒5便牢固地填充进了面料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