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890发布日期:2019-08-23 23:3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横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横机是针织横机的简称,属于针织机械的一种,一般是指横编织机,即采用横向编织针床进行编织的机器。现有横机驱动装置中,由于直接启停驱动装置时为大电流操作,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安全性能,需要外接防止开机AC过压、防止电源异常等保护电路,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机驱动装置,通过在驱动装置内集成上电保护电路,可以通过操作上电保护电路中的开机开关和断电开关来实现驱动装置的开启操作和断电操作,从而可以避免驱动装置单独外接保护电路来对启停大电流操作动作进行保护,从而节约安装空间,使得驱动装置的结构简洁紧凑。本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横机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电保护电路模块、开关电源电路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中设置有开机开关和断电开关,所述开机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开启,所述断电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断电,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输入端,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变压器和第一全波整流模块;

所述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端还与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的正极端通过开机开关与所述第二继电器主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主线圈的另一端通过断电开关与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开机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开机开关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断电开关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主线圈与所述开机开关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开机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断电开关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辅助常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为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辅助常开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保险丝(R1),所述保险丝串联在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与开机开关相连的线路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保险丝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的负极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全波整流模块、开关电源芯片和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二全波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多个二次侧线圈,每个二次侧线圈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不同输出端。

进一步地,每个二次侧线圈的两端连接有整流滤波电路,每个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作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不同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相应二次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相应二次侧线圈相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两端作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一个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同时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罗拉驱动模块和伺服驱动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罗拉驱动模块和伺服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为所述驱动模块的不同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驱动装置内集成上电保护电路,可以通过操作上电保护电路中的开机开关和断电开关来实现驱动装置的开启操作和断电操作,从而可以避免驱动装置单独外接保护电路来对启停大电流操作动作进行保护,从而节约安装空间,使得驱动装置的结构简洁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横机驱动装置结构框图。

图2为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横机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电保护电路模块、开关电源电路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中设置有开机开关S1和断电开关S2,所述开机开关S1用于控制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开启,所述断电开关S2用于控制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断电,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输入端,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横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变压器T和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

所述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KM1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端还与所述变压器T的一次侧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输出端的正极端通过开机开关S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2主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主线圈的另一端通过断电开关S2与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输出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开机开关S1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关KM2与所述开机开关S1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断电开关S2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主线圈与所述开机开关S1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开机开关S1为常开开关,所述断电开关S2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开关KM1为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辅助常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KM2为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辅助常开开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本实施例时,可以通过操作上电保护电路中的开机开关S1和断电开关S2来实现驱动装置的开启操作和断电操作,具体地,如图2所示,开机开关S1为常开开关,断电开关S2为常闭开关,输入端可以为两相交流输入,比如220VAC,输入电压经过变压器T1,转换为12VAC,再经过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转换为12VDC,当按下开机开关S1时,第二继电器K2的主线圈得电,第二继电器K2工作,使得第二继电器K2的辅助常开开关KM2导通,这时第一继电器K1的主线圈得电,第一继电器K1工作,第一继电器K1的辅助常开开关KM1导通,输出220VAC,当按下断电开关S2时,继电器K1、K2都不工作,第一继电器K1的辅助常开开关KM1断开。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电保护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保险丝R1,所述保险丝R1串联在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与开机开关相连的线路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保险丝R1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的输出端的负极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输入端的AC交流电压过高是,经过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也会升高,当超过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时,稳压二极管D1上的电压不会再升高,此时,保险丝R1上的电压会继续升高,从而使保险丝R1上的电流增大,当保险丝R1上的电流超过熔断电流时,保险丝R1会断开,达到过压保护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全波整流模块PD2、开关电源芯片A和第二变压器T2,所述第二全波整流模块PD2的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输出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源电路模块工作时,输入的交流电经整流成直流,开关电源芯片A的作用是通过高频PWM信号控制内部集成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输出脉冲直流电到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线圈上,第二变压器T2的二次侧线圈感应出高频电压供给负载。具体实施时,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输出部分可以通过反馈电路将输出电流或电压信息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PWM占空比,以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这里不是重点,因此不展开叙述。这里,开关电源芯片A可以选择横机领域中常规开关电源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压器T2包括多个二次侧线圈,每个二次侧线圈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不同输出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二次侧线圈的匝数可以设置得不一样,或者使每个二次侧线圈感应出的电压不一样,这样可以使开关电源电路模块满足不同负载的电压需求。

优选地,每个二次侧线圈的两端连接有整流滤波电路,每个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作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不同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和电容C,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相应二次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与所述相应二次侧线圈相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两端作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模块的一个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同时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罗拉驱动模块和伺服驱动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罗拉驱动模块和伺服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为所述驱动模块的不同输出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全波整流模块PD1和第二全波整流模块PD1均为常规的全桥整流模块,可以包括四个二极管,具体地电路连接图可以参考图2或图3,罗拉驱动模块和伺服驱动模块也为横机领域中使用的常规驱动模块。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