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头长度控制机构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0801发布日期:2019-08-13 21:4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头长度控制机构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头长度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包缝机都是通过感应器来控制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其具体控制方式为:感应器和包缝机中的电控模块相连接,感应器固定安装在包缝机的缝台面板或机针上,感应器和包缝机中的剪线驱动源都与电控模块相连接,电控模块中预存有下刀时间;当电控模块根据感应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有缝料通过感应器处时,则电控模块开始计时、并计时满下刀时间后控制剪线驱动源动作,使包缝机中的动刀和定刀咬合、将缝线剪断。因此,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受感应器的反应时间、预存在电控模块中的下刀时间、以及感应器的位置这三个因素的影响,而感应器的反应时间和预存在电控模块中的下刀时间都为恒定值,故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主要受感应器的位置的影响。但是,目前包缝机中,感应器安装好以后其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实际应用中,调整包缝机的针距或者缝速时,会出现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长短不一的情况,这样会造成操作工人二次修剪线头,浪费人工成本,且降低了缝制效率和缝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头长度控制机构,其能够控制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头长度控制机构,包括缝台面板、用于感应缝料的感应器、调节机构和开设在缝台面板上的滑槽,所述感应器可移动地安装于缝台面板、且感应器的感应端从滑槽中露出,所述调节机构作用于感应器、改变感应器在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前后平直延伸,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与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缝台面板的安装座、开设在安装座中的滑动安装槽、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前后延伸,所述感应器位于滑动安装槽中、并能够在滑动安装槽中沿调节杆的轴向前后移动,所述感应器与调节杆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与滑动安装槽的槽壁为面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位于滑动安装槽外部的转动操作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垫片和调节弹簧,所述调节的另一端固定有卡簧,所述垫片、调节弹簧和卡簧都位于滑动安装槽的外部,所述垫片和卡簧都与安装座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垫片和转动操作部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缝纫机,所述缝纫机中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线头长度控制机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头长度控制机构及缝纫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通过调节机构改变感应器在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上的位置,使得感应器在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上能够远离或靠近缝纫机中的剪线刀组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适应于不同的缝纫要求,提高缝制效率和缝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线头长度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圈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缝台面板

11 滑槽

2 感应器

21 感应端

3 安装座

31 滑动安装槽

4 调节杆

41 转动操作部

5 垫片

6 调节弹簧

7 卡簧

8 定刀

9 动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特别是一种包缝机,所述缝纫机中安装有线头长度控制机构。为便于叙述,以下实施例中,将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定义为前方向,因此,在缝纫过程中,缝纫机中的送布机构驱动缝料向前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头长度控制机构包括缝台面板1和用于感应缝料的感应器2,感应器2和缝纫机中的电控模块相连接,用于缝纫机的自动剪线控制。具体说,缝纫机中具有剪线刀组件和位于感应器2上方的发射灯珠,发射灯珠对射照射感应器2;剪线刀组件包括固定于机壳的定刀8、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定刀8方向运动的动刀9、以及驱动动刀9运动的剪线驱动源,剪线驱动源与电控模块相连接;电控模块中预存有下刀时间。感应器2和剪线刀组件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缝纫开始时,缝料的前边缘形成有前线辫,缝料的前边缘先后通过感应器2和剪线刀组件;感应器2的输出信号从有到无,故电控模块根据感应器2的信号判断有缝料前边缘通过感应器2处,电控模块开始计时并计时满所述下刀时间后控制剪线驱动源动作,进而促使动刀刀刃和定刀刀刃咬合、将前线辫剪断,完成前剪线。缝纫结束后,缝料的后边缘形成有后线辫,缝料的后边缘先后通过感应器2和剪线刀组件;感应器2的输出信号从无到有,故电控模块根据感应器2的信号判断有缝料后边缘通过感应器2处,电控模块开始计时并计时满所述下刀时间后控制剪线驱动源动作,进而促使动刀刀刃和定刀刀刃咬合、将后线辫剪断,完成后剪线。当感应器2的感应时间和预存在电控模块中的下刀时间都为恒定值时,感应器2在缝台面板1上的前后安装位置、或者说感应器2与定刀8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直接影响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

基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头长度控制机构还包括调节机构和开设在缝台面板1上的滑槽11,所述感应器2可移动地安装于缝台面板1、且感应器2的感应端21从滑槽11中露出,所述调节机构作用于感应器2、改变感应器2在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上的位置,进而改变感应器2与定刀8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使得感应器2在前后方向上能够远离或靠近缝纫机中的剪线刀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1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前后平直延伸,所述感应器2的感应端21与滑槽11滑动配合。当感应器2在前后方向上与剪线刀组件中定刀8的距离变近时,可以减少缝纫时过感应器2的线辫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对感应器2计算误差的影响,使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长度更短、以及更加稳定;反之,当感应器2在前后方向上与剪线刀组件中定刀8的距离变远时,使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长度更长。因此,在调整缝纫机的针距或者缝速、或者具有特殊缝纫要求时,通过改变感应器2的前后安装位置就能够有效控制剪线后残留在缝料上的线头的长度,以满足不同的缝纫要求,避免操作工人二次修剪线头,高效且节约成本,并能有效提高缝制效率和缝品质量。比如:在调整缝纫机的针距或者缝速后,若线头长度变得过长时,则通过调节机构使感应器2的安装位置向靠近定刀8方向前移一点,缩短前后方向上感应器2与定刀8之间的距离,可实现线头长度变短;若线头长度变得过短或砍到缝料时,则通过调节机构使感应器2的安装位置向远离定刀8方向后移一点,增加前后方向上感应器2与定刀8之间的距离,可实现线头长度变长。

所述调节机构的优选结构为: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缝台面板1下端面上的安装座3、开设在安装座3中的滑动安装槽31、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3的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的送布方向前后延伸,所述感应器2位于滑动安装槽31中、并能够在滑动安装槽31中沿调节杆4的轴向前后移动,所述感应器2与调节杆4螺纹配合。当转动调节杆4时,通过调节杆4与感应器2之间的螺纹配合可驱动感应器2沿调节杆4前移或后移,感应器2的感应端21在滑槽11中相应地前移或后移,改变感应器2的前后安装位置,进而改变感应器2与定刀8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为了便于转动调节杆4,调节杆4的后端具有位于滑动安装槽31外部的转动操作部41。另外,感应器2的左右两侧壁与滑动安装槽31的左右两侧槽壁之间为面接触配合,以限制感应器2的转动,使得感应器2只能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对调节杆4形成轴向限位,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杆4的后段上套设有垫片5和调节弹簧6,所述调节的前端固定有卡簧7,所述垫片5、调节弹簧6和卡簧7都位于滑动安装槽31的外部,所述垫片5和安装座3的后侧壁抵接,所述卡簧7和安装座3的前侧壁抵接,所述调节弹簧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垫片5和转动操作部41抵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根据实际缝纫需要的线头长度、以手动转动调节杆4的方式来调节感应器2的前后位置,达到改变线头长度的目的,其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