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2618发布日期:2019-05-31 20:3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织物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些传统、常用的合成纤维中,大部分都有亲水性差,难以快速吸湿等缺点,这些缺点在人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或许并不突出,不过一旦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皮肤上的汗腺会加速的分泌汗液以及大量的热量,而在此时表面皮肤所挥发出的水气却很难被这些纤维吸附并且快速的从织物表面发散出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运动时产生闷热、沾身的不舒适感。

虽然在常用织物中还有纯棉制品也拥有着优良的吸湿透气性,理论上来说也可以给人们在运动的同时带来良好的舒适感,但是这类纯棉织物在一些其他性质上特别是抗皱保形性和导水性却很差,而且织物本身干燥的速率十分缓慢,所以当纯棉织物大量吸水并且吸湿(水)过量时就会发生膨胀现象,从而依然会产生闷热等问题。

织物的多孔和大的表面积易于附着病原菌,人体分泌的汗液和老化的皮屑等给病原菌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合适的条件下微生物会指数增加,普通织物不能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威胁人体的健康和带来不愉快的气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其包括:加入三乙胺、氯丙烯、乙酸乙酯,搅拌加热,旋蒸;用丙酮洗涤,减压抽滤,得产物1;加入三甲氧基硅烷和异丙醇混合物,搅拌加热;加入铂催化剂,恒温反应后,减压蒸馏;加入乙酸乙酯溶液,冷冻过夜,真空抽滤;加水,加入agno3,得溶液1;将织物浸入烧碱溶液中,震荡,清洗后烘干;将所述织物浸入所述溶液1中,烘干;将所述织物浸入在naoh溶液中,烘干、焙烘、清洗和烘干。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乙胺、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3;所述三甲氧基硅烷与产物1的摩尔比为1:1。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烧碱溶液浓度为20g/l;所述agno3溶液浓度为0.1mol/l;所述naoh溶液浓度为0.1mol/l。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入三乙胺、氯丙烯、乙酸乙酯,搅拌加热,旋蒸,其加热至温度为30℃;所述加入三甲氧基硅烷和异丙醇混合物,搅拌加热,其加热至温度为70℃。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入铂催化剂,恒温反应后,减压蒸馏,其温度为70℃,其反应时间为3h。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将所述织物浸入所述溶液1中,烘干,其浸渍方式为三浸三轧,轧余率为100%;其烘干条件为90℃,时间为5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将织物浸入烧碱溶液中,震荡,清洗后烘干,其震荡温度为90℃,震荡时间为1h,其清洗后烘干,温度为60℃。

作为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将所述织物浸入在naoh溶液中,烘干、焙烘、清洗和烘干,其在naoh溶液中浸入时间为5min,烘干温度为100℃,其烘干时间为10min,其焙烘温度为160℃,其焙烘时间为5min,其清洗方式为超声清洗,其清洗时间为5min,其烘干温度为100℃,其烘干时间为30min。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制得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用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整理方法制得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其中: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水滴完全扩散所用时间为59s,其水分完全蒸发时间可低至19’34。

作为制得的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的抗菌率为99.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合成吸湿排汗整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来提高其吸湿排汗性能,经过自制整理液所处理过后的织物在吸湿排汗性能上有着明显的提升,解决了涤纶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差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织物的抗菌性能,使得织物特别是在制作为炎热的夏季所使用的运动服装时,因难以排汗、排热,滋生细菌等,使穿着者产生闷热感及发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装有水银温度计、氮气保护装置、回流冷凝管的干燥清洁的三口烧瓶中,加入0.1mol三乙胺和0.3mol氯丙烯,0.5mol乙酸乙酯,混合均匀,通n2保护,缓慢升温至30℃,恒温反应24h,旋蒸后静置冷却,得白色固体。用丙酮洗涤白色固体数次,再用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结晶2次,冷冻过夜,减压抽滤,真空干燥得产物。

在装有水银温度计、氮气保护装置、回流冷凝管的清洁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0.1mol上述产物、0.1mol三甲氧基硅烷、0.75mol异丙醇和适量铂催化剂,混合均匀,通n2保护,缓慢升温至70℃,恒温搅拌反应3h,减压蒸馏得产物。将产物冷却至室温,用乙酸乙酯重结晶2次,减压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晶体。

实施例2:

超声清洗涤纶织物5min,在6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30min。将清洗后的涤纶织物浸入20g/l烧碱溶液中,90℃条件下震荡处理1h。处理结束后将织物水洗至中性,最后在6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30min,得到粗化后的涤纶织物。将粗化后的涤纶织物裁成小块编号后制成样布。

将样布1~4号分别在浓度为20g/l、15g/l、10g/l、5g/l的整理溶液整理5min,三浸三轧,轧余率为100%,然后100℃烘干10min,再160℃焙烘5min。将整理后的试样超声清洗5min,清洗干净,最后放入6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30min。

根据gb/t21655.1-2008,测试所得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数据如下:

表1不同样布的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数据

从表中数据可知原涤纶织物在经过烧碱溶液进行粗化处理之后,其水滴完全扩散所用时间明显的减少了,水分完全蒸发所用时间也相应的降低了;而经过整理液处理过后的织物,在水滴完全扩散的时间上虽然略有起伏,但是总体来看相对于整理前的织物还是显著的减少了,并且处理后的织物蒸发水分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处理前明显缩短了,比起原布有显著性变化。从4个经过不同浓度整理液所整理的涤纶样布的数据上可以看出:样布在整理液浓度为20g/l时水分完全蒸发所用时间最短,并且随着浓度的递减,所用的时间慢慢变长;且在浓度20g/l时水滴完全扩散所用时间最快。

实施例3:

将样布5~14号在浓度为20g/l的整理溶液整理5min,三浸三轧,轧余率为100%。参照实施例2的烘干焙烘、烘干步骤,后将整理后的样布5~12号先浸入agno3浓度为0.1mol/l的溶液中5min,再浸入0.1mol/l的naoh溶液5min。取出后按照下表的设定进行烘干、焙烘,其时间分别为10min、5min。最后在纯水中超声清洗5min,再用大量超纯水漂洗干净,在100℃烘干30min。

表2不同样布的吸湿排汗性能数据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整理液浓度,相同浸轧工艺,相同的烘干温度下,当焙烘温度为160℃织物上水滴扩散与水分蒸发所用时间最少,织物的吸湿排汗效果最佳。

根据aatcc100-2012对织物进行抗菌性测试,测定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

表3不同样布的抑菌性能

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布8的抗菌效果最好,即在160℃条件下焙烘5min处理下,涤纶织物能得到最好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9%以上,想比于样布1~4号有极显著的提高。

本发明优选了整理剂的反应条件,通过硅氧烷水解产生硅醇,由于硅醇具有螯合作用,能粘附金属ag+,将金属ag+整理至织物上,使经过处理的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湿排汗和抑菌效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