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189发布日期:2019-10-23 01:1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且适合做沙发和服装等纺织品,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电磁波辐射无处不在,电视、电冰箱、空调、微波炉、电脑、手机、电子仪器、医疗设备等都能释放出一定的电磁波辐射,在辐射源集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状,现有的防电磁波辐射最直接的方式是穿着防辐射的衣物,通过衣物中特殊的抗辐射纤维或抗辐射镀层金属,起到减少或完全隔离电磁波辐射的目的,但在面料里直接植入金属丝,虽然可以起到防止电磁波辐射的目的,但是由于金属丝与面料纤维结合方式的多样性,有些处理方式会使得衣物面料的手感变差,如果金属丝直接与皮肤接触还会引起皮肤感染或不适,降低了衣物的使用性能;同时,上述面料加工工序复杂,成本较高,不适于进行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其组成部分包括银离子、棉纶、海藻酸钠、去离子水、消化剂、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优选的,其组成部分还包括粘合剂和填充剂。

优选的,各组成部分按照以下质量份组成:

银离子:10-20份;

棉纶:20-35份;

海藻酸钠:5-10份;

去离子水:5-10份;

消化剂:3-5份;

聚酰胺树脂:1-2份;

聚氯乙烯树脂:1-2份;

粘合剂:5-10份;

填充剂:5-10份。

优选的,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s1: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混合,得到全银纤维;

s2: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将其放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s3:向步骤s2中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消化剂,并继续搅拌;

s4:将步骤s3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继续搅拌;

s5:向步骤s4中的搅拌罐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搅拌均匀;

s6:将步骤s5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脱水、烘干后得到海藻纤维;

s7: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

s8:将半成品面料热压定型。

优选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3-0.5小时。

优选的,步骤s3中的搅拌时间为0.05-0.1小时。

优选的,步骤s4中的加热温度为60-80度。

优选的,步骤s4和步骤s5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5-1小时。

优选的,步骤s7中的填充剂具体为聚酯。

优选的,步骤s8采用3d热压机进行热压定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首先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置在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搅拌后得到全银纤维,然后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放入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得到海藻酸钠溶液,通过采用全银纤维和海藻酸钠溶液可增加面料的防辐射性能,使防护效果更好,同时对病菌等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灭杀作用,可增强抗菌效果,然后在海藻酸钠溶液内放入消化剂,从而去除海藻酸钠溶液内的水分和杂质,使其抗辐射效果更好,然后对其进行加温继续搅拌,增加其化学性能,且加热温度设置在60-80度之间,可使各部分原料充分反应,然后向反应釜内投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与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通过加入聚酰胺树脂可增强面料的坚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同时使其更加的柔软丝滑,通过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可提高面料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增加面料的舒适感,然后将海藻酸钠溶液进行脱水和烘干,从而得到海藻纤维,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粘合剂可使其连接更稳定,增强面料的质量,填充剂采用聚酯,可增强面料的强度,进一步的提高面料的质量,然后将完成的半成品面料放进3d热压机内进行热压成型,且可使用3d热压机绘制出不同的花型图案,增加其美观性,面料成型后,对其表面进行干法pu处理,使面料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防绒等功能,同时增加面料的美感,且可在面料上设置型腔用来连接贴条,且贴条可呈直条型、波浪纹型或者菱形格型,还可以呈现非封闭式的图案造型,如此利于填充的同时还带来图案装饰作用,大大丰富了产品的美观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其组成部分包括银离子、棉纶、海藻酸钠、去离子水、消化剂、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其组成部分还包括粘合剂和填充剂。

各组成部分按照以下质量份组成:

银离子:10份;

棉纶:20份;

海藻酸钠:5份;

去离子水:5份;

消化剂:3份;

聚酰胺树脂:1份;

聚氯乙烯树脂:1份;

粘合剂:5份;

填充剂:5份。

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s1: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混合,得到全银纤维;

s2: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将其放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s3:向步骤s2中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消化剂,并继续搅拌;

s4:将步骤s3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继续搅拌;

s5:向步骤s4中的搅拌罐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搅拌均匀;

s6:将步骤s5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脱水、烘干后得到海藻纤维;

s7: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

s8:将半成品面料热压定型。

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3-0.5小时。

步骤s3中的搅拌时间为0.05-0.1小时。

步骤s4中的加热温度为60-80度。

步骤s4和步骤s5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5-1小时。

步骤s7中的填充剂具体为聚酯。

步骤s8采用3d热压机进行热压定型。

首先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置在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搅拌后得到全银纤维,然后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放入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得到海藻酸钠溶液,通过采用全银纤维和海藻酸钠溶液可增加面料的防辐射性能,使防护效果更好,同时对病菌等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灭杀作用,可增强抗菌效果,然后在海藻酸钠溶液内放入消化剂,从而去除海藻酸钠溶液内的水分和杂质,使其抗辐射效果更好,然后对其进行加温继续搅拌,增加其化学性能,且加热温度设置在60-80度之间,可使各部分原料充分反应,然后向反应釜内投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与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通过加入聚酰胺树脂可增强面料的坚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同时使其更加的柔软丝滑,通过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可提高面料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增加面料的舒适感,然后将海藻酸钠溶液进行脱水和烘干,从而得到海藻纤维,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粘合剂可使其连接更稳定,增强面料的质量,填充剂采用聚酯,可增强面料的强度,进一步的提高面料的质量,然后将完成的半成品面料放进3d热压机内进行热压成型,且可使用3d热压机绘制出不同的花型图案,增加其美观性,面料成型后,对其表面进行干法pu处理,使面料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防绒等功能,同时增加面料的美感,且可在面料上设置型腔用来连接贴条,且贴条可呈直条型、波浪纹型或者菱形格型,还可以呈现非封闭式的图案造型,如此利于填充的同时还带来图案装饰作用,大大丰富了产品的美观性。

实施例2:

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其组成部分包括银离子、棉纶、海藻酸钠、去离子水、消化剂、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其组成部分还包括粘合剂和填充剂。

各组成部分按照以下质量份组成:

银离子:20份;

棉纶:35份;

海藻酸钠:10份;

去离子水:10份;

消化剂:5份;

聚酰胺树脂:2份;

聚氯乙烯树脂:2份;

粘合剂:10份;

填充剂:10份。

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s1: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混合,得到全银纤维;

s2: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将其放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s3:向步骤s2中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消化剂,并继续搅拌;

s4:将步骤s3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继续搅拌;

s5:向步骤s4中的搅拌罐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搅拌均匀;

s6:将步骤s5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脱水、烘干后得到海藻纤维;

s7: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

s8:将半成品面料热压定型。

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3-0.5小时。

步骤s3中的搅拌时间为0.05-0.1小时。

步骤s4中的加热温度为60-80度。

步骤s4和步骤s5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5-1小时。

步骤s7中的填充剂具体为聚酯。

步骤s8采用3d热压机进行热压定型。

首先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置在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搅拌后得到全银纤维,然后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放入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得到海藻酸钠溶液,通过采用全银纤维和海藻酸钠溶液可增加面料的防辐射性能,使防护效果更好,同时对病菌等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灭杀作用,可增强抗菌效果,然后在海藻酸钠溶液内放入消化剂,从而去除海藻酸钠溶液内的水分和杂质,使其抗辐射效果更好,然后对其进行加温继续搅拌,增加其化学性能,且加热温度设置在60-80度之间,可使各部分原料充分反应,然后向反应釜内投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与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通过加入聚酰胺树脂可增强面料的坚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同时使其更加的柔软丝滑,通过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可提高面料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增加面料的舒适感,然后将海藻酸钠溶液进行脱水和烘干,从而得到海藻纤维,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粘合剂可使其连接更稳定,增强面料的质量,填充剂采用聚酯,可增强面料的强度,进一步的提高面料的质量,然后将完成的半成品面料放进3d热压机内进行热压成型,且可使用3d热压机绘制出不同的花型图案,增加其美观性,面料成型后,对其表面进行干法pu处理,使面料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防绒等功能,同时增加面料的美感,且可在面料上设置型腔用来连接贴条,且贴条可呈直条型、波浪纹型或者菱形格型,还可以呈现非封闭式的图案造型,如此利于填充的同时还带来图案装饰作用,大大丰富了产品的美观性。

实施例3:

一种3d立体贴条充绒面料,其组成部分包括银离子、棉纶、海藻酸钠、去离子水、消化剂、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其组成部分还包括粘合剂和填充剂。

各组成部分按照以下质量份组成:

银离子:15份;

棉纶:28份;

海藻酸钠:8份;

去离子水:5份;

消化剂:4份;

聚酰胺树脂:2份;

聚氯乙烯树脂:2份;

粘合剂:8份;

填充剂:8份。

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s1: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混合,得到全银纤维;

s2: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将其放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s3:向步骤s2中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消化剂,并继续搅拌;

s4:将步骤s3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继续搅拌;

s5:向步骤s4中的搅拌罐内加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搅拌均匀;

s6:将步骤s5中搅拌完成的海藻酸钠溶液脱水、烘干后得到海藻纤维;

s7: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

s8:将半成品面料热压定型。

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3-0.5小时。

步骤s3中的搅拌时间为0.05-0.1小时。

步骤s4中的加热温度为60-80度。

步骤s4和步骤s5中的搅拌时间均为0.5-1小时。

步骤s7中的填充剂具体为聚酯。

步骤s8采用3d热压机进行热压定型。

首先取一定质量份的银离子和棉纶,将其放置在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搅拌后得到全银纤维,然后取一定质量份的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放入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得到海藻酸钠溶液,通过采用全银纤维和海藻酸钠溶液可增加面料的防辐射性能,使防护效果更好,同时对病菌等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灭杀作用,可增强抗菌效果,然后在海藻酸钠溶液内放入消化剂,从而去除海藻酸钠溶液内的水分和杂质,使其抗辐射效果更好,然后对其进行加温继续搅拌,增加其化学性能,且加热温度设置在60-80度之间,可使各部分原料充分反应,然后向反应釜内投入一定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使其与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通过加入聚酰胺树脂可增强面料的坚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同时使其更加的柔软丝滑,通过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可提高面料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增加面料的舒适感,然后将海藻酸钠溶液进行脱水和烘干,从而得到海藻纤维,将全银纤维作为经纱,海藻纤维作为纬纱,加入粘合剂和填充剂,纺织成半成品面料,粘合剂可使其连接更稳定,增强面料的质量,填充剂采用聚酯,可增强面料的强度,进一步的提高面料的质量,然后将完成的半成品面料放进3d热压机内进行热压成型,且可使用3d热压机绘制出不同的花型图案,增加其美观性,面料成型后,对其表面进行干法pu处理,使面料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防绒等功能,同时增加面料的美感,且可在面料上设置型腔用来连接贴条,且贴条可呈直条型、波浪纹型或者菱形格型,还可以呈现非封闭式的图案造型,如此利于填充的同时还带来图案装饰作用,大大丰富了产品的美观性。

以下为实验数据表:

有实验数据得知本充绒面料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且面料手感不会变差,不会造成与使用者的皮肤感染,提高了面料的使用性能,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