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0954发布日期:2020-03-20 06: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梭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



背景技术:

用砂磨辊(或带)将织物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的工艺过程称为磨绒整理,又称磨毛整理。磨毛织物具有厚实、柔软而温暖等特性,可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变形丝或高收缩的涤纶针织物或机(梭)织物磨毛后,能制成一种仿麂皮绒织物。

无弹布在进行磨毛处理时,由于其布料自身不具有弹性,在对其进行磨毛过程中,布料本身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导致布料在磨毛时出现过盈的现象,即布料的局部位置毛绒过长,整体绒毛呈现不规整的现象,同时由于布料的进料端对于张弛现象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产生张力不稳定,波动大、效果差,忽而紧绷忽而松弛的现象,该种现象对于无弹布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弊端,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达到了使无弹布在进行磨毛处理时,能够对无弹布自身的张力进行自动调整,避免出现张驰力不稳定、忽大忽小、波动大现象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包括机体、进布驱动机构、内腔体、磨毛辊、前驱动装置、后驱动装置、吸尘清洁装置、防护箱、调整机构、正反转电机、自调节机构、整理毛刷辊、导向辊、调节辊、出布驱动装置和收卷装置,所述进布驱动机构位于机体顶部的左侧,所述内腔体位于机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六个所述磨毛辊均位于内腔体的内部,且六个磨毛辊相对于内腔体的内侧壁等距离分布,所述前驱动装置位于机体上,且前驱动装置的顶部位于内腔体底部下方的左侧,所述后驱动装置位于机体上,且后驱动装置的顶部位于内腔体底部下方的右侧,所述吸尘清洁装置的顶部位于内腔体底部的正下方,所述防护箱的底部与机体顶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调整机构位于防护箱的内部,所述正反转电机的底部与机体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且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贯穿防护箱右侧的中间位置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自调节机构位于调整机构的底部,所述整理毛刷辊位于机体的右侧,两个所述导向辊分别位于内腔体顶部上方的两侧,所述调节辊位于内腔体顶部的正上方,且调节辊位于两个导向辊相对一侧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出布驱动装置位于机体顶部的右侧,所述收卷装置位于机体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蜗杆、安装筒、螺纹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蜗轮、螺纹丝杆、限位块、活动杆、钢珠和限位杆,所述蜗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防护箱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筒的底部分别贯穿防护箱底部的两侧和机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且两个安装筒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分别与防护箱底部的两侧焊接,所述螺纹套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安装筒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内侧壁通过平键与螺纹套外侧壁的中间位置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壁通过平键分别与蜗杆的两侧连接,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蜗轮的一侧与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且蜗轮与蜗杆的中间位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螺纹丝杆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螺纹套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螺纹丝杆的底部与限位块的顶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部与限位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安装筒内侧壁的底部设置有轨道槽,所述限位块外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钢珠位于安装槽内,且钢珠相对于安装槽和轨道槽均为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丝杆的顶部与限位杆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且限位杆的长度与安装筒的直径一致,所述轨道槽的长度为5-15公分之间,且轨道槽的形状为半圆弧形,所述钢珠的数量至少为十六颗,且钢珠的外表面涂抹有润滑油,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形齿轮,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呈垂直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自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圆筒、滑杆、活动块、伸缩弹簧、连接杆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周通过螺栓与活动杆的底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与圆筒的顶部连接,所述圆筒内侧壁的四周均设置有滑槽,四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分别与四个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且四个滑杆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活动块的四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弹簧位于圆筒的内部,且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筒内壁的顶部和活动块的顶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部连接,且连接杆的底部贯穿圆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安装支架的顶部连接,且两个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通过转轴分别与调节辊的两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形状可为矩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且滑杆与滑槽滑动连接的一端可为矩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所述圆筒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注油管,且注油管的右侧通过螺纹连接有防尘盖。

优选的,所述内腔体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内腔体的直径为磨毛辊直径的四倍,所述前驱动装置与后驱动装置均为相同结构,且前驱动装置和后驱动装置相对于内腔体的圆心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机体底部的四周分别与四个减震装置的顶部连接,且减震装置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磨毛辊采用碳素纤维和陶瓷纤维中的一种,且六个磨毛辊在任意直线上呈对称位置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机构的设置,在无弹布通过磨毛辊进行磨毛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路面板控制正反转电机的正向转动,使蜗轮传动于蜗杆,同时两个第二齿轮传动于两个第一齿轮,使螺纹套进行缓慢匀速转动,从而带动螺纹丝杆在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位置,同时,限位块通过钢珠在轨道槽内部的滚动向下移动位置,反之同理,则限位块进行向上移动位置,从而使整个调节辊能够进行调整与两个导向辊之间的高度,进而对无弹布自身的张力进行粗略调整,满足对于张力的调节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调节机构的设置,通过活动块依靠滑杆在滑槽内部的滑动,同时配合伸缩弹簧自身的弹性伸缩能力,能够使整个调节辊根据无弹布忽大忽小的张力进行自动调整,从而达到了使无弹布在进行磨毛处理时,能够对无弹布自身的张力进行自动调整,避免出现张驰力不稳定、忽大忽小、波动大现象的目的,避免了磨毛处理时张力状态不一而致使绒毛不规整现象的发生,提高无弹布整体磨毛处理的美观以及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磨毛辊采用碳素纤维和陶瓷纤维中的一种,且六个磨毛辊在任意直线上呈对称位置分布,能够对无弹布进行柔软处理,并且表面绒毛短而均匀,手感细腻柔和,织物强度下降轻微,不易产生沙皮磨毛常见的直条纹,同时保证不脱毛,更不会出现像尼龙产生崩裂以及变长现象的发生,并且六个磨毛辊在任意直线上呈对称位置的分布关系,能够对无弹布进行全方位磨毛处理,提高整个工序中的均匀性,避免无弹布发生局部无法与磨毛辊进行接触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防护箱的单体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筒的单体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限位块的单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自调节机构的单体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活动块的单体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进布驱动机构、3内腔体、4磨毛辊、5前驱动装置、6后驱动装置、7吸尘清洁装置、8防护箱、9调整机构、10正反转电机、11自调节机构、12整理毛刷辊、13导向辊、14调节辊、15出布驱动装置、16收卷装置、91蜗杆、92安装筒、93螺纹套、94第一齿轮、95第二齿轮、96蜗轮、97螺纹丝杆、98限位块、99活动杆、910安装槽、911钢珠、912轨道槽、913限位杆、111安装板、112圆筒、113滑槽、114滑杆、115活动块、116伸缩弹簧、117连接杆、118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调节无弹布张力稳定性的梭织机,包括机体1、进布驱动机构2、内腔体3、磨毛辊4、前驱动装置5、后驱动装置6、吸尘清洁装置7、防护箱8、调整机构9、正反转电机10、自调节机构11、整理毛刷辊12、导向辊13、调节辊14、出布驱动装置15和收卷装置16,进布驱动机构2位于机体1顶部的左侧,内腔体3位于机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六个磨毛辊4均位于内腔体3的内部,且六个磨毛辊4相对于内腔体3的内侧壁等距离分布,前驱动装置5位于机体1上,且前驱动装置5的顶部位于内腔体3底部下方的左侧,后驱动装置6位于机体1上,且后驱动装置6的顶部位于内腔体3底部下方的右侧,吸尘清洁装置7的顶部位于内腔体3底部的正下方,防护箱8的底部与机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调整机构9位于防护箱8的内部,正反转电机10的底部与机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正反转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贯穿防护箱8右侧的中间位置并延伸至其内部,自调节机构11位于调整机构9的底部,整理毛刷辊12位于机体1的右侧,两个导向辊13分别位于内腔体3顶部上方的两侧,调节辊14位于内腔体3顶部的正上方,且调节辊14位于两个导向辊13相对一侧中间位置的上方,出布驱动装置15位于机体1顶部的右侧,收卷装置16位于机体1的右侧,内腔体3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内腔体3的直径为磨毛辊4直径的四倍,前驱动装置5与后驱动装置6均为相同结构,且前驱动装置5和后驱动装置6相对于内腔体3的圆心呈对称分布,机体1底部的四周分别与四个减震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减震装置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磨毛辊4采用碳素纤维和陶瓷纤维中的一种,且六个磨毛辊4在任意直线上呈对称位置分布。

调整机构9包括蜗杆91、安装筒92、螺纹套93、第一齿轮94、第二齿轮95、蜗轮96、螺纹丝杆97、限位块98、活动杆99、钢珠911和限位杆913,蜗杆9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防护箱8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两个安装筒92的底部分别贯穿防护箱8底部的两侧和机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且两个安装筒92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分别与防护箱8底部的两侧焊接,螺纹套93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安装筒92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齿轮94的内侧壁通过平键与螺纹套93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两个第二齿轮95的内侧壁通过平键分别与蜗杆91的两侧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94和第二齿轮95啮合,蜗轮96的一侧与正反转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蜗轮96与蜗杆91的中间位置啮合,螺纹丝杆97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螺纹套93的内侧壁连接,螺纹丝杆97的底部与限位块98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杆99的顶部与限位块98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筒92内侧壁的底部开设有轨道槽912,限位块98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910,钢珠911位于安装槽910内,且钢珠911相对于安装槽910和轨道槽912均为转动连接,螺纹丝杆97的顶部与限位杆913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限位杆913的长度与安装筒92的直径一致,轨道槽912的长度为5-15公分之间,且轨道槽912的形状为半圆弧形,钢珠911的数量至少为十六颗,且钢珠911的外表面涂抹有润滑油,第一齿轮94和第二齿轮95均为锥形齿轮,且第一齿轮94和第二齿轮95呈垂直位置关系。

自调节机构11包括安装板111、圆筒112、滑杆114、活动块115、伸缩弹簧116、连接杆117和安装支架118,安装板111顶部的四周通过螺栓与活动杆99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板111的底部与圆筒112的顶部固定连接,圆筒112内侧壁的四周均开设有滑槽113,四个滑槽113的内侧壁分别与四个滑杆114的一端滑动连接,且四个滑杆114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活动块115的四周固定连接,伸缩弹簧116位于圆筒112的内部,且伸缩弹簧116的两端分别与圆筒112内壁的顶部和活动块115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块115的底部与连接杆117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17的底部贯穿圆筒112底部的中间位置并延伸至其下方,连接杆117的底部与安装支架118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支架118相对的一侧通过转轴分别与调节辊14的两端转动连接,滑槽113的形状可为矩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且滑杆114与滑槽113滑动连接的一端可为矩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圆筒112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注油管,且注油管的右侧通过螺纹连接有防尘盖。

在使用时,在无弹布通过磨毛辊4进行磨毛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路面板控制正反转电机10的正向转动,使蜗轮96传动于蜗杆91,同时两个第二齿轮95传动于两个第一齿轮94,使螺纹套93进行缓慢匀速转动,从而带动螺纹丝杆97在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位置,同时,限位块98通过钢珠911在轨道槽912内部的滚动向下移动位置,反之同理,则限位块98进行向上移动位置,从而使整个调节辊14能够进行调整与两个导向辊13之间的高度,然后通过活动块115依靠滑杆114在滑槽113内部的滑动,同时配合伸缩弹簧116自身的弹性伸缩能力,能够使整个调节辊14根据无弹布忽大忽小的张力进行自动调整。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中磨毛辊4采用碳素纤维和陶瓷纤维中的一种,且六个磨毛辊4在任意直线上呈对称位置分布,能够对无弹布进行柔软处理,并且表面绒毛短而均匀,手感细腻柔和,织物强度下降轻微,不易产生沙皮磨毛常见的直条纹,同时保证不脱毛,更不会出现像尼龙产生崩裂以及变长现象的发生,并且六个磨毛辊4在任意直线上呈对称位置的分布关系,能够对无弹布进行全方位磨毛处理,提高整个工序中的均匀性,避免无弹布发生局部无法与磨毛辊4进行接触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调节机构10的设置,通过活动块115依靠滑杆114在滑槽113内部的滑动,同时配合伸缩弹簧116自身的弹性伸缩能力,能够使整个调节辊14根据无弹布忽大忽小的张力进行自动调整,从而达到了使无弹布在进行磨毛处理时,能够对无弹布自身的张力进行自动调整,避免出现张驰力不稳定、忽大忽小、波动大现象的目的,避免了磨毛处理时张力状态不一而致使绒毛不规整现象的发生,提高无弹布整体磨毛处理的美观以及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机构9的设置,在无弹布通过磨毛辊4进行磨毛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路面板控制正反转电机10的正向转动,使蜗轮96传动于蜗杆91,同时两个第二齿轮95传动于两个第一齿轮94,使螺纹套93进行缓慢匀速转动,从而带动螺纹丝杆97在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位置,同时,限位块98通过钢珠911在轨道槽912内部的滚动向下移动位置,反之同理,则限位块98进行向上移动位置,从而使整个调节辊14能够进行调整与两个导向辊13之间的高度,进而对无弹布自身的张力进行粗略调整,满足对于张力的调节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