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3528发布日期:2020-04-24 21:55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浆工艺用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稍微带一点刺激性气味,它具有燃爆的风险,能够助燃,而且具有强刺激性。

双氧水的危险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爆炸性强氧化剂。双氧水(过氧化氢)不会自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发放出很多的热量和氧气从而导致着火爆炸等危险情况。双氧水的ph值在3.5~4.5的时候是最稳定,在装有碱性溶液中的容器里边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耀时也能发生分解。把双氧水加热到100℃以上时,它便会迅速分解。此外,双氧水与很多有机物如淀粉、白糖、石油、醇类物品等都将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遭遇到撞击、受热或电火花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双氧水的运输储存条件比较严格,必须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和阳光的直接照射。室温应保持在40℃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在搬运过程中要做到轻装轻卸,以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放的正常与稳定。雨天不宜运输。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尽量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避免双氧水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切勿吞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

在印染行业中,双氧水主要应用于织物的退浆、氧漂工艺中。退浆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织物上浆料的过程。双氧水氧化剂退浆原理: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剂使变性淀粉氧化分解,大分子链断裂,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经水洗去除。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可使pva、pa类等合成浆料被氧化,大分子链发生降解使其分子质量降低而溶于水,再经水洗,很容易被洗除。

双氧水除了应用于退浆工艺中,还常常作为印染行业中的漂白剂。漂白是前处理的主要工序,它不仅能去除织物上的色素,使织物的外观纯正、洁白,提高成品的白度和后加工染色、印花的鲜艳度;同时也可去除织物经退浆煮练后,残留的部分杂质,尤其是残余的棉籽壳。对棉花质量较差的坯布或采用平幅轧碱气蒸煮练的棉织物,更需经漂白工序以彻底去除残留杂质;对棉维、涤棉混纺等织物,由于维纶、涤纶等不耐浓碱高温作用,一般煮练条件比较温和,则经过漂白更可以起到去除棉纤维上杂质的作用,因此经过漂白的织物除白度较大提高外,纤维上的油脂、灰分、蜡质及棉籽壳等杂质的去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双氧水的漂白机理:双氧水h2o2具有优良的氧化性能,尤其在碱性条件下,双氧水能使纤维素中的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在漂白过程中被氧化破坏,以达到消色目的。在强碱介质中,双氧水h2o2的分解反应为:在该反应中,h2o2分解产生了过氧氢离子(ho2-),它是漂白织物的主要成分,能与纤维色素分子中的双键发生氧化反应,有退浆、消色、漂白等作用。因而,双氧水h2o2的漂白取决于分解产生的ho2-的速度。

目前印染行业的退浆氧漂工艺如下:

购买27.5%的双氧水,配好以下配方混合溶液,人工加入到退浆机的化料缸中。

h2o2---15/l,

w01---7.5g/l,

a02---6.3g/l,

jl10---14g/l,

naoh---24g/l。

目前现有的印染行业中,漂白时用到双氧水一般直接从双氧水生产厂家购买,再通过运输的方式输运到印染厂,此种模式下,需印染厂设置储存装置,由工人定时取料,然后应用于纺织品的前处理工艺中;双氧水的运输储存条件比较严格,必须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这种双氧水供给方式存在运输危险,运输成本高的缺点;其次,双氧水是通过人为计量的方式加入到纺织品的前处理工作液中,存在人为操作的误差;再次,双氧水由工人定时取料,大大增加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同时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工艺中双氧水运输、储存不便,运输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人工取料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双氧水的现制现用,降低了双氧水的运输成本;双氧水制备完成后,由自动加料装置直接将双氧水按照工艺配方加入到退浆机的化料槽中,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体力劳动,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使得配方工艺更加精准,减小了人为配料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包括电解槽,该电解槽设置有阴极和阳极,阴极与氧气发生器连接,在阴极与氧气发生器的管路上设置气体流量计,阳极与直流稳压电源电连接,电解槽内装有电解液;该电解槽通过抽料泵连接双氧水储存罐,该双氧水储存罐底部设有双氧水出料口,双氧水出料口通过抽料泵连接至退浆机化料槽的双氧水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有:

进一步的,该双氧水入口设置在退浆机化料槽的上部或顶部。

进一步的,电解槽为密闭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球体结构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结构。

进一步的,电解槽、氧气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双氧水储存罐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在双氧水出料口与抽料泵之间设置双氧水流量计,该双氧水流量计连接流量计数显仪,可以准确的知晓双氧水的加入量,精确计量。

进一步的,在双氧水入口与抽料泵之间设置控制阀门,可以通过调节阀门开关的大小来精准调节流速和开关,进一步有效控制双氧水的计量和开关,精确控制双氧水的添加比例。

进一步的,双氧水储存罐置于退浆机化料槽的上方,以便使双氧水通过双氧水入口直接流入退浆机的化料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实现了双氧水的现制现用,降低了双氧水的运输和储存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可制备双氧水,减少了双氧水的购买成本,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3、本实用新型的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可直接应用于退浆机上,降低了设备占用场地。

4、本实用新型的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可通过工艺配方直接控制双氧水的流速,实现双氧水流量的精准控制,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操作误差。

5、本实用新型的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可实现双氧水的自动加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精准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解槽,11-阴极,12-阳极,13-抽料泵,2-底座,3-氧气发生器,31-气体流量计,4-直流稳压电源,5-双氧水储存罐,51-双氧水出料口,6-化料槽,61-双氧水入口,7-双氧水流量计,9-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包括电解槽1,电解槽1为密闭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球体结构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结构。

该电解槽1设置有阴极11和阳极12,阴极11与氧气发生器3连接,在阴极11与氧气发生器3的管路上设置气体流量计31,阳极12与直流稳压电源4电连接,电解槽1内装有电解液;该电解槽1通过抽料泵13连接双氧水储存罐5,该双氧水储存罐5底部设有双氧水出料口51,双氧水出料口51通过抽料泵13连接至退浆机化料槽6的双氧水入口61,在双氧水出料口61与抽料泵13之间设置双氧水流量计7,该双氧水流量计7连接流量计数显仪,在双氧水入口61与抽料泵13之间设置控制阀门9,该双氧水入口61设置在退浆机化料槽6的上部或顶部。

电解槽、氧气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双氧水储存罐设置在底座2上,固定牢固。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双氧水储存罐5置于退浆机化料槽6的上方,以便使双氧水通过双氧水入口直接流入退浆机的化料槽中。

其余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电解法之一涉及在碱性电解液中阴极还原氧气生产双氧水。

电解池反应:

在阴极:o2+h2o+2e-……h2o-+oh-e’c

=-0.065v;

在阳极:4oh-……2h2o+o2+4e-

e’a=0.401v;

总体上:o2+2oh-……2ho2-

ho2-+h2o……h2o2+oh-

使用本实用新型退浆工艺中双氧水供给方式的改进装置的方法:

在电解槽中加入电解液,提供阴极所需空气条件,接通电源,开始制备双氧水,制备双氧水浓度稳定后,利用抽料泵将双氧水抽至双氧水储存罐中,备用;将打开控制阀门,双氧水从双氧水储存罐的双氧水出料口经双氧水流量计、抽料泵、控制阀门及之间的管道,从退浆机化料槽的双氧水入口放入退浆机的化料槽中;根据退浆机中不同的工艺条件(双氧水的需求量),调节控制阀门的大小,控制流量计数值,从而精确的控制双氧水的流量;从双氧水的制备到双氧水在退浆机中的应用,实现了连续、完整的操作过程。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