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3529发布日期:2020-04-24 21:5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塑料件进行焊接时,由于普通的焊接方式很难让塑料件的焊接面均匀融化而其它结构焊接在一起,所以现在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焊接塑料件的焊接质量的焊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焊接质量的焊接设备。

一种焊接设备,用于焊接物体,所述物体包括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包括柜体以及中央处理单元、柜体内设有焊接装置,焊接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活动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夹头,用于驱动第一夹头运动的驱动系统以及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一夹头相对设置,且第一安装座与第二组件相匹配,所述第一夹头用于固定第一组件,应理解第一夹头与第一组件相匹配,第一夹头可夹持第一组件;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平移驱动装置与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夹头安装在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平移驱动装置,所述平移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本体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平移驱动装置与转动驱动装置信号连接。通过设置旋转驱动装置,实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对旋转,并且再通过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组件逐渐向第二组件移动,最终实现第一组件完全焊接在第二组件上,并且能有效避免发生漏气。由于在不停地旋转中会摩擦生热,使得塑胶的第一组件的接触面会发生融解,使得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融合,固定在一起。

应理解所述平移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和/或推杆等结构。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是实施例,所述柜体设有第一容腔,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容腔中,第一容腔设有一个第一开口,在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进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为光栅检测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或者激光检测装置;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第一检测装置信号连接;当进行焊接和气密检测时,工人或其它物件穿过第一开口后,第一检测装置会发送信号到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会及时关停焊接装置与气密检测装置,避免发生意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位于第一容腔的前面。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焊接设备包括气密检测装置,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设置在柜体内;针对旋转焊接,若无专门的气密检测,等到后续大总成再进行气密检测,若发现问题时,整个物体(进气歧管)总成将报废,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将焊接装置与气密检测装置放置在一个柜体内,用户可以在焊接完物体后立刻进行气密检测。

优选的,所述气密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夹头,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第二夹头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中设有沿上下贯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漏气的测漏仪,所述测漏仪与第一通气孔连通且所述测漏仪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第二夹头中设有沿上下贯通的第二通气孔,以及与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头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夹头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夹头与第二本体之间。应理解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推杆等结构。更加优选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夹头的位置。

所述柜体内设有储气罐,第三通气孔与第一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设有压力调节器。

优选的,柜体分为上半部与下半部,下半部设有第二容腔,第二容腔用于容纳中央处理单元,储气罐等结构,而第一容腔设置在上半部上。通过上述设计,合理分布各个组件或设备,提高空间利用率,避免第一容腔过窄,影响工人或机械臂操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打码器,所述打码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打码器移动。当气密检测完成后,通过的物体将在物体表面机械打印序列号。测试不合格则没有动作。应理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推杆等结构。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柜体内的膜片检测机构,所述膜片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为盒体,且设有一个第二开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为红外距离检测装置或光栅距离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置在第二开口处物件的厚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固定第二组件。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优选的,在柜体外壁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也可以是触摸屏,工人可以通过触摸屏控制第一容腔内的焊接装置,气密检测装置等装置,实现远程监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上设有双手启动装置,所述双手启动装置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双手启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容腔外。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上设有用于运输物体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应理解除了机械臂来运输物体外,还可以通过链条输送结构或者人工运输。

相比起现有技术,上述方案的优势在于:

1.实现对物体(零件)的旋转焊接,提高焊接质量,防止物体漏气。

2.通过将气密检测装置与焊接装置放置在一起,可以方便用户及时检测工件的问题,随时发现焊接装置或者物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补。

3.加之,在柜体开口设置第一检测装置,避免在焊接或者气密期间,工人将手伸进第一容腔中,造成意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柜体的示意图。

图2为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侧视)。

图3为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侧视)。

图6为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膜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物体的结构示意图(解剖)。图中标识:1、柜体;11、显示屏;12、储气罐;13、双手启动装置;2、焊接装置;21、第一本体;22、第一夹头;23、第一安装座;24、平移驱动装置;25、转动驱动装置;3、第一容腔;4、气密检测装置;41、第二本体;42、第二夹头;43、第二安装座;44、第一堵头;45、位移传感器;46、第二驱动装置;47、打码器;5、第二容腔;6、膜片检测机构;7、第一组件;8、第二组件;9、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焊接设备,用于焊接物体,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物体包括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如图1所示,包括柜体1以及中央处理单元、柜体1内设有焊接装置2,如图4和图5所示,焊接装置2包括第一本体21,活动设置在第一本体21上的第一夹头22,用于驱动第一夹头22运动的驱动系统以及设置在第一本体21上的第一安装座23,所述第一安装座23与第一夹头22相对设置,且第一安装座23与第二组件8相匹配(通过第一安装座23与第二组件8相匹配实现对第二组件8的固定),所述第一夹头22用于固定第一组件7,应理解第一夹头22与第一组件7相匹配,使得第一夹头22可夹持第一组件7;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平移驱动装置24与转动驱动装置25,所述第一夹头22安装在转动驱动装置25,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5安装在平移驱动装置24,所述平移驱动装置24安装在第一本体21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平移驱动装置24与转动驱动装置25信号连接。通过设置旋转驱动装置,实现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相对旋转,并且再通过平移驱动装置24驱动第一组件7逐渐向第二组件8移动,最终实现第一组件7完全焊接在第二组件8上,并且能有效避免发生漏气。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之间会设有膜片9,但上述方案可以用于焊接没有膜片的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

应理解所述平移驱动装置24、旋转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推杆等结构。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是实施例,所述柜体1设有一个第一容腔3,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容腔3中,第一容腔3设有一个第一开口,在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进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为光栅检测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或者激光检测装置;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第一检测装置信号连接;当进行焊接和气密检测时,工人或其它物件穿过第一开口后,第一检测装置会发送信号到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会及时关停焊接装置2与气密检测装置,避免发生意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位于第一容腔3的前面。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焊接设备包括气密检测装置4,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设置在柜体1内;针对旋转焊接,若无专门的气密检测,等到后续大总成再进行气密检测,若发现问题时,整个物件(进气歧管)总成将报废,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将焊接装置2与气密检测装置放置在一个柜体1内,用户可以在焊接完物体后立刻进行气密检测。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要焊接与气密检测的物件为进气歧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歧管类似于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气密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本体41,所述第二本体41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二本体41上的第二夹头42,设置在第二本体41上的第二安装座43,所述第二安装座43与第二夹头42相对设置;所述气密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线路上的压降损失,进而计算出被测零件的泄漏量。应理解所述第二安装座43与第二组件8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43与第二组件部分相匹配,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43上设有第一堵头44,所述第一堵头44中设有沿上下贯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漏气的测漏仪,所述测漏仪与第一通气孔连通且所述测漏仪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孔也与储气罐连通;优选的,在第一通气孔设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第二夹头42中设有沿上下贯通的第二通气孔,以及与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头42设有第二驱动装置4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6用于驱动第二夹头42相对第二本体41相对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6设置在第二夹头42与第二本体41之间。应理解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6可以为气缸,推杆等结构。更加优选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位移传感器45,用于检测第二夹头42的位置。

所述柜体1内设有储气罐12,第三通气孔与第一储气罐12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12设有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用于调节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

优选的,柜体1分为上半部与下半部,下半部设有第二容腔5,第二容腔5用于容纳中央处理单元,储气罐12等结构,而第一容腔3设置在上半部上。通过上述设计,合理分布各个组件或设备,提高空间利用率,避免第一容腔3过窄,影响工人或机械臂操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柜体1上的打码器47,所述打码器47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打码器47移动。当气密检测完成后,通过的物体将在物体表面机械打印序列号。测试不合格则没有动作。应理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推杆等结构。

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柜体1内的膜片检测机构6,所述膜片检测机构6包括第三本体,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本体为盒体,且设有一个第二开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为红外距离检测装置或光栅距离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置在第二开口处物件的厚度。由于焊接的物质为薄片物质,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检测焊接物是否是多片叠加在一起,及时发现错误,避免同时将多片焊接物同时焊接,导致焊接失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21设有第一夹具26,所述第一夹具26用于固定第二组件8。所述第一夹具26上设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26。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触碰双手启动装置启动时,将驱动第一夹具26夹持第二组件8。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上设有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优选的,在柜体1外壁上设有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也可以是触摸屏,工人可以通过触摸屏控制第一容腔3内的焊接装置2,气密检测装置等装置,实现远程监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工人在焊接或气密检测时将手伸入到柜体1的第一容腔3中,因此,在所述柜体1上设有双手启动装置13,所述双手启动装置13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双手启动装置13设置在第一容腔3外。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上设有用于运输物体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应理解除了机械臂来运输物体(第一组件7、第二组件8以及膜片9)外,还可以通过链条输送结构或者人工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装置2与气密检测装置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在柜体1上,方便拆卸下来进行维修。

应理解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可以为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plc控制系统,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我方将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

设备启动前需要通过机械臂将第一组件7(塑料小帽)放置在第一夹头22上,将第二组件8(塑料下片本体)放置在第一安装座23上。将圆形膜片9通过第二检测装置后放置塑料下片本体的膜片9支架(膜片9支架设置在塑料下片本体上)上,设备启动前准备就绪,操作者按动双手启动按钮,启动焊接。

焊接过程:转动驱动装置25带动第一夹头22旋转,同时平移驱动装置24带动第一夹头2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组件7不断靠近第二组件8,等到一定位置后,停止平移驱动装置24,将第一组件7维持在一定高度下,然后旋转焊接一定时间后,停止旋转,等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平移驱动装置24将第一夹头22提升上来。应理解所述第一夹头22与第一组件7的形状相匹配,通过与第一组件7的过盈配合从而夹持第一组件7。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之间还设有一个膜片9,所述膜片9在进行焊接前,先放置在第二组件8上,等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进行焊接时,通过第一组件7的高速旋转,从而融合与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相融合。

膜片检测结构:

膜片检测盒内部设置有光线传感器结构,当探测到一片膜片9时,会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plc控制系统),设备即可以正常启动;当探测不到膜片9或者膜片9数量大于1时,即反馈报警信号,设备不能正常启动(焊接和气密),即通过光线传感器来计算检测位置中物体的顶面与底面的距离,从而计算出膜片的厚度。

气密检测装置:

在其中某个实施例中,气密检测分三步过程:

第一步正向检测:控制储气罐12给第三通气孔充气0.2bar-0.3bar,在5s内联接第一通气孔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上升>0.15bar,则设备判定正向导通合格。

第二步反向测试:第三通气孔停止充气,控制储气罐12给第一通气孔充气0.5bar-0.6bar,稳定10s后内,泄露测量仪测试泄露量<0.2ml/min,则判定膜片9正常封堵,即反向截止合格。

第三步焊接气密检测:第一通气孔充气1.5bar,进过10s稳压后,若在5s内测试泄露量<0.3ml/min设备判定小帽焊接部位气密合格。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