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的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9956发布日期:2020-11-04 03:5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染整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布料的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布料印染工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行业,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印染行业在质量、品种、效益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染色是指用化学方法或者其他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布料的前处理在印染过程中属于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布料前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去除坯布上面的杂质,譬如纺纱过程中的浆料、化纤油剂等杂质,这些杂质若是不去除,对于后续的染色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公开号为cn109281199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人棉弹力针织布染色方法,经过以下步骤:前处理、预定型、染色、皂洗、脱水、烘干、开幅和定型即可得到染色后的人棉弹力针织布,该发明在前处理过程中加入加入去油灵2-5g/l、纯碱7-11g/l、双氧水4-8g/l进行前处理。

印染的相关技术中可以发现,染色工艺中的前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主要为纯碱,其次是双氧水,对于双氧水主要起到漂白的效果,而纯碱和去油灵主要用于除去布料上的油剂等杂质,但是该发明中的前处理液需要在接近100℃的高温下进行处理,处理产生的能耗大以及处理的效率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染色工艺前处理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的染色工艺,具有降低染色工艺能耗以及提高前处理效率的优点。

一种布料的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坯布前处理,采用前处理液对坯布进行前处理;

s2:坯布染色;

s3:坯布后整理;

s4:坯布烘干;

所述步骤s1中前处理过程采用的前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碱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使得前处理液的酸碱度呈碱性,而在碱性条件下,坯布上的油剂、浆料等杂质更易发生分解,从而加速得到去除。混合碱中还含有大量的复配的表面活性剂成分,表面活性剂可以对布料上的油剂、浆料等杂质成分起到乳化分散的作用,使得这些杂质在表面活性剂与碱性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更快速地得到去除。前处理液中还加入了缓释稳定剂成分,缓释稳定剂主要起到稳定前处理液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复配稳定性,混合碱中的表面活性剂成具有一定的起泡作用,会使得前处理液产生一定量的气泡。气泡的产生以及残留会使得前处理液在对布料的处理产生一定的不均匀性影响,尤其是渗入布料内的成分会使得布料在没有经过彻底的清洗处理而进行染色时,会使得染色的色差较为明显。缓释稳定剂中的成分可以起到减小前处理液中的气泡产生,从而减弱气泡对布料的影响。同时加入消泡剂成分,使得前处理液在处理的过程中即便产生了泡沫,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将泡沫除去,从而使得布料的前处理过程对布料染色的影响减到最小。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碱采用氢氧化钠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使得氢氧化钠的用量减少,避免碱性过强而使布料纤维中的酯键断裂而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和α-烯烃磺酸钠两种混合的表面活性剂对布料纤维上的杂质油剂等物质进行乳化分散,加速杂质与布料的分离,从而使得复合碱剂对于布料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氢氧化钠的效果相差不大,均能起到较好的前处理去除杂质的效果。

泡沫虽然对布料上染的均匀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气泡在产生上浮的过程中,可以对前处理液中的各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有效成分起到搅拌分散的作用,可以快速地使得前处理液达到均匀的程度,从而使得前处理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于布料各处的助剂处理浓度更加均匀,可以提高布料的处理均匀程度,从而提高布料的染色均匀程度。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α-烯烃磺酸钠中的阴离子磺酸基与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中季铵基团发生静电吸引作用,减少了分子极性头之间静电斥力,降低临界胶束浓度,复配效果明显,产生的泡沫性能比单独使用的性能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磷酸三丁酯20~40%;

二烷基聚硅氧烷30~40%;

正丁醇2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磷酸三丁酯与二烷基硅氧烷溶解于正丁醇中形成水溶性的复配消泡剂,当消泡剂加入前处理液中后,磷酸丁三酯和二烷基聚硅氧烷可以降低溶液中产生的泡沫的表面张力,从而逐步减小泡沫薄膜,最终起到将泡沫消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缓释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缓释稳定剂的主要成分,聚乙烯醇用于增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黏度,使得在常温下两者的混合物呈固态。乙醇作溶剂用于溶解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乙烯醇,氯化钠固体作为骨架材料,起到支撑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乙烯醇的作用。上述原料组成的缓释稳定剂,在投入前处理液后,会随着聚乙烯醇的溶解,而逐步释放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有效的消泡成分,从而将前处理液中残留的泡沫消去,避免残留的泡沫影响布料后续的印染处理,造成染色色差等问题。

氯化钠固体既作为骨架,当缓释稳定剂完全在前处理液中溶解后,氯化钠也会溶解到前处理液中,从而提高前处理液中的氯化钠浓度,钠离子会屏蔽表面活性剂中的活性基团,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磷酸酯盐来说,由于屏蔽而使得它们的起泡效果得到抑制,产生泡沫能力降低,使得它们主要作为乳化剂的作用而存在。而对于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由于其为两性离子,当钠离子将表面活性剂中的极性基团的电荷屏蔽时,会有相反的离子补充,钠离子的屏蔽效果并不明显,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依旧可以起到较好的起泡作用,从而通过钠离子添加量的调节,对起泡的综合性能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前处理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缓释稳定剂中还添加有过碳酸钠,所述缓释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碳酸钠与缓释稳定剂中的成分先混合成缓释稳定剂颗粒,然后缓释稳定剂颗粒在投入前处理液溶解的过程中,过碳酸钠遇到溶液中的水后,会分解产生氧气,从而使得每个缓释稳定剂颗粒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氧气气泡,氧气气泡会对缓释稳定剂颗粒产生一定的机械推动作用,从而使得缓释稳定剂剂在溶液中分散地更加均匀,使得缓释稳定剂中各有效成分在前处理液中混合的更加均匀。同时过碳酸钠分解后产生的氧气对于布料具有一定的氧漂效果,进一步提高布料的白度,提高前处理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缓释稳定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先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醇与乙醇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步骤b:然后将氯化钠固体投入混合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粘附有混合物a的固体b;

步骤c:将固体b烘干蒸发乙醇,即可得到缓释稳定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前处理过程中,在所述前处理液中连续通入微纳米气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纳米气泡具有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等性质。当在前处理液中通入微纳米气泡后,微纳米气泡上浮的过程中,气泡会与前处理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稽核,可以有效提高气液的传质效率。而且微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促进起泡剂的起泡作用,促进泡沫的形成。微气泡在破裂时,气液界面发生剧烈变化会将高浓度离子积蓄的化学能迅速释放,从而激发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而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可以布料起到漂白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米气泡的粒径控制为0.1~100μm。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本发明采用复配得到的前处理液,由于前处理液中采用了混合的碱液,获得了更好的除油去杂质的效果。

第二、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缓释稳定剂和消泡剂,由于缓释稳定剂和消泡剂的对前处理液的稳定和消泡作用,获得了提高染色过程中的染色均匀性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布料的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人棉坯布前处理,将坯布浸入前处理液中,布料在室温下浸轧0.5h,冷水清洗;

前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混合碱20份、缓释稳定剂10份、消泡剂10份、水100份。

混合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氢氧化钠30%、十二烷基硫酸钠10%、α-烯烃磺酸钠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20%、脂肪醇磷酸酯盐10%、直链烷基苯磺酸钠20%。

消泡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磷酸三丁酯20%、二烷基聚硅氧烷30%、正丁醇50%。

缓释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聚二甲基硅氧烷30%、聚乙烯醇20%、乙醇30%、氯化钠固体20%。

缓释稳定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先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醇与乙醇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步骤b:然后将氯化钠固体投入混合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粘附有混合物a的固体b;

步骤c:将固体b烘干蒸发乙醇,即可得到缓释稳定剂。

s2:坯布染色,将通过步骤s1前处理后的布料投入染色机中进行染色,染色后再进行清洗;

s3:坯布后整理,将通过步骤s2处理后的布料投入定型机中进行后整理定型处理;

s4:坯布烘干,将后整理后的布料再进行水洗烘干即可得到染色后的布料。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处理液中各组分比例计为下表。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释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释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释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的前处理液中还通入有粒径为100μm的微纳米气泡。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的前处理液中还通入有粒径为10μm的微纳米气泡。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的前处理液中还通入有粒径为0.1μm的微纳米气泡。

对比例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处理液采用质量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处理液中未加入消泡剂。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处理液中未加入缓释稳定剂。

性能检测试验

采用济南亚中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活性分散红染料对同一批布料进行染色,每次染30块布料,然后观察染色后的布料上有无瑕疵以及颜色不均匀的现象。

表1

结合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染色工艺中的前处理进行操作时,染色得到的布料不会发生疵点以及染色不均的现象,而对比例1~3无论是使用单纯碱液进行前处理,还是未添加本申请中的起泡剂和缓释消泡剂,都会产生染色不均的问题,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甚至是产生疵点,因此本申请中复配得到的前处理液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后期的染色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而且本申请中的工艺条件中没有使用高温高压等条件,对于设备能耗的要求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