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复合旋转线环拾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72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复合旋转线环拾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供使用于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复合材料旋转线环拾取器,在此缝纫机中,拾取装置系位于梭心套的上方;本发明的这种线环拾取器特别是指包括一硬金属钩或线环拾取头以及一塑料的或其他可塑性的,可硬化的材料的框架。
旋转线环拾取器为所有锁式线迹缝纫机中所必须包括的一种装置。或许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或更多的工业用缝纫机均为锁式线迹型的,因此均使用旋转线环拾取器。本文所述型式的锁式线迹缝纫机用于缝制轻重量帆布或皮料或者其他轻至中重量材料是特别有用的。
常用的线环拾取器是用优质钢铸造或锻造而成,并在其整个范围、从其受力的毂到其细钩或者“线环抓取头”都是通过精密机械加工达到精确的尺寸和平衡的。它是一种昂贵的另件,但在伴随典型工业用缝纫机的使用而出现了严重磨损和用坏的情况下,它又是一种短寿命的另件。常用的线环拾取器,取决于涉及的许多因素而定,通常其寿命仅为三至六个月。
线环拾取器及梭心总成是在非常苛求的状况下运转。线环拾取器通常以每分钟8,000至16,000转绕一固定的梭心筐旋转,此梭心筐在其外部周围由一支持肋所支撑,此支持肋跨置于一在旋转线环拾取器框架内部的园周梭道上,支持肋及梭道承受着相当大的振动及冲击,以致出现瑕疵,特别是在其前缘及开始部分。有疵点的支持肋梭道很快变为严重缺陷。线因而无法绕梭心套自由通过,并常造成卡住或断线,而必须更换线环拾取器。
旋转线环拾取器的脆弱处是线环抓取头,其最易受损的部分是该头的自由端。该尖端例如可被缝纫机的针所刺裂,或因线环拾取器在其从针拾取线时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摩擦面磨粗糙。由于有疵点的钩或线环拾取头会跳针、磨线或断线,一旦其脆弱的线环抓取头意外破损或由于正常磨损而变为太钝,即必须加以修理或换新的。
在通常型式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当线环抓取头(如曾经指出的,此抓取头通常是线环拾取器的整体构成部分)被刺裂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使用时,大多数工厂干脆将整个装置丢弃。有些工厂则将旋转线环拾取器送至原厂将线环抓取头的尖端进行再加工。但这两种解决方法都很昂贵。
为使更换或整修不堪使用的线环拾取器的费用降低,通常的方法曾经是尝试设计一种可拆卸的,可更换的线环抓取头。在此方法中,是更换线环抓取头,而节省下线环拾取器的其余部分。至少早在1922年工业界便开始有人讨论需要设计这样的一种可更换线环抓取头以降低更换费用。请参见1922年10月10日授予狄克逊(Dickson)的美国专利第1431380号。一些其他发明人依循相同的途径,包括1935年5月21日授予考雷尔(Corral)等人的美国专利第2002172号、1950年1月24日授予约瑟夫(Joseph)的美国专利第2495637号、1955年9月29日授予西尔曼(Thierman)的德国专利第933601号、1964年6月30日授予葛雷波斯基(Grabowskl)的美国专利第3139050号、1964年7月14日授予柯雷(Corey)的美国专利第3140681号、1965年12月14日授予柯雷的美国专利第3223060号以及1969年9月9日授予库哈(Kuhar)的美国专利第3465700号。这些装置在商业上很少成功,主要因为它们大多说明装置具有垂直于线环抓取头的夹层,这些夹层由于聚集尘垢或纤维屑、会引起裂纹、断线,卡线或者会削弱总成的坚固。
费钱的线环拾取器更换问题,最后由1985年1月15日授予巴狄洛(Badillo)而转让予本发明受让人的美国专利第4493278号中所说明的可拆式线环抓取头所克服。巴狄洛专利成功地说明一种可拆式的线环抓取头,此抓取头具有平行于线环抓取头的临界夹层,籍以避免早期尝试中普遍见到的裂纹及断线。
常用的一件式金属线环拾取器除了成本外,还有若干其他缺点,二件式设计的可拆式线环抓取头通常也有这些缺点。例如,线环拾取器需在线环拾取器与梭心筐间的接触面经常加油。油偶而沾到线并传到布料上。结果造成大量的不合格品。
金属线环拾取器所固有的另一问题为金属表面相互接触的磨损。线环拾取器的高速操作造成梭心筐支持肋与框架梭道间的加热及摩擦,最后可能使支持表面破损,过热或“凝结”“freezeup”。为此用以缝制精美布料而很少加油以避免油污缝纫机的一项特有问题。
常用的旋转线环拾取器由于梭心套梭道磨损而产生的又一种麻烦情况为工业界所通称的“松动”(“slop”),这种状况为梭心筐与限定梭心套梭道的线环拾取器内壁间的过度“游隙”。松动可能由于针无法经由水平轴缝纫机的梭心筐进入正确位置以形成被抓取头拾取的小线环而造成跳针。松动妨碍面线(亦即针头线)从梭心套周围正确松开,并增加梭心套与梭道间卡紧的发生率。它也会由于过早关闭面线的出口,而使面线在所缝制材料的底部形成不希望的大线环。如果线由于当时存在的“松动”程度而串结,它也可能造成面线断线。最后,如果面线发生严重的卡紧,当操作员或技术员操作梭心筐试图放松被卡紧的线时,线环抓取头上梭心套梭道的上横挡可能断裂。
在此等严苛的状况下,即使是以昂贵、高强度、精密机制的钢材制成的线环拾取器,使用寿命也很短。因此,工业界曾假定不可能以廉价容易机制的材料制成有效的线环拾取器,是不足为奇的。但此正是本发明的方法。以上所述的各项发明是藉只更换线环抓取头而节省线环拾取器的其余部分,以寻求降低费用。与其大不相同的是,本发明是借助改变线环拾取器的组成和降低其制造成本的方法,而使费用降低。降低制造成本是在高磨损及高冲击区域利用复合金属嵌于塑料或采用容易制造而无需费用昂贵的机械加工,锻造或铸造的其他可塑性材料的新颖框架所达到的。因此,在线环抓取头磨坏后,线环拾取器仍是被丢弃,但更换成本显著降低,本发明的制造不仅远比现有的线环拾取器为低廉,而且令人意外地更为有效。如以下所详细说明,塑料表面为重量轻、自行润滑而且几乎无摩擦。
1940年10月29日授予哈斯(Haas)的美国专利第2219308号中说明一种两样不同材料的线环拾取器,但该线环拾取器是供与本发明无关的特殊应用。哈斯的发明是供低速上蜡线缝纫机使用的。如该项专利中所解释,上蜡线缝纫机的线环拾取器必须保持于恒定的温度,以保持蜡液不发热。本发明利用某些树脂组件,但主要是为促进均匀的热分布为目的。哈斯也承认蜡线环拾取器必须具有平滑连续的线支承表面,以避免将线卡住或将蜡集聚于线环拾取器上。但哈斯用以获得平滑表面的方法与本发明的方法恰好相反,并且事实上与本发明完全不同。哈斯在线支承表面上使用树脂组分,而可选择有内部金属加强构件。在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申请人注意避免任何非金属的线支承表面,因为这样的表面要受到高表面应力及冲击。哈斯的专利供低速上蜡线虽属可行(但并无证据证明该项发明曾实际进入商业化或曾获得成功),用高速干燥线该缝纫机就不行了。
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是适合绕一通常为圆周筒形的梭心套旋转,该梭心套在锁式线迹缝纫机中处在该机拾取装置下方一固定位置上。该线环拾取器包含一大致为环状构造的框架、以可旋转方式支承该框架的装置、以及一与该框架成整体或嵌入该框架的线环抓取头。在缝纫机运转中环状框架支承装置旋转时,框架则在一预定的平面绕固定的梭心筐旋转,只要拾取装置是在梭心套上方,该平面可呈水平、垂直或其它方向。在用以支承环状框架的装置为一可旋转轴时,朝向垂直方向的轴将会使框架在一水平平面上旋转,朝向水平方向的轴则会使框架在一垂直平面上旋转。本文所述类型的廉价线环拾取器通常是使用于本文中所示的水平轴缝纫机,但也可使用于垂直轴缝纫机。
框架沿其园周的一段有一切开部分,提供空间供针线从线环抓取头出来。切开部分在一端是由大致为环状的框架的一端壁所限定,在另一端则由线环抓取头的前缘及底缘所限定。线环抓取头具有通常与大致为环状的框架相同的曲率,在其前缘并有一点(此点在本文称为“自由端”以与线环抓取头的其余部分相区别)从针上拾取线环。
框架的环状部分是以一横向构件连接于旋转装置,此横向构件从环状部分紧靠切开部分后面的底部周边伸延至框架大约相反侧的底部周边。横向构件的一边缘及线环抓取头的底构成一平滑弯曲的接合处,此接合处容纳线环。在横向构件的中央有一供旋转装置的安装装置,此安装装置可为一毂或一轴。
和常用构造的旋转线环拾取器一样,用以接受梭心套的径向伸延肋的梭心道,是由一完全环绕框架构件内壁伸延的“下”横挡及由一对“上”横挡所限定。(各横挡实际位于本文所示水平轴线环拾取器的垂直平面,但为便于辨别,最靠近轴的横挡称为“下”横挡,距轴最远的横挡称为“上”横挡)。第一上横挡是在环状框架渐细为线环抓取头内壁的开始部分,它并限定梭心筐梭道开始部分的上部。第二上横挡是由楔片提供,此楔片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框架,它并限定梭道的中间及最后部分。在每一横挡的整个范围,上横挡的底部表面系大致位于一平面,下横挡的上表面实际位于一略在上平面下方的平面。梭道在一梭心支承肋上绕固定的梭心筐行进,因而梭心筐是保持在横向构件上方,而在其间有一供线环通过的空间。
线环抓取头框实际是用可塑性、可硬化的材料制成的。注射成型塑料是用于此目的理想材料,因为可迅速而廉价地大量模造。此外,注射成型塑料的完工表面可具有必要的平滑度,而无需任何机械加工或其他注射成型后加工处理。同样重要的是,塑料可成为一种自行润滑式的材料,例如赛尔康或狄尔灵乙缩醛(Acetalcelcon或Delrin),这二种塑料是结晶热塑聚合物,具有高熔点及润滑的四氟乙烯(TFE)纤维的分散物,均为杜帮(Dupont)公司的产品。这种自行润滑塑料将会避免润滑油涂到线上并传至布料而造成所缝制产品的不良品,并且也会防止线环拾取器与梭心筐间接触表面的卡紧或磨损。
露出的线环拾取器表面在受到刺伤、破坏或磨损的高压力或局部冲击区应为金属。此金属是具有硬度计硬度为58至62的优质钢,不过已知硬度计硬度为40至甚至更低的钢也可以使用,在露出的表面应予抛光,以避免线缠结或积聚尘垢。金属部分可以是粗锻造成或铸造件,随后进行精密机械加工;或可以是几乎不作机械加工而需要抛光的熔模铸传。线环抓取器然后以适当的退火工艺予以硬化。可以任选一种制造方法,重要的是,在本发明要使露出的钢质表面为最少,这必然使所需的精密制造减少至最低限定。
钢质线环抓取头是与一在其底部边缘上的钢质向下伸延支承凸缘构成整体,此底部边缘构成环状框架切开部分的面向前面的端壁。向下伸延凸缘的内底连同线环抓取头的底部与横向框架构件的一边缘构成一平滑弯曲的接合。钢质凸缘伸过此平滑弯曲接合处,而以一整体的钢质凸缘底脚构成横向框架构件邻接线环抓取头的一角部。线环抓取头、向下伸延的支承凸缘及凸缘底脚连同连接此三者的平滑弯曲接合,因此是有一抛光露出表面用以拾取线环并使其环绕梭心套扩大的单件。线环抓取头的向下伸延的凸缘与凸缘底脚间的平滑弯曲接合处,最好也是逐渐弯曲。各钢质构件为线环抓取头提供必要的刚性,并提供必要的强度以将线环抓取头上由于与针相碰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力传递通过向下伸延的凸缘与凸缘底脚传至横向构件。
凸缘底脚最好从凸缘向内伸延一距离,此距离至少等于缝纫机所使用最粗线的直径。如果凸缘底脚从凸缘向内伸延至少1/32英寸,便获得良好的效果,此尺寸最好是约为1/16英寸。在大多数的应用情况下,最好需要1/64英寸。这也有助于避免使旋转线环拾取器所拾取的线环缠结。除了避免针头线缠结外,提供一底脚从线环抓取头向下伸延支承凸缘的下部向内伸延,有助于使抓取头固定并牢固地连接在大致为环状的框架及旋转线环拾取器的横向构件。
钢质线环抓取头有一单一连续变细或缩小、形状匀和整体构成的前端或尖端,此前端在向下伸延凸缘的前方伸入框架的切开部分,而无其它凸起部分在该凸缘前方伸延。线环抓取头是从其尖端至凸缘予以整体构成,并且最好是与凸缘及线环拾取器的其它金属部分构成整体。在凸缘后面,线环抓取头沿环状框架向后伸延,在向下伸延的凸缘向后约与缩小的前部在凸缘前方伸延一样远的距离。线环抓取头从其前端的尖端至其后部的端部的总长度为一较小的部分,恰当的是约为环状框架周围的三分之一,最好是约为四分之一。
横向构件包括一内部钢质加强构件,此构件固定在钢质底脚上或与之构成整体,并伸延横向构件的长度至框架的相反环状壁。横向加强构件可以粗加工完成,因为它是完全嵌于横向构件的塑料外壳内。由于钢质底脚有一露出的表面邻接于线环抓取头底部及向下伸延支承凸缘的平滑弯曲接合处,以凸缘的露出表面至加强构件的未露出表面需要逐渐缩小。当然,此逐渐缩小处乃填补以塑料外壳材料,因此表面成为钢底脚与塑料之间的一平滑支承面。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方面,为大致环绕环状框架内壁的上下横挡间的梭道的组成,梭心支承肋行进通过此内壁。上横挡的开始部分为一钢质凸肩,此凸肩和它成为整体并构成线环抓取头的下缘,此下缘伸延环绕环状框架周围距离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上横挡的中间及最后部分,根据构成此横挡的梭心固定楔片是钢的或塑料的而定,也可以是钢的或塑料的。就下横挡而言,线环抓取头、向下伸延支承凸缘及凸缘底脚连同其间的平滑弯曲接合处的构形及位置,容许在发生最大冲击及应力处的开始部分的前缘使用钢材,下横挡的钢质前缘开始于线环抓取头向前渐细部分及向下伸延的凸缘、并向后伸延至凸缘的后缘。下横挡开始部分的其余部分,以及在楔片下面的中间及最后部分承受到甚小的应力,并可用塑料制成。下横挡的大部分使用可变形塑料,可在高速运转下使线在梭心支承肋与梭道之间通过而不会卡住。
在高旋转速率的离心力造成线环拾取器在径向扩张,曾经是设计廉价塑料旋转线环拾取器的障碍之一。在其扩张时、线环抓取头从旋转轴线移开,在抓取头与针之间造成具有破坏性的碰撞。此外,在一段时间以后,线环拾取器遭受径向“蠕变”以后,此时,在旋转停止后,它便不收缩到其原来直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是藉将大致为环状的框架包围在一以钢或其它刚性材料制成完全围绕环状框架外壁大致为环状的环中,而防止径向扩张。代替的方法为,环状环的一部分可由一钢质梭心固定楔片构成,其余部分则由一环绕环状框架外壁伸延的板构成连接在楔片的每一端。
不论该环为单件式或多件式,它均可是一用以使线环升高至高于梭心的凸轮动作板的延伸部分并与之构成整体。环状环可藉一粗纹螺钉固定于环状框架、此螺钉伸过该环的很薄部分并通过楔片进入环状框的塑料部分。虽然粗纹螺钉旋入环状环的塑料部分通常提供足够的连接装置,使用细螺纹螺钉伸过该环的很薄部分及楔片并进入环状框架线环抓取头侧面上的钢质向下伸延凸缘以及在下段中所说明的嵌于环状框架相反侧面上的钢质支承壁,可增加固定支承。环状环也可将该环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框架的塑料凸肩上而固着于环状框架。
在框架的相反于线环抓取头的环状壁,横向加强构件可连接在嵌入环状框架的部分园周支承壁或与之构成整体。申请人发现,嵌着的支承壁绕框架周围伸延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中心大约定在加强构件,使框架增加若干刚性,有助防止框架由于旋转时的离心力所造成的径向扩张,并可为使线环拾取器绕其轴线平衡所必要的尺寸,以减少轴及轴承表面上的磨损。支承壁无需有任何露出的表面,事实上,通常将完全被包在塑料中,以免支承壁表面必须有严格的公差以及精细的机械加工及抛光。
本发明的复合旋转线环拾取器具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包括
旋转线环拾取器制造费用极为低廉,因为容积及表面区域的大部分是用的廉价材料,例如可注射成型的塑料制成并且该材料只需要很少或无需机械加工或抛光。
该线环拾取器在受到离应力及冲击的表面,包括线环抓取头、容纳线环的平滑弯曲接合处、以及梭道的开始部分,均包括经抛光的钢材。因此,这些表面的使用寿命可与常用线环拾取器上相同表面的使用寿命相比。
线环拾取器的塑料表面可以自行润滑,藉以减少摩擦表面的磨损,并消除使用可能染污所缝制材料的润滑剂。
支承梭心支承肋的塑料梭道使线可通过而不卡紧。这一优点消除了线环拾取器故障的实际来源及所造成的缝纫机停机时间。
与已经使用数十年的常用线环拾取器相比较,使用者以化弗在本旋转线环拾取器每单位成本后获得更多的生产时间。
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远比过去的旋转线环拾取器使用期限为长。
本发明现将参照附图加以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旋转线环拾取器一实施例顶部的放大四分之三的投影图;
图2为图1的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俯视图,在其环状扣环上加有一冷却肋片;
图3为图1的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侧视图,附线环拾取器套的截面图;
图4为图1及图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沿图2的4-4截线所取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旋转线环拾取器的顶部,在图1所示相反侧面的放大四分之三的投影图,附环状扣环的部分剖开图;
图6为图1及图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沿图2的6-6截线所取的侧视图;
图7为图1所示旋转线环拾取器实施例顶部的四分之三的投影图,此图仅表示线环拾取器的金属另件;
图8为梭心筐的侧视图,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围绕其旋转;
图9为线环抓取头及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的横向构件一部分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一替代性实施例的放大四分之三的投影图,图示线环抓取头有替代性紧固装置嵌于一塑料横向支承构件中;
图11为本发明一替代性实施例的放大四分之三的投影图,图示线环抓取头有替代性紧固装置嵌于一塑料横向支承构件中,此图也表示用以防止松弛线环在凸缘下面滑动的向下伸延凸缘的一延续部分;
图12为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一替代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图表示一与钢质横向加强构件构成整体的塑料外壳钢轴的截面;
图13为梭心筐的底视图,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围绕其旋转;
图14至图19为本发明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俯视图,图示一退回的缝纫机针以及旋转线环拾取器及其所已拾取的针线环,当旋转线环拾取器完成一完全旋转时,在其所占据的大概连续位置;
图20为用以将旋转线环拾取器毂连接在一旋转轴的替代装置的底视图;以及图21为用于本发明的凸轮动作板在其半圆形成形前的平面图,图示一供引导空气进入梭心套梭道的空气冷却肋片用的短片。
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旋转线环拾取器一实施例的放大四分之三的投影图,此拾取器以数字10标示,图示在常用构造的锁式线迹缝纫机中的定位时,在其所占的垂直位置,拾取装置(未示)在其中位于图8的底视图及图13的正视图中所示的梭心筐12上方。
线环拾取器10包括一大致为环状的框架12,此框架由一从框架的一边伸延到另一边的横向支承构件14所支撑。如图5(此图与图1中所示的相反,表示线环拾取器10的侧示图附有部分的剖视面)以及图4及图6中所示,横向支承构件14是在其底边连接在一毂16上,此毂本身固定在一通常与之成直角的轴(未示)上。当旋转线环拾取器10的这一实施例使用于锁式线迹缝纫机时,该轴可呈垂直或水平位置或任何其它位置。另件的这种布置可以使环状框架12以旋转的方式支撑于锁式线迹缝纫机上。该轴本身连接于缝纫机的驱动机构,并且在机器使用时被带动旋转,以使框架12在一预定面绕关连的梭心筐旋转。本发明虽是最常使用于水平轴机器,但它也可有效使用于垂直轴机器,而无需改变各元件的相对位置。
在图13的底视图及图8的侧视图中是表示从线环拾取器10卸下的梭心筐16。由图中看出,梭心筐16在其外壁18上有一环状肋17,环状框架梭道(未示予此二图中)12在其上移动。
大致为环状的框架12的一部分是沿其周围的一段被切开的。框架12的切开部分20最佳见于图1,图2及图5。如在这些图中所见,切开部分20是由框架12面向后方的端壁22以及由线环抓取头30面向前方的自由端及底部边缘所限定。
线环抓取头30是附着于大致为环状的框架12,并具有通常与其相同的曲率。变细或缩小的前端32伸入框架12的切开部分20,并且后部34在另一方向沿环状框架12伸延。锥形前端32包括基底部分32a,此部分具有前端32的最宽横向尺寸,在其自由端32b逐渐变细至最小横向尺寸。
线环抓取头30是由缩小的前端32至后部34的后端所构成。锥形前端32为一呈平滑形状的元件,并且线环抓取头30无其它凸出部分伸入切开部分20,后部34向后伸延,因而线环抓取头30从其前端32的尖端到后部34的后端所计量的总长度可为环状框架12周界的较小部分。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线环抓取头30的总长约为框架12周界的三分之一。线环抓取头30长度可较佳仅嘉蚣 2周界的四分之一,而在有些实施例中,长度可略大于框架周界的较小部分。线环抓取头通常应与梭道上横挡开始部分相同长度,以便使该横挡全部为金属。
在锁式线迹缝纫机中,针及线穿过所缝纫的材料。当它们开始退出时,材料与线间的摩擦产生一小线环,此线环在线环拾取器开始一次旋转时被旋转线环拾取器的线环抓取头所钩住。然后当线环拾取器旋转时,线环被张大并绕梭心套通过,而在接近线环拾取器的一次完全旋转终了时被拾取装置所拉开。框架12的切开部分20提供空间间,供针线从线环抓取头出来,并且在旋转线环拾取器完成其旋转时,被拾取装置从梭心套拉开并离开线环抓取头。常用的旋转线环拾取器旋转时,针线环的连续位置是表示在如下面所讨论的图14至图19。
当线环及针互相非常靠近以每分钟8,000至16,000转分别旋转及往复运动时,针必然偶而碰到线环拾取器头20,因而使该头或梭道损坏或破裂,并因而必须更换整个线环抓取器。
到目前为止所述的旋转线环拾取器为工业用缝纫机工业方面所相当普遍采用的。如以上所指出,狄克逊的美国专利第1431380号表示,早在1921年(该项专利提出申请时),精通工业缝纫技术的人士即觉察更换缝纫机线环拾取器的费用过多。哈斯的美国专利第2219308号表示,早在该项专利提出申请的1938年,精通此项技术的人士即尝试一种复合线环拾取器,但由于以下所讨论的原因,该项尝试未能成功,其后48年间,没有人曾设计成功可工作的复合装置,例如申请人的发明所提供的那样。
图14至图19表示旋转线环拾取器10线环抓取头30的前端32在旋转经过针100时,如何拾取针线的线环,并使线环环绕,直到接近线环拾取器一完全旋转终了时被松开。对于此顺序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本发明的新颖结构。
在通常供缝制轻质织物或其他轻质材料用的“落给”(dropfeed)式工业用缝纫机,针垂直上下移动,但在所有水平方向是完全固定。在通常供缝制较重质材料用的“针给”(needlefeed)式机器,除了其垂直运动外,针并在水平方向向短距离来回移动,当材料被缝制时,帮助其移动。本发明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可使用于任一型式的缝纫机,在附图的图14至图19表示其使用于一落给式机器,仅作为例证加以说明。
如图14中所示针100的位置,是恰好在针线环106A至106F被旋转的线环抓取头30′捉住以前。当线环被线环抓取头30′所拾取,并且环绕经过旋转线环拾取器的接近一转时,针线环106的连续位置如图14至图19中所示。在缝纫机运转时,针100从其最靠近位置向图14中所示的轴移动,直到离开该轴并移出图15至图19的视图范围。
缝纫机的提升装置(此装置位于梭心筐上方并且未表示在图中)-连同与其组合的张力总成-与针线环106的产生有关。在针100的线环端的线段通过提升装置,并自该处伸延通过组合的张力总成至缝纫机上或附近它处的针线卷筒。线的另一端沿推布齿条并在缝纫机的针板(未示于图中)上方伸延。
如以上刚才所述,当旋转线环拾取器10对针100旋转并且该针往复移动时,提升装置及与其组合的张力总成便被调整,在旋转线环拾取器的头半转时使针线可放出,当旋转线环移动将附加的线拉过针眼104的容许线环106变大,因而产生一扩大尺寸的针线环106。然后,在旋转线环拾取器10′的后半转时,直到旋转线环拾取器达到线环可被拉离开线环抓取头的自由端的那一点时,提升装置提升针线以使线环106变得小些。
如图14至图19中所见,线环106自其被旋转线环抓取头30′所提升时变大,直到旋转的线环拾取器10′已旋转大约240度,然后在线环拾取器完成其旋转时线环收缩。在图上表示的实施例中,当针100在旋转线环拾取器10′的第2转中移动一循环时,针线环106被拾取装置及与其组合的张力总成提升,以使线环绕梭心线拉紧,并使所成的锁式针迹固定抵住所缝制的材料。
图14中所表示的线环106A,为针开始从线环拾取器退回并且线环被线环抓取头30′所拾取时,针线环的大概形状。在旋转线环拾取器前进的这第一部分,针线环通常绕线环抓取头30′保持相当松弛。
当线环拾取器如图15中所表示已旋转约60度时,线环106B便被相当拉紧抵住线环抓取头30′,如以上所论讨,拾取装置及与其组合的张力总成容许依线环拾取器这部分旋转所需要而放出针线。如图16中所示,当旋转线环拾取器10′已旋转120度时,线环106C便完全拉紧抵住线环抓取头30′与横向构件14′间的接头。
当针线环106如刚才以图14开始所述变大时,线环便始终在园周方向沿线环抓取头30′的锥形前32′自构件32的尖端32b′滑动至基底部分32a′。线也如图14至图19中所见,在纵向沿其长度滑动,不同构形的针线环106被旋转的线环抓取头30′及提升装置以及与其组合的张力总成(位于旋转线环拾取器上方)的相反力所完全拉紧(略小于线环拾取器的后半转)。对于针线环的这种持续张力在线环拾取器的头半转使线环保持拉紧贴合于线环抓取头,由于这种持续张力,当线环变大时,线除了在纵向沿锥形前端滑动外,必定沿线的纵向轴线在横向滑动越过锥形前端32′如果不这样,针线环将会被线环抓取头对其所加的力拉断。
反过来也是如此。当针线环106E及106F在线环拾取器的后半转被拉紧抵住线环抓取头30′,并且提升装置及与其组合的张力总成如图18中开始所示将针线拉成减小尺寸的线环时,线106必须沿其长度滑动越过线环抓取头30′。如果不如此,它将保持不了紧紧抵住线环抓取头,而是在周围松弛跳动,并且非常可能卡在缝纫机上某个突起部分或其它地方并被拉断。
线在针线环沿其长度滑动越过线环,当然是相对于线环抓取头30′锥形前端32′在横向的运动。
到目前为止所述形成针线环并作循环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将针线的线环安排在梭心线的周围,当缝制材料时形成锁式线迹,而在最后的针缝沿材料的一面配置针头线并沿另一面配置梭心线。这是由于针线环106被旋转线环拾取器所环绕支持时使其环绕梭心筐通过而达到的。
从针线环106C、106D及106E分别在图16、图17及图18中的位置将会看出,在行进的针线环的一段在线环抓取头30′通过,而表示在107处的另一段则在线环抓取头下方并且也在梭心筐16′下方通过,线环拾取器是环绕该梭心筐旋转。为帮助说明该情形,图14至图19包含梭心套16′的部分示图,其中包括以截面所表示的底壁114及外圆筒形或侧壁116的一部分。
由梭心筐侧壁116所支持的径向伸延肋17′的一部分也示于图14至图19。肋17′密接装入旋转线环拾取器10′内壁上的梭道140,当线环拾取器10′绕固定的梭心筐16′旋转并通过水平固定的针100时,此肋保持梭心筐在线环拾取器轴向的位置。梭心筐的角位置是由精通此项技术者所知道的常用型式的定位销(未示于图中)所保持。
因此,图16至图18分别表示底段107C、107D及107E如何在梭心筐16′的底壁114下方通过,而线环106的其余部分在梭心筐的上方通过。明确地说,如图15中所表示,线环106C的底段107C在109C处绕梭心筐16′的底壁114及侧壁116通过,并自该处至针100。线环106D的底段107D以同样方式在梭心筐下方通过,并在109D处向上至针100。针线环106E在109E处作相同动作。
以上的讨论指出,线环抓取头30及线环抓取头与横向构件14间的接合处(此接合处容纳线环,使其扩大并支持其环绕梭心16),必须具有坚固而平滑的表面。该表面最好是具有硬度计硬度为58至62的钢材,并与线环拾取器10的钢加强构件构成整体。钢质表面及加强构件可以是粗铸件或锻件以机械加工至适当尺寸,或是用钢熔模铸造法铸成适当尺寸的钢铸件。可任选一种方法,本发明均比先前技术的装置要好,因为只有露出的表面要求精确的尺寸并予以磨光。如以下关于线环拾取器的塑料部分所讨论,塑料部分无需高强度,并将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接受必要的抛光,而无需任何另外的处理。其次由线环抓取头30开始说明各钢质构件的结构及相互关系。
图7表示在制造周围的塑料部分以前,线环拾取器10的金属部分。线环抓取头30自其自由端32b至其后端34,以及自其上表面至一通过梭心筐梭道140上横挡148底部的平面均为金属。此种结构为线环抓取头30的前锥形部分32提供足够的强度,并为梭心筐梭道140提供一坚固的金属上横挡148。
图9表示线环抓取头30的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线环抓取头30是以一金属前锥形部分80及一塑料后部82,以及在与横向构件14的接合处42后面在其间的一界限84所构成。金属锥形前部80及塑料后部82由该后部前缘上的一锥形塑料舌形件86所结合,此舌形件86及槽口88的布置有助增进金属与塑料的附着力。图9表示线环拾取器10,其线环抓取头30的金属锥形前部80与锥形塑料舌形件86分开。当然,线环拾取器10的塑料部分通常是在金属部分周围用塑料注射成型法制成。因此,各塑料部分并非分别予以制造,图9是仅作为例证的。为取得足够的强度及刚性,突出塑料舌形件86的金属部分应该约厚吋,但申请人相信,厚度低至吋也可有效。锥形前部80应该向其自由端32b加厚,但使紧靠自由端的后方为纯金属。纯金属最好是向锥形前部32的基底32a伸延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距离。
锥形前部80的金属部分从自由端92连续到邻接环状框架12边缘邻接壁96面向后方的边缘94,也可以是全部金属。该项布置将会使线环抓取头30增加相当大的强度,并将简化金属部分及塑料部分两者的制造,但可藉缩小上述舌形件及槽口布置所固有的接触表面而降低金属锥形前部82与后部82其余部分间的结合力。
代替的方法为,金属外罩可仅复盖锥形前端32的一部分。为讨论金属外罩的目的,锥形前部32最佳可予分为如图1、图4及图5中所见的四个象限部分。这些图表示一内下部分50、一内上部分52、一外下部分54及一外上部分56。二上及二下部分是由一与锥形前部自由端32b及锥形前部基底32d中间一点相交的虚线(未示于图中)所划分。如果金属外罩复盖内下部分50及外下部分54的整个表面,便获得最佳效果,因为如自图14至图19中显然可见,这些表面承受线环106的相当大的收缩力。这四部分必须要有坚固的表面,此表面也平滑而且无任何中断,就象与塑料部分的邻接。为相同原因,金属外罩应复盖内上象限部分表面52及外上象限部分表面56的一部分,最好是约为外上表面56的底部四分之一及内上表面52的前部二分之一。
请再参照图7并请参照图1至图6,一钢质向下伸延凸缘36连接线环抓取头30及横向构件14与其构成整体。凸缘36的周围前缘38向下及向后向横向构件14伸延,后缘则大致毕直向下伸延至垂直于环状框架12周围的横向构件14。面向下边缘的表面37邻接框架12的一凸缘邻接壁40。由于线环抓取头30是在一固定位置连接在框架12,这种邻接关系始终是连续的。如图1、图4及图7中所示的情形,这种邻接关系也延伸到支承凸缘36的实际整个高度,直到线环抓取头30,并且也达到框架凸缘邻接壁40的实际整个面向前的表面。凸缘36及其邻接抵住的凸缘邻接壁40的表面始终至少构成一种紧配合,最好是一种密配合。凸缘36及凸缘邻接壁40的邻接表面通常是垂直(最好是大致垂直)于环状框架12的周围。
本发明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提供一底脚60,此底脚向内向毂16伸延并连接在凸缘36的下部,最好是与该凸缘相同的钢质。在缝纫机运转时,线环抓取头30被锥形前部32的方位(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所支持,并自针取走一线环(最好如图14至图19中关于线环抓取头30所表示)。自针取走的线环以这种方式自线环抓取头30(或图14至图19中的30′)向下向凸缘36与横向构件14间的接合处移动。
如图7还有图1及图5以及图14至图19中所见,凸缘底脚60自凸缘36的下部向内向环状框架12的中心伸延,以提供一平滑弯曲的接合处,这接合处凸缘36、底脚60及锥形前部32在凸缘36前方伸延的基底部分32a之间无任何接缝或接合面。如以上图14至图19的讨论明显可见,这对于被绕旋转线环拾取器支持的针线环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缠结很重要。如这些图中所示,凸缘底脚40与锥形前端32间的平滑弯曲接合处42最好是逐渐弯曲。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向内伸延凸缘底脚60的端壁64(图1、图2及图7中所示)自框架12及凸缘36突出一距离47至少等于缝纫机所用最粗线的直径。因此,旋转的线环抓取头30所支持的线环不以任何方式与线环抓取头上的任何孔隙或中断处或其与横向构件14的平滑弯曲接合处42缠结,而避免以上所讨论的线缠结及断线。因此线环在其被线环抓取头的旋转移动必要的角距离以后,便很容易滑动离开线环抓取头30。配合此型线环拾取器使用的工业用缝纫机所用的线,通常粗细度约为1/64英寸至3/64英寸。因此凸缘底脚40可自凸缘36向内伸延有利的情形是至少约为1/64英寸,如果自凸缘36向内伸延至少约1/16英寸则效果更好。
横向伸延支承构件14的边缘部分66(最佳示于图1及图2)面向环状框架12的切开部分20。边缘部分66在横向构件14的塑料部分在横向构件端部邻接线环抓取头30的前缘有一凹口。此凹口的第一壁67通常平行于框架12的周围,凹口的第二壁68则通常对环状框架12位于径向。该凹口自框架12的内周界向内向轴16伸延至框架内侧的一位置。向内伸延凸缘底脚60的径向向内及周界向后壁分别邻接于凹口的第一壁67及第二壁68或嵌置关系。当凹口的第一壁67及第二壁68分向内伸延凸缘底脚60构成密配合时,便获得最佳效果。
如最佳在图14至图19中所见,当针线环线106被拉紧抵住平滑弯曲的接合处42′,旋转线环拾取器的进一步旋转自位于针板上方的针线卷筒拉出更多的线时,它们将能不仅横向并且也沿其长度自由滑动越过该接合处。这些图表示平滑弯曲接合处42其沿线环抓取头30′的锥形前端32′自前端部分32b′滑动至基底部分32a′及再向回滑动的运动中,如何被拉紧的针线环106所环绕。如果针头线的线环在线环拾取器旋转时,沿线所依循的路径被卡于任何裂缝或裂纹中,线的缠结将会使其断开,有时并会造成机器的卡死。
横向构件14包括内金属加强构件70(图2、图4、图6及图7中所示),此构件自环状框架12的每一边实际通过其长度,在所有表面均被横向构件的塑料部分所包盖,此加强构件用以将露出的金属部分固定于线环拾取器10。横向加强构件70较凸缘底脚60要薄,以适应横向构件14的塑料包盖,藉以在横向加强构件上表面与凸缘底脚上表面间产生一台阶,同时确使凸缘底脚与塑料横向构件间有一平滑的邻接面。在横向加强结构14与凸缘底脚60的底部表面间有一对应的台阶,也复盖于塑料中以构成一平滑的邻接面。
金属加强构件70的底部表面连接在金属毂加强构件72,此构件72又拧紧在一可旋转的轴(未示于图中)上。毂加强构件72通常是如图3、图4及图6中所示,完全被复盖于塑料中。申请人也发现,毂16可完全是塑料的,以免除需要毂加强构件72。毂加强构件72可藉一个或多个绕毂周围间开的止动螺钉74连接在可旋转轴上。代替的方法为,连接可以藉有凹口的销74及孔75通过毂16及与轴76相交的毂加强构件72(如图20毂之底视图所示)。有凹口的销74有一紧固螺钉77,此螺钉拧紧抵住毂16的偏平部分78,并驱使凹口79抵住轴76。有凹口销74环绕毂16周围的定位也可用以使线环拾取器10易于环绕该轴平衡。
用以将露出的金属部分固定于线环拾取器10的一种替代性结构予以放大示于图10及图11。这两图表示一凸缘底脚60扁平固定片120自凸缘底脚端壁64大致向框架12的相反侧面伸延,此固定片嵌于塑料横向构件14内,其中是以虚线表示横向构件的料塑部分。凸缘底脚片120有一加大的端部122用以增强与塑料横向构件14的连接。图10中所示的另一片126是连接在线环抓取头30后部34,并向下伸延至塑料框架12内,并且另件126也有一加大的端部用以增强对塑料的连接。最后,一约为园形断面的L型固定件128自凸缘底脚的后壁65向后伸入塑料横向构件14,并通过框架12的塑料部分升高,以便连接在线环抓取头30在端部34与向下伸延凸缘36连接处之间的底面。
图12表示又一实施例,其中横向构件14的加强构件70以其底部连接在一被复盖于塑料内的钢轴124上。塑料复盖的轴124然后可装于一夹头(未示)上以便旋转。
图11还表示一在平滑弯曲接合处42下方的延续部分130,此部分可用以如图14至图19所示,于线环拾取器10旋转的后半转线环变松弛时,防止线环106在凸缘36下面滑动。延续部分130与凸缘36构成整体,并在邻近于接合处42底端的凸缘下方伸延,延续部分的前端132是平滑弯曲和凸起状的,以提供一容纳任何松弛线环106的表面。
如以上所指出,本发明之旋转线环拾取器与其配合使用的梭心筐是用来在缝纫机上保持结实的固定位置的。梭心筐如以上所讨论,可为常用的,通常是园筒形的,其侧壁18装有自其中间部分径向伸延的肋17,于线环拾取器绕梭心筐旋转时用以引导该线环拾取器。
本发明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互补结构是梭道140(或图14至图19中的140′),此梭道绕环状框架12或12′的内壁142伸延(最佳示于图1及图4至图6),此梭道由一在线环抓取头30下面的开始部分143a以及在一半圆形梭心固定楔144下面的中间部分143b及最后部分143c所构成。梭心筐梭道140或140′的下横挡146是由内壁142或园形框架12所支持。开始部分143a的上横挡148为线环抓取头30的一凸肩。固定于框架12顶部的钢质半园形固定楔144(图1至图6)限定梭道140中间及最后部分143b及143c的上横挡148。因此看出,整个上横挡仍用金属为好。下横挡150为塑料,在梭道140中间及最后部分143b及143c下面以及在梭道开始部分143a的大部分(以下各段中所述者除外)下面与塑料环状框架12构成整体。
如以上在“发明的背景”一节所指出,因旋转线环拾取器梭心套梭道的磨损所产生的一种麻烦,在工业界称为“超差”。在这种情况,梭道变成严重磨损以致在梭心套向外伸延支承肋与该梭道之间有太大的间隙。因此,当旋转线环拾取器跨置于梭心套周围适当松开。构成“超差”状况的梭心套,在旋转线环拾取器内的此种松弛,也增加了梭心套与梭道间卡死的发生率并造成若干其他问题。
本发明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一个重要特色(最佳见于图1及图4)是提供下横挡150的一金属前缘152限定梭心套梭道140的开始部分143a。金属前缘152是靠新型金属的向下伸延凸缘36使之与其构成整体。因此前缘152当其与线环抓取头34的锥形前部32会合时逐渐变小。如自图1至图6所见,上横挡148的底部表面在该横挡的整个范围内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下横挡150′也是如此。
如本文早已解释,在高速时的离心力造成线环拾取器在径向的扩张,曾经是设计廉价塑料旋转线环拾取器的障碍之一。在其扩张时,线环抓取头便从旋转轴线移开,在该抓取头与针之间造成具有破坏性的碰撞。此外,在一段时间以后,线环拾取器经过径向的“变形”,在此情形,在旋转停止后,它便不能收缩回到原来的直径。
如图1至图6中所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为防止径向扩张将大致为环状的框架12包围在一用钢或其它刚性材料制成完全围绕环状框架外壁大致为环状的环160中。环状环160的一部分可由一钢质梭心固定楔片144构成,其余部分则由一绕环状框架外壁伸延的板构成,并如各图所示,连接在楔片的每一端。
不论环160为一件式或多件式,它均可是一用以使线环升高至高于梭心的凸轮动作板的延伸部分并与其构成整体。环状环160可藉粗螺纹螺钉164固定于环状框架,这些螺钉穿过该环(如果楔片144是该环的一部分,并穿过该楔片)进入环状框架12的塑料部分。虽然进入环状环塑料部分的粗螺纹螺钉提供充分的连接方法,但使用细螺纹螺钉穿过该环的细薄部分及楔片并进入环状框架12,线环抓取头30侧面上的钢质向下伸延凸缘36,及进入嵌于在下段所说明的环状框架相反侧面上的钢质支承壁166(在下段说明),可增强连接支承。环状环也可将该环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框架周围的一塑料凸肩(未示)上,而固定于环状框架12。
凸轮动作板162或环状环160可有一图2及图21平面展开图中所示的肋片165与其连接,用以将空气引入梭心筐梭道140。肋片165较佳是从其连接处平滑弯曲处至邻接环状框架10切开部分20的凸轮动作板162,并向下及径向向内伸入上述切开部分。
代替的方法为,固定装置可以是一杯状构件(表示于图中),此构件大致是复盖环状框架的底部表面,各边沿环状框架的外壁向上伸延。杯状构件的底部提供防止径向扩张的大部分必要的限制;因此,各边无需包围整个线环拾取器,而可在切开部分或别处敞开。
在框架12的相反于线环抓取头30的环状壁,横向构件14及其中的加强构件70可如图7中所示,连接于嵌入环状框架的部分周围支承壁166,或与其构成整体。申请人发现,嵌置的支承壁166绕框架12周围伸延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定中心于横向加强构件70附近,可略微增加框架的刚性,有助防止旋转时由离心力所造成的框架径向扩张;也可以制成必要的尺寸以便使线环拾取器绕其轴线平衡,达到减少轴及支承表面的磨损。支承壁无需有任何露出部分,而且实际上通常将完全包盖于塑料中,以免支承壁表面必须有严格的公差以及精密的机械加工及抛光。
实际制成线环拾取器10最好是在已构成的金属部分周围予以注射成型。因此,金属部分是被放在注射成型模内,将塑料注入其内,最后将完整的线环拾取器取出。
为提高其强度或抗磨损特性,塑料可有玻璃纤维(实际为定向聚合物纤维或一种固体润滑剂,或是它们的化合物)分散于其内。例如,塑料可以是杜邦公司所出品的赛尔康乙缩醛(AcetalCelcon)或狄尔灵(Delrin)这二种塑料均为结晶热塑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及润滑的四氟乙烯(TFE)纤维的分散碎屑。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线环拾取器,供绕一梭心筐高速旋转,此梭心筐在一锁式线迹缝纫机上保持在一坚固固定的位置,其中,缝纫机针提供两条线中的一条,此两条线共同构成上述锁式线迹,当旋转线环拾取器绕梭心筐旋转时,上述针线被该旋转线环拾取器以一种线环方式拾取离开针,此旋转环拾取器包含(a)一大致为环状的筐,沿其园周有一切开部分;(b)用于支承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装置,供缝纫机在运转时绕梭心筐旋转;(c)一线环抓取头,连接在大致为环状的框上,有一锥形前端伸入上述切开部分,用于拾取上述线环离开针,上述锥形端有一纯金属的自由端及一自上述自由端至底端的大致为金属的表面连接在环状框;以及(d)在绕上述梭心筐旋转时用于固定线环拾取器防止径向扩张及变形的装置。上述线环拾取器是大致为一种可塑变的、可硬化的聚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固定装置是一大致为环状的金属环,连接在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环状环的一部分为一金属楔片,连接在大致为环状的框,用于固定上述梭心筐;并且上述环状环的另一部分为金属环,其外壁与上述环状框的外壁大约一致;上述金属环在上述框的轴向有一凸轮,以便于线环拾取器旋转时,上述线环在梭心筐上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另包含一肋片,此肋片连接在上述环状环,并在周围向后及径向向内伸入上述切开部分,用于缝纫机在运转时引导上述环状框与上述梭心筐间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支承装置为一横向构件,此构件自大致为环状框的一底缘伸延至径向相反的底缘;并且其中上述固定装置为一杯状构件,连接在环状框,该杯状构件的底缘复盖上述横向构件的底部;并且上述杯状构件有侧壁至少部分沿环状框的外壁伸延。
6.一种旋转线环拾取器,供绕一梭心筐高速旋转,此梭心筐在一锁式线迹缝纫机上保持在上述缝纫机的提升装置下方一大致固定的位置。其中缝纫机针提供两条线中的一条,此两条线共同构成上述锁式线迹。上述针线是在线环拾取器绕梭心筐旋转时被该线环抓取头以一种线环方式拾取离开针。上述梭心筐的侧壁装有一径向伸延肋,用于当线环拾取器绕上述梭心筐旋转时贴接上述拾取器。此旋转线环拾取器包含(a)一大致为环状构造的框,上述框的径向内壁限定一梭道中间及最后部分的下横挡,以容纳上述梭心筐侧壁上的上述径向伸延肋。上述框沿其园周的一段有一切开部分以提供空间,当上述线被拉离线环抓取头时供针线自旋转线环拾取器的线环抓取头出来。上述切开部分是由上述框的一端壁及上述线环抓取头面对上述切开部分的前部所限定;(b)一框支承构件在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横向伸延,上述支承构件的一边缘部分面对该框的上述切开部分;(c)用于支承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装置,供在上述缝纫机运转时该框绕上述梭心筐旋转;(d)一楔片固定在上述框,以限定上述梭心套梭道中间及最后部分的上横挡;(e)一线环抓取头(1)有一基底及一自由端,其最大横向尺寸等于上述基底,上述基底位于紧靠上述大致为环状的框;而其最小横向尺寸等于其上述自由端,上述自由端在周围向前伸入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上述切开部分;以及(2)在其表面上包括径向内及外下象限部分以及径向内及外上象限部分,每一上述部分自线环抓取头的上述基底伸延至上述自由端。上述大致为环状的框与线环抓取头的两下象限部分构成无任何接缝或接合面的平滑弯曲接合处,用诘闭胂呋纷宰ト⊥返纳鲜鲎杂啥讼蛳乱贫辽鲜鱿呋吩谙呋纷ト⊥房拷浠椎牟糠稚纤〉淖詈笪恢眉霸倩刂辽鲜鲎杂啥耸币忌鲜稣胂呋贰 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其中之一是一预定类型的金属。有一自由端的上述线环抓取头用上述预定类型的纯金属制成。线环抓取头的径向外壁包括一上述预定类型金属的外罩,上述金属外罩从上述纯金属自由端通过以上所述的平滑弯曲接合处,构成线环抓取头上的位于上述纯金属自由端周围向后部分的上述径向外下象限的外表面;并且构成至少上述径向外上象限上的位于距上述纯金属自由端在周围向后的大约底部四分之一部分的外表面。上述线环抓取头的径向内壁包括一上述预定类型金属的外罩,上述金属外罩从上述纯金属自由端通过上述平滑弯曲接合处构成线环抓取头上的位于上述纯金属自由端周围向后部份的上述径向内下象限的外表面;并且构成至少上述径向内上象限上的位于距上述纯金属自由端在周围向内部分大约前二分之一的外表面。方才所述的上述纯金属自由端及上述金属外罩是互相及与以上所述的平滑弯曲接合处构成整体。(f)金属紧固装置,此装置与上述纯金属自由端及上述线环抓取头的金属外罩以及与上述平滑弯曲接合处构成整体。上述紧固装置有位于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内的接触表面。以及(g)平衡装置,此装置位于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与其上述线环抓取头相反的侧面。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的主要部分是用一种除上述预定类型金属以外的第二种材料制成。所说的第二种材料是一种可塑变的、可硬化的材料。用此材料以完全与上述表面接触的方式,包复位于旋转线环拾取器内的金属紧固装置的全部接触表面;而尚未被该组分填满的旋转拾取器的待填各部分,以完全与所述组分紧密接触的方式,用上述预定类型的金属模铸而成。结果,使上述线环抓取头的整个表面达到平滑的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线环抓取头上的上述纯金属自由端,自上述抓取头的上述自由端在周围向后伸延一距离,此距离约等于自线环抓取头的上述自由端至上述基底距离的四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线环抓取头上的上述纯金属尖端自上述抓取头的自由端在周围向后伸延一距离,此距离约等于自线环抓取头上述自由端至上述基底距离的三分之二。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构成线环抓取头径向外上象限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金属外罩伸延遍及线环抓取头的上述纯金属自由端与上述基底间上述象限的整个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构成线环抓取头径向内上象限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金属外罩伸延遍及线环抓取头的上述纯金属自由端与上述基底间上述象限的整个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金属外罩伸延遍及上述线环抓取头邻接上述大致为环状框位于该线环抓取头的上述纯金属自由端与上述基底间的整个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何一项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两金属外罩均至少厚约1/64英寸。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何一项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两金属外罩均至少厚约1/16英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整个线环抓取头靠近上述大致为环状框自其自由端至其基底是用上述预定类型的纯金属制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大致为环状的框包括一与上述纯金属线环抓取头及上述金属紧固装置构成整体的支承凸缘,此凸缘自紧邻于上述线环抓取头底部直接向下及自其在周围向后伸延,上述凸缘之前部包含以上所述平滑弯曲接合处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线环抓取头的径向内壁支承(a)限定上述梭心筐梭道开始部分上部的一上横挡以及(b)限定上述梭心筐梭道开始部分下部的一下横挡之前缘,上述两横挡与上述金属线环抓取头构成整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线环抓取头及上述向下伸延金属支承凸缘的径向内壁支承(a)限定上述梭心筐梭道开始部分上部的一上横挡以及(b)限定上述梭心筐梭道开始部分下部的一下横挡的前缘,上述两横挡与上述金属线环抓取头及上述金属支承凸缘构成整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a)上述向下伸延支承凸缘包括一底脚,此底脚自其下部、自紧靠线环抓取头的上述基底后面,向内向上述环状框的中心伸延,以在上述凸缘、上述底脚与线环抓取头的上述两下象限之间提供一平滑弯曲的接合处,上述平滑弯曲接合处的表面无任何接缝或接合面并径向向内伸延超过线环抓取头的基底,上述凸缘底脚有一面对后面的表面及一面对内面的表面。以及(b)上述凸缘底脚向内及向后伸入一在上述横向伸延支承构件上述一边缘部分内的凹口中,与上述凹口成嵌置关系,上述凸缘底脚的上述面对后面及面对内面的表面邻接上述凹口一部分的壁并与之密切接触,以在上凹口与上述凸缘底脚间形成一平滑接合处,上述部分是由上述横向伸延支承构件所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向下伸延支承凸缘有一与之构成整体的延续部分,此部分以上述预定类型的金属制成,并在上述平滑弯曲接合处的底端下方伸延并邻接此底端,上述弯曲接合处平滑导入上述延续部分,上述延续部分邻接环状框,上述切开部分在周围方向面对上述切开部分的前部有一平滑形状的导引表面以供自上述线环抓取头松开并向下移动至其在缝纫机运转时所占最低位置的任何针线环,以提供一平滑形状的阻挡,以防止向下移动至上述最低位置的任何这种松弛线环部分完全在自上述线环抓取头后面伸延的上述支承凸缘下面通过。
20.根据权利要求6至11或14至19中任何一项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线环抓取头包括一自锥形前端向后伸延的金属部分,上述向后伸延部分是与上述纯金属线环抓取头及上述金属紧固装置构成整体,并且上述向后伸延部分在其底部内缘上有一整体的凸肩,构成上述梭道开始部份的上横挡。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旋转线拾取器,其中(a)上述大致为环状的框是按照绕一可旋转轴旋转的要求安装的,而此轴是按照旋转时定于垂直方向设计的。以及(b)上述后部有一平滑的上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或14至20中任何一项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该旋转线环拾取器的全部另件并非都是用金属制成的,而是用一种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制成的。该塑料含有一种平滑、光滑外表面的坚硬合物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材料包括分散于其内的玻璃纤维。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材料包括分散于其内的坚固定向的碳氟聚合物纤维。
25.根据权利要求2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包括分散于其内的一种固体润滑剂。
26.根据权利要求2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横向框支承构件,部分是用金属制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位于上述大致为环状框与上述线环抓取头相反侧面上的上述平衡装置是一金属配重。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横向框支承构件包括一金属构成的部分,并且上述金属部分、上述金属配重、上述金属紧固装置、上述向下伸延支承凸缘、以及上述纯金属尖端均相互构成整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0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在上述申请专利部分中所述的各金属构件以及线环抓取头的上述金属向后伸延部分均相互构成整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2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包括一金属扣环,此扣环大致绕上述线环拾取器外壁的外部伸延,以限制包括在上述大致为环状框中的塑料材料的径向扩张。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金属限制环整个环绕在上述外壁伸延,上述环的所有区段被确实地互相连接起来。
32.根据权利要求20的旋转线环拾取器,其中上述线环抓取头自上述锥形端向后伸延的上述金属部分有一内壁,上述内壁包括一限定上述梭心套梭道开始部分的面对下面的上横挡。
33.一种旋转线环拾取器,供绕一梭心筐高速旋转,此梭心筐在一锁式线迹缝纫机上,保持在上述缝纫机的提升装置下方一坚固固定的位置。其中缝纫机针提供两条线中的一条,此两条线共同构成上述锁式线迹,上述针线是在线环拾取器绕梭筐旋转时被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的线环抓取头以一种线环方式拾取离开该针;上述梭心筐的侧壁装有一径向伸延肋,用来在线环拾取器绕上述梭心筐旋转时贴接该拾取器,此旋转线环拾取器包含(a)一大致为环状结构的框,上述框沿其园周有一切开部分以便提供空间,在上述线环被拉离线环抓取头时供针线自旋转线环拾取器的线环抓取头出来;上述切开部分是由上述框的一端壁及上述线环抓取头面对上述切开部分的前部所限定;上述框的径向内壁限定一梭道中间及最后部分的下横挡,以容纳自上述梭心筐侧壁径向伸延的肋。(b)一框支承构件在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横向伸延,上述支承构件的一边缘部分面对该框的上述切开部分。(c)用于支承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装置,供当上述缝纫机运转时该框绕上述梭心筐旋转。(d)一楔片固定在上述框以限定上述梭心套梭道中间及最后部分的上横挡。(e)一线环抓取头(1)有一基底及一自由端,其最大横向尺寸等于上述基底,上述基底位于紧靠上述实质上为环状的框;而其最小横向尺寸等于其上述自由端。上述自由端在周围向前伸入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上述切开部分;(2)具有与上述大致为环状框通常相同的园周曲率;(3┰谄浔砻嫔习 径向内及外下象限部分以及径向内及外上象限部 ?每一上述部分自线环抓取头的上述基底伸延至上述自由端;以及(4)从其自由端至其邻接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基底是完全用纯金属制成,并与下文所述的平滑弯曲接合处构成整体;(f)一向下伸延支承凸缘包括在上述大致为环的框上,上述凸缘是与上述线环抓取头构成整体,并自紧靠上述线环抓取头底部后面直接向下伸延。上述向下伸延支承凸缘构成一平滑弯曲接合处,此接合处无任何接缝或接合面;用来在针线环自抓取头的自由端向下移动至上述线环,在线环抓取头靠近其基底的部分上所取的最向后位置及再回至上述自由端时引导上述针线环。上述线环抓取头及上述向下伸延金属凸缘支承(1)限定上述梭心套梭道开始部分上部的一上横挡及(2)限定上述梭心套梭道开始部分下部的一下横挡的前缘,上述两横挡是与上述金属抓取头及金属支承凸缘构成整体。(g)一底脚自上述向下伸延支承凸缘的下部,自紧靠线环抓取头的上述基底后面,向内向上述环状框的中心伸延,以在上述凸缘、上述底脚与上述线环拾取头之间提供一平滑弯曲接合处,上述平滑弯曲接合处无任何接缝或接合面并径向向内伸延超过线环抓取头。上述凸缘底脚有一面对后面的表面及一面对内面的表面,并向内伸入一在上述横向伸延支承构件的上述一边缘部分内的凹口中,与上述凹口成嵌置关系;上述凸缘底脚的上述面对后面,及面对内面的表面邻接上述凹口,由上述横向伸延支承构件所构成的部分的壁并与其紧密接触,以在上述第一凹口壁与上述凸缘底脚之间构成一平滑的接合面。(h)一金属部分在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上部自上述线环抓取头向后伸延。(i)金属紧固装置固定在上述线环抓取头,上述紧固装置有接触表面位于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内。上述向后伸延部分在其底部内缘上有一整体的凸肩构成上述上横挡的开始部分。(j)平衡装置位于上述大致为环状框与上述线环抓取头相反的侧面。以及(k)一金属扣环,此扣环完全绕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的外壁在其外部伸延,上述环的所有区段被确实地互相连接起来,以限制在下文所述包括在上述大致为环状框上的聚合材料的径向扩张。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其中一种为预定类型的一种金属及另一种为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而且含有一种具有平滑、光滑外表面的坚硬聚合材料。上述线环抓取头、向下伸延凸缘、梭道横挡的前缘、凸缘底脚、向后伸延部分、以及紧固装置均是用上述预定类型的金属构成整体。而上述大致为环状框的一部分是用上述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制成。上述可塑变的、可硬化的塑料材料包复上述金属紧固装置位于上述旋转线环拾取器内的所有上述露出的接触表面,完全、紧密地接触于上述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供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复合旋转线环拾取器,它包括一装于大致为环状框架上的线环抓取头与一横向构件的前缘构成一平滑弯曲的接合,横向构件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大致为环状框架的相对二边之间,接合处适于容纳一线环并使线环张开在一固定的梭心筐上方,以构成一锁式线迹。线环抓取头,接合处伸延的凸缘、底脚,连同横向加强构件及环状框架相对边上的部分圆周支承壁是金属的,框架的其余元件是塑料的。
文档编号D05B57/0GKN1037181SQ88102460
公开日1989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28日
发明者保罗·巴??申请人:吮B蕖ぐ偷 洛 被以下专利引?b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