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热风环形蚕茧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0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式热风环形蚕茧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以热风作干燥介质、茧车循环运行的圆环形(闭环)物料干燥炉、它特别适用于干燥蚕茧及体积不大的其它农副产品。
目前普遍使用的蚕茧干燥设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方形体煤灶;二是长形推进式烘茧灶;三是烘茧机。其中方形体煤灶的热源一般都在灶内、利用其幅射热和自然气流干燥蚕茧。在干燥过程中茧车进灶后即静止不动,直至烘成干茧或半干茧后再出灶,如川82型方型灶等。烘茧工艺要求前阶段需大量热能,而在后阶段,特别是临出茧时只需少量热能,前后悬殊较大,即“温度前高后低、湿度前低后高”。此类灶由于茧车间歇性进灶,故难于保证正常的烘茧工艺,普遍存在着要升温时升不上,需降温时降不下来,因此烘茧质量较差,且能耗高、劳动强度大。烘茧机虽可用热风干燥蚕茧、烘茧质量亦较好,但生产率较低、造价高、操作技术要求亦高,在干燥过程中蚕茧要翻动几次,加之维修不方便,因此目前很难推广使用。日本“大和三光烘茧机就属于此类设备。而长(隧道)形推进式烘茧灶的造价虽较烘茧机便利,也易操作,但由于茧车从灶体的一端推进后,经半干或全干的茧从另一端送出。这种烘茧灶由于采用以对流热为主干燥蚕茧,为了满足蚕茧干燥工艺的要求,茧车在灶内的行程必须要有一定长度,加之热交换器只能送入同一温度的热风,因此亦需利用其长度来调整灶内的温度梯度,形成近似高、中、低温及予热段。因此,此类烘茧灶的热损失亦较大;由于茧车在灶外空载运转还需铺设轨道,因此造成占地面积大,进、出茧分散等弊端。而且目前烘茧机和长隧道推进式热风烘茧灶尚处于试验和扩大试点阶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拟设计一种圆环形(闭环)蚕茧干燥炉,该炉型在炉腔(干燥室)内按蚕茧干燥的工艺要求分为四个温度区--予热、高温、中温、低温区及进、出茧段,每个区段之间利用隔热门框隔开并利用隔热板密封,以阻止各温度区之间的热风对流,同时利用组合式热交换器分别向各温度区输送所需温度的热风;茧车首尾相互衔接、循环运动、既省去了空茧车在炉外的行程,又可将进茧和出茧集于一处。从而既满足蚕茧干燥“温度前高后低,湿度前低后高”的工艺要求、保证烘茧质量、提高热效率,又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利于控制管理。同时还可用于其它物料如粮食、中药材等的干燥处理,实现综合利用等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是利用砌体作圆环形干燥炉的炉体1,炉体(干燥室)内壁加涂保温材料以减少热损失,炉顶为圆弧形并均匀分布多个排湿孔2,炉顶与茧车架6之间装一孔板式顶棚3,以阻止干燥的热风由热风管9送出后直接经排湿孔2排出。炉体的进出茧段S装折叠门10,用以方便装、卸蚕茧。热交换器4安装于环形干燥室外的中部,使设备安装紧凑,以便缩短热风管道的长度、利于保温,同时节约占地面积。操作人员通过地下通道M进入该工作区对其进行操作和控制,冷空气亦可通过该通道进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4采用具有主、副交换器的组合式热交换器以提高热效率和提供不同温度的热风。热风管9采用横竖相结合的布置方式,竖管按一定规律分别安装于干燥炉内茧车两侧,各管壁上均开有若干风口,同时还装有两送风阀5以控制各风管的出风量,从而达到调节干燥室室温的目的。茧车架6装在与环形干燥室同心的茧车底盘7上,底盘7的下部装有若干车轮8,底盘通过车轮可在干燥室底部的轻便轨道14上运动,并将茧车架6按要求依次送入不同的温度区。轨道14为圆环形(闭环)单轨。各温度区之间由装于茧车底盘上的门形金属隔板11与隔热门框12相互卡合形成隔热层,以阻止各温度区之间的热对流,隔板与隔热门框的边缘均嵌上橡胶皮或高压石棉片,使其既能保证其密封性,又不防碍茧车的运动。图3、为


图1中I的局部视图,图中13是茧格、14是轻便轨道,15是轨道压板。为了保证茧车稳定运行,各车轮的轮沿分别交叉置于轻轨的两侧。茧车的运行既可采用人工推进、也可采用变速电机驱动。
本发明由于采用环形炉体,省去了茧车进炉前和出炉后的空载运转,这既保证了烘茧工艺要求所必要的茧车行程、又节约了占地面积,且干燥室的密闭程度也较好。与同规格的长方形推进式烘茧灶相比,节约占地面积30~40%;由于采用组合式热交换器不但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效率,可向干燥室分段送温、充分满足烘茧工艺的要求,还较之整体式交换器安装方便、易于消除烟垢等。烘茧质量比现有烘茧灶适干率提高4%、解舒率提高3%、节燃煤20%;与日烘茧100担的烘茧机相比产量提高47%,造价降低50%以上。因此本发明不但具有热效率高、能耗小、烘茧质量好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结构合理、运转可靠、劳动强度低以及可综合利用等优点。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干燥室)利用普通砖砌成,炉壁厚0.24m、炉体高3.40m,两侧壁顶部各浇一高为0.20m的圈梁,圈梁上再拱顶盖;炉体内圆半径r为1.7m、外圆半径R为4.0m;炉体(干燥室)内壁利用水玻璃拌合膨胀珍珠岩遍涂抹3Cm厚作为保温层。各温度区之间的隔热门框12高2.32m、宽1.10m,厚0.24m。茧车在室内运行中心轨迹长17.90m;茧车底盘7分别由七个扇形金属板构成,一个闭环形圆盘,而每个扇形金属板构成一个车位,(为了减轻底盘的重量及节约材料亦可将各扇形金属板中部割去一部分),板上安装两个蚕茧架6,底盘宽1.05m、厚6Cm,每两个板之间均安装一块厚为0.75mm的金属隔热板11,其边框采用3×30×30mm角钢,隔热板11和隔热门框12的边沿均嵌上高压石棉软板,以阻止各温区之间的热对流;底盘下安装的车轮8其相邻两轮的轮沿分别置于轨道的两侧,以保证茧车稳定运行;轨道14选用8号轻轨,全长17.90m。茧车架6由3×30×30mm角钢焊接而成,长1.06m、高2.25m、宽0.91m,每个茧车架上装17个网状茧格13,各茧格的边框用厚竹板制成,格底采用金属丝网。热交换器4选用具有主交换器和副交换器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热空气输出量为2600m3/小时、温度为180~200℃;风机系统装机容量为9.6KW,其中主风机a为7.0KW、全压318mmH2O、流量2764m3/小时;副风机b为1、5KW、全压212mmH2O、流量1076m3/小时;引风机C为1.1KW、流量966m3/小时。供热管网系统的热风管9、其横向风管(主风管)直径为φ28mm,采用厚为3mm的铁板卷制、焊接;出风管为锥形管,等距垂直布置于各温区的茧车两侧,共24根,每根高2.31m、大头直径为φ20Cm,小头直径为φ15Cm,采用厚为1.5mm的铁皮制成,各管壁上均钻有100个热风出孔,其中15个直径为φ10mm,85个直径为8mm,每根竖管的中部还分别安装有两个蝶形送风阀5调整各温度区内热风的输出量以调节各温度区的温度。干燥室内的顶棚3采用竹胶板,板上钻孔,孔径为φ15mm,孔距为50mm。工作隧道M高2m、宽1.8m。
本发明主要用于干燥蚕茧、亦可用于干燥其它农副产品、如中药材、花生、海椒、苕片等,以干燥蚕茧为例;干燥前首先予热干燥室;当各温度区分别达到t1110℃~120℃、t2120℃~125℃t3120℃~130℃、t4115~120℃时,再将鲜茧送进干燥室。正常工作时,当工作状态为满负荷时各温区温度分别为予热段t195℃~100℃,高温段t2115℃~120℃、中温段t3110~115℃,低温段t470~95℃,(其中半干工艺时为90℃~95℃、全干工艺时为70℃~75℃)半干茧的生产周期为230~3小时,全干茧的生产周期为6~630小时,半干燥工艺每30分钟间歇进、出茧一次,即茧车底盘7向前(沿逆时针方向)推进一个车位(本实施例用人工推进茧车),每次进茧量为153Kg~160Kg,全干燥工艺每小时进出茧一次。在干燥过程中,半干工艺满负荷时6个排湿孔全开;全干工艺满负荷时高温区2个排湿孔全开、中温区两个排湿孔各开启1/2,低温室关闭排湿孔、予热室开1/2。本实施例的生产率(鲜茧--半干)7500Kg~8000Kg/24小时,综合能耗0.1415Kg(标煤)/每Kg。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式热风蚕茧干燥炉,它由干燥室、热交换器、供热管系统、茧车及运输轨道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干燥室为圆环形隧道式干燥室,该干燥室通过隔热板可将其分成予热、高温、中温、低温四个温度区及进、出茧段,隔热板装于茧车底盘上,茧车的底盘为环形金属板,底盘上安装茧架,整个茧车可在干燥室底部的圆形轨道上作间歇性或连续性循环运行,而所采用的热交换器则为可分段送温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并通过供热管系统与干燥室连接在一起使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蚕茧干燥炉,所谓环形隧道式干燥室其特征在于干燥室是由砌体筑成,干燥室内部各温区之间和进、出茧口均砌有隔热门框、而各温区的顶部均开有可调开启度的排湿孔,排湿孔与茧车架之间还设置有孔板式顶棚。
3.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蚕茧干燥炉,所谓茧车底盘为环形金属板其特征在于该环形金属板是由七个独立的扇形金属板构成的一个闭环形金属圆盘,所谓底盘上装茧架是指每个扇形底盘上安装两个茧车架。
4.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蚕茧干燥炉,所谓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的主风管(横向风管)直径为φ28mm,各出风管均为锥形竖管并垂直均匀分布于干燥室内茧车两侧,其大头直径为φ20Cm、小头直径为φ15Cm,各管壁上均开有若干风孔,管壁的中部各装有两个送风阀门以调节各温度区的干热风的输入量。
5.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蚕茧干燥炉,所谓圆形轨道其特征在于该轨道为闭环式单轨,且茧车的车轮均带有轮沿,安装时相邻两车轮轮沿交叉置于轨道的两侧,以保证茧车的稳定运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热风蚕茧干燥炉,它由圆环形隧道式干燥室、茧车系统、组合式热交换器、管网系统等组成。干燥室由活动隔热板将其分为预热、高温、中温、低温四个温度区及进、出茧段,热交换器可通过管网系统向各温区输送所需温度的热风。环形茧车系统可在干燥室内的轨道上作间歇或连续性循环运转,从而省去了目前使用的烘茧灶所必须的炉外轨道和茧车的空运转。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省、能耗较低、操作控制方便、烘茧质量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D01B7/00GK2040236SQ8822015
公开日1989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9日
发明者彭绍初, 尹殿东, 张忠文, 郭仕平, 董修和 申请人:四川省丝绸公司自贡市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