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纹面纺织胶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1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花纹面纺织胶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后的纺织胶圈,它特别适用于细纱机、粗纱机等类似机械的牵伸机构。
在环锭纺纱过程中,纤维须条必须经过抽长拉细的牵伸过程,才能纺成所需粗细的纱线。通常这种牵伸是通过牵伸机构来实现的。而胶圈是牵伸机构的主要元件之一。它分为上胶圈和下胶圈,配对使用。
参照附图
(以细纱机为例),牵伸机构中胶圈及胶圈相关部分由上胶圈[1]、上铁辊[2]、下胶圈[3]、中罗拉[4]、张力辊[5]、上肖板簧[6]、上肖[7]、下肖棒[8]等组成。下胶圈[3]套在带棱形花纹的中罗拉[4]、下肖棒[8]和张力辊[5]上。上胶圈套在上铁辊[2]和上肖[7]上,上铁辊的芯轴上施加有压力P,上肖板簧给上肖[7]一定的压力,张力辊[5]使下胶圈[3]也保持一定的张力。
在使用中,中罗拉[4]为主动件,随着中罗拉[4]的转动。靠摩擦带动下胶圈[3]回转。上胶圈[1]与下胶圈[3]外表面接触,随下胶圈[3]回转而回转,并带动上铁辊[2]转动,纤维须条夹持在上胶圈[1]和下胶圈[3]之间。在这组由下至上的逐级传动中,由于各传动面之间的滑溜,各回转件之间必然产生速度差。从而影响胶圈对纤维须条的有效控制。根据纺纱牵伸理论,这样必然影响纱线纵向的均匀(即影响条干CV%值)。另外滑移的存在也意味着胶圈使用寿命的减短。
传统上使用的上下胶圈均为光滑的内外表面。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出现了内花纹胶圈,同光面胶圈相比,它有一定的优势。但忽略了重要一点,即上下胶圈之间仍存在不允忽视的滑移,造成上下胶圈表面线速度差,不利于对纤维的控制和胶圈寿命的进一步延长。另外,将上胶圈[1]亦设计成内花纹型无必要。因为上胶圈[1]与上铁辊[2]表面之间是静摩擦,而上铁辊外壳与上铁辊芯轴之间为带滚珠(或滚针)的滚动摩擦。根据摩擦理论,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系数远远小于静摩擦系数。因此,上胶[1]与上铁辊[2]之间的相对滑移在正常条件下不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纺织胶圈,它既具有光面胶圈和内花纹胶圈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存在的缺点。其具体特征如下下胶圈[3]的外表面(或内外表面)和上胶圈[1]的外表有凹凸花纹。凸花纹由众多山脉状曲线组成,其走向多为胶圈的横向,也可有部分“孤峰”形立体状夹于其中,花纹的凸出高度在100微米以下,花纹宽度在1000微米以下。根据纺纱要求和胶圈的生产工艺,花纹也可呈棱形、三角形、桔皮形、波纹状或麻点等外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下胶圈之间及下胶圈与中罗拉之间滑溜减小,它一方面提高了胶圈的纺纱性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胶圈(尤其是下胶圈)的使用寿命。它适合替代国内外现有的各种纺织胶圈。
权利要求1.纺织牵伸机构中使用的一种花纹面纺织胶圈,其特征在于下胶圈[3]的外表面或内外表面为花纹面,上胶圈[1]的外表面为花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纹面纺织胶圈,其特征是花纹面为凹凸花纹,花纹由众多山脉状曲线组成,其走向多为胶圈横向,也可有部分“弧峰”形立体状夹于其中,花纹的凸出高度在100微米以下,花纹条宽在1000微米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纹面纺织胶圈,其特征是花纹面可根据纺纱要求和胶圈的生产工艺,做成棱形、三角形、桔皮形、波纹状,麻点状几种外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牵伸机构的胶圈。该胶圈的特点是在下胶圈[3]的外表面(或者内外表面)和上胶圈[1]的外表面均布花纹形成啮合效应。在使用中,带花纹面的下胶圈[3]与带花纹面的上胶圈[1],以及下胶圈[3]与表面滚花的中罗拉[4]表面之间滑溜减少,从而达到提高胶圈表面对纤维须条的控制能力和延长胶圈使用寿命的效果。它适合替代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光面胶圈和内花纹胶圈。
文档编号D01H5/86GK2136842SQ9221810
公开日1993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3日
发明者盛文, 徐伟俊, 汪启华 申请人:盛文, 徐伟俊, 汪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